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岁的付宛千,是门头沟区大峪一小四(1)班的学生。老师都说,宛千的脑瓜不是最聪明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在她身上,却有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感觉,就是独生子女难得的亲和、友善与真诚。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她是门头沟区儿童福利院里最小的志愿者,知道了她做志愿者的故事。
宛千与福利院结缘,还要从4岁生日那天说起。
记忆中,那是她过得最伤心的一个生日。生日那天,妈妈拎着蛋糕,带着她来到了妈妈的单位——门头沟区儿童福利院。妈妈一边给她介绍院里的兄弟姐妹,一边切着蛋糕。宛千见他们都是低着头、翻着眼看她,有个弟弟朝她傻笑,还使劲儿扯着她的衣服不撒手,她紧张得不得了,她真是有些害怕。
吃蛋糕时,妈妈一反常态递给了她最小的一块儿,她很不开心,马上“抗议”起来。但妈妈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总想着自己。他们是缺少了爸爸妈妈爱的人,你看看他们有多孤单?”
见宛千认真的样子,妈妈接着说:“带你来,就是想让你和我一样,心中有他们。”妈妈还跟她说了很多很多,虽然有些话她不是特别懂,但她第一次知道了,做事不能总想着自己。
之后,每到周末,她都会跟着妈妈做志愿者。起初,妈妈让她带上玩具和食品时,她会稍稍有点儿舍不得。后来,她连舅舅送的芭比娃娃,那是她最喜欢的宝贝,都舍得送给他们了。
渐渐地,跟他们在一起时,宛千不再嫌弃他们的口水沾在自己的手上。赶上他们洗澡的时候,她也主动过去帮忙。他们更喜欢她,也更需要她了。每当她来的时候,他们就用微笑迎接。宛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上学后,她一直坚持到区儿童福利院里服务。她教他们洗漱、穿鞋、叠衣服。慢慢地,她已经能够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了,用院里阿姨的话说:“已经很专业了,像个大姑娘了。”
东屿是区儿童福利院里患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教他走路对宛千来说,是最辛苦,也是最幸福的事儿。那时,她比东屿高一头,在东屿的身后她躬着腰,架着东屿的胳膊,用自己的左脚推着东屿迈左脚,用自己的右脚推着东屿迈右脚。她不停地对东屿说:“弟弟真棒!加油啊!”
院里的阿姨们看她累得满头大汗,就劝她歇会儿,可她咬咬牙,依然坚持。东屿累了,会一下子坐在地上耍赖。每当这时,宛千也会坐在地上,让东屿坐在她的脚上。她抱着东屿,给他讲故事,哄他开心,为的是休息一会儿,继续练习。从平地到上楼梯,宛千坚持了两年。
现在的东屿能走了、能上下楼梯了、能自己去卫生间了、能自己穿鞋了、还能跟着音乐跳《小苹果》了……
算来,宛千做志愿者已经6年了。她给不能自己进食的孩子喂饭,把行走有障碍的孩子推到院子里晒太阳……宛千的爱心温暖着福利院的孩子们。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时,宛千都会答道:“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哪!”
就是这份儿超出年龄的爱心,使她获得了大峪一小“最美一小人”特别奖。
在她的感召下,她所在的四(1)中队成立了志愿服务中队,全班同学都成为了小小志愿者。与福利院的孩子们初次相见那天,当那些孤残儿童来到学生们中间,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学生也主动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画画、一起上色,融洽的气氛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老师。
孩子之间没有疆界。随着孩子们接触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亲近了。元宵节,大家一起猜谜语,做花灯;运动会、“六一”儿童节,大家一起做运动、做游戏……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生们懂得了谦逊与包容,知道了理解与尊重。宛千的班主任老师熊建丽说:“通过做志愿者,班级整体风貌有了很大改观: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多了,挑剔计较的现象少了;默默做好事的现象多了,只顾及自己利益的人少了。孩子们经常说:‘我是志愿者,所以我奉献,我快乐。’”
在妈妈的引导下,付宛千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儿童福利院的小朋友;在学校老师的鼓励下,她带动身边的同学们一起开展志愿服务。这份真情和友善,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大爱吗!
大爱无疆。今年初,大峪一小已把区儿童福利院作为学生志愿服务的基地,开始了爱的传递。故事线索:吕建华故事改写:李迎杰


小志愿者的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