育园中学高一(8)班 吕叔家
阅读《红楼梦》是我的一大嗜好,我对林黛玉是很偏爱的,觉得她是我心目中那颗最美最亮的星,这颗星不时地吸引着我。在我看来,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不论言谈还是举止都是对的,就连她的缺点在我心中也成为了优
点。但是如果真的讨论起她来,我还是会实事求是的。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她那所谓的使“小性儿”,以及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等。其实,我认为这些都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她使“小性儿”和说话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欢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著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得到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他人对自己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冒犯,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我们知道,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到姥姥家寄住的,尽管姥姥一家人对她都很好,处处关心着她,但是
在她的心灵深处总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她曾“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
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她觉得自己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
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因此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才表现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那些被人们视之为使“小性儿”的事情,都是和她的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
林黛玉还有一个特点,即触景就会生情,就会写出与众不同的诗句来。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每当读到她的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割着读者的心,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慢慢地让自己清醒过来。记得《葬花词》:“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她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的情景。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都灰飞烟灭了,如昙花一现。两人身在咫尺天涯,但是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就是对两人爱情最真挚的阐释。
这就是林黛玉,这就是她的一生。悲伤的泪水中包含着凄苦的身影,似水柔情中透露出凌厉与倔强,沾满泪与血的诗句中袒露出的是柔弱与坚定。她最后终于在怨恨之中离去,给世人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难以解说的、深刻诠释了人生与爱情真谛的形象。
作为和她同样年龄的我,时常想起她,也时常替她惋惜,因为她没有赶上我们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挥洒个性、实现美好理想的年代,如果她也生在我们这样的伟大时代,她还会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吗? 指导教师 宋万芳
品味经典
林黛玉——我替你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