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文博
驱车前往妙峰山镇炭厂村要翻越好几道山梁,“之”字形的山路一路攀高,很快就能看到远处的山顶。现在是旅游淡季,沿路偶有一些看山人和驴友闪过,感觉有一些萧瑟。经过老乡的几次指引,一个急转弯后,炭厂村跃然眼前。
与别处不同,这里的每个岔道口都有清晰的指示牌——神泉峡景区、龙水湖景区、禅房古村落,等等,不一而足。这是一个市级民俗旅游村。
村内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将村分为南、北两块儿,村民世代依水而居,隔河相望。
“活钱不多”
十年前,炭厂村确定的发展思路是:“围山转”——荒山变梯田,梯田变果园。炭厂村拥有仁用杏基地800亩,其中500亩地,就是向荒山要来的。
但是,跟预期不同,经过几年的实践,村民发现:仅仅依靠这800亩基地,炭厂村并不能致富。
众所周知,农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制约因素多。杏树种在山上,几年时间才能挂果,夏天雨水多时,山杏“果多个大”,但是,一旦雨水跟不上,山杏挂果就很困难,农业基本上是看天吃饭。
市场上,杏扁被称为送礼的“老三样”,在各类时新商品的挤压之下,杏扁占据的市场份额所剩寥寥,一年劳作下来,用杏农的话说:“活钱不多。”
2005年,我区实行生态立区,这一全新课题引起了炭厂村人的思考。炭厂村是否要就坡下驴,转型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卫兵和大家一样,觉得看到了曙光。
陷入争论
虽然有了希望,但炭厂村人又拿不准。
“我们村能发展旅游吗?”会上,炭厂村人意见不一。
有人说:“我们村一无古建筑,二无奇形怪状的景观,拿什么发展旅游?”
有人不同意:“咱们村有山有水,条件其实不错,就看怎么开发。”
有人接着反驳:“有山有水的地方多了,永定河沿岸那么多村,怎么没见哪个村靠旅游致富?”
大家陷入了沉默。
作为当家人的邢卫兵,一时也难以定夺。
炭厂村有没有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邢卫兵认为有。炭厂村村西有一条幽深峡谷,清水常年流出,但谁也没有见过源头,老辈人给峡谷取了个名字:神泉峡,但凡有入谷探秘的驴友,无不大赞其秀美。邢卫兵觉得,如果要在旅游上做文章,这篇文章就出在此处。
但是,邢卫兵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说服大家。毕竟,所有人都是头回搞,一无理论,二无经验,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效果到底怎么样?谁心里都没底。
旅游是什么?炭厂村能做吗?和镇里领导商量后,邢卫兵决定:出去学习,用考察统一思想。
新一轮的“围山转”开始了。
周游列国
妙峰山镇苇甸沟流域有6个村庄,炭厂村上游有大沟、禅房,下游有上苇甸。到区里开会常常搭一辆车下去。几个村如果组团发展,可以相互借势,彼此扶持。
考察的第一站选在了河南云台山,那里采用的是“组团式发展”模式,已经构建了完整的旅游链。从河南回来,邢卫兵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概念:旅游要构建“大格局”,单个村庄应看做“大格局”中的一环。
接着,邢卫兵带着村民去了河北百里峡,那里有着与神泉峡相似的资源禀赋。“那么偏僻的一个地儿,能吸引那么多游客,当时对我们触动很大。那里的水源比咱们大不了多少,就是水景观有一些独特之处。”邢卫兵说。
邢卫兵一行又去了盘山。清朝时,乾隆帝曾32次游历这里,为盘山写下了1366首诗词,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但是在邢卫兵看来,盘山的自然禀赋远远不如神泉峡,神泉峡山水自然,不事雕琢,还有喀斯特地貌,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依我看,乾隆那首诗应该再加上两句:早知神泉峡,何必去盘山!”邢卫兵说。
考察的过程也是思想统一的过程——发展旅游是条可行路径,在各种成功案例面前,炭厂村村委和村民代表决定大胆一试。
神泉峡开发项目正式提上炭厂村议事日程。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我们手里有什么?炭厂村人对自身资源开始了再盘点、再认识。
山中旅游,一是看山,二是看谷。永定河研究会的刘德全多次来神泉峡考察,欣赏这里的旅游开发价值,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判断:首先,神泉峡沟沟有水,这点十分难得。其次,神泉峡拥有独特景观,峡谷中有一段石壁呈现红色,堪称“红石峡”,能与其他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再次,神泉峡具备一系列旅游节点,官帽石、蟾蜍石等景观小品沿路点缀,能给游客带来移步换景的感受。山、林、水、村在这里自然结合,旅游发展条件优越。
“山沟里建景区,工程十分繁琐,不说别的,光说搬运材料,就得好几个人倒手。”村“两委”委员高小琴说,“游客到咱们这里来,希望看到的是原生态,不是人造景观,我们一直把握景区建设不破坏自然风貌的原则,只在个别地方修建了亭廊。”
“当时上面特别重视这个事儿,建设的时候,区、镇有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前来指导,亲自出主意,想了很多办法。”邢卫兵说。
景区入口处有一块儿巨石,侧面形似猪脸,村里为此石取名“珠联(猪脸)璧合”,将方形大印镌刻在石头正面,成为入园的迎宾石。
过了吊桥往里走,水随山高,峰回路转,两壁的石头渐变为红色。高小琴说,这就是神泉峡的特色,夏天湿气上移,石头更红,红石搭配绿树、清泉,夏天观赏效果极好。
现在是隆冬时节,山里没有游客,水塘里的水结成了冰,几处瀑布冻成的冰柱倒挂在绝壁之上,别有一番景致。
神泉峡景区于2009年开始打造,次年开始试营业。
新路上的新问题
正当炭厂村人满心欢喜,翘首企盼神泉峡改变乡村面貌时,现实兜头泼了炭厂村人一瓢冷水——景区建起来了,但游客十分稀少,村民扳着指头都数得过来。
各种质疑声又起:
“我当时就说,搞旅游不行,现在好了,钱投进去收不回来了。”一人说。
“趁着别的项目没建,赶紧停下,损失还小点儿。”一人说。
“咱们这穷旮旯能有人来?异想天开能有好结果吗?”一人说。
问题出在哪儿,是旅游这条路选择错了吗?邢卫兵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
可能的原因无外乎6个方面:吃、住、行、游、购、娱。
具体分析,邢卫兵认为,问题出在以下几点:
第一,名声还没有打出去,外边的游客不知道。
第二,村庄位置偏僻,公交车一天一班,来回交通不方便。
第三,村里没有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游客不能形成过夜消费。
第四,除了景区,村里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旅游吸引物少。
在取得镇领导的支持后,邢卫兵决定:顶住压力,坚持下去,对症下药,破解难题。
兵分六路
各种宣传自不必说,改善交通状况的请示也已经上报到了区里。但是,餐饮、住宿怎么搞?邢卫兵觉得,主体还得是村民。游客来了,农家乐里吃,农家院里住。
“我们都商量好了,未来做大做强之后,这部分钱要让村民赚。”邢卫兵说。
邢卫兵带着村民代表去了京郊延庆柳沟,学习那里的豆腐宴;去了京郊大兴桑园,学习那里的农家饭;去了京郊昌平洼里,学习那里的驴拉磨和柴锅炖菜。
为增加旅游吸引物,景区引进了一些经营项目。“我们去了多地考察,结合各方面优势,在村里选址建了个9000多平方米的真人CS基地,能同时容纳300人打对抗赛。”邢卫兵说。
“当时,60个人同时施工,两个月就建成了,随后马上营业。我们引进的是第6代设备,别人的枪1000元一杆,我们的3000元,效果当然好。就在今天上午,刚刚有一个做CS项目的老板还来我们这儿学习经验。”邢卫兵十分得意。
据了解,基地从2013年10月8日开业,目前已接待多批游客,团体还能给些优惠。基地内设有岗楼、轮胎、铁丝网等一系列设施,方便游客玩耍时开展进退攻防。
村委李刚负责景区的日常维护,用他的话说:“小事儿都归我管。”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沟中巡查,发现好的景致,第一时间向村里汇报。
白涧沟是神泉峡的支沟。去年冬天,李刚“基本上天天去那里”。因为路熟,陌生人要走近3个小时的路程,他一个半小时就能走完。现在,李刚已经把开发白涧沟的设想上报到了村里,村委正在研究落实。
景区还引入了两个公园,“幸福人生路”主题公园、“农耕儿童乐园”写进了我区蓝皮书,目前正在加紧建设。
以往外销的产品蜂蜜和杂粮,现在也被包装成为了旅游商品,在村里向游客销售。
吃、住、行、游、购、娱,邢卫兵为每个难题设计了不同的应对之策。景区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了。
走上正轨
陆续有团体游客包车前来。“大客车最多的时候能在河边连成一条线。”另外还有散客,旺季时自驾游的私家车不时在河岸边呼啸而过。
“景区刚建成时,村民每人分红200元,今年每人分红500元,基本以每年100元的速度增长。”村民岳林亭说。
在炭厂村,景区实行股份制经营,每个村民都享有股份,每人5股,每股200元。“刚出生的婴儿从登记那天算起,当月就有股份。”邢卫兵说。
“我们这个书记,一般人比不了。只要是赚钱的项目,或者好的政策,他都能引到村里来。”河边遛弯儿的村民张福强说。
沿着小河一路上行,记者与多位村民攀谈,听到的基本上是对景区和邢卫兵的认可。
邢卫兵说,景区建设前后,许多村民在行动上给予了村委会支持。
当年,往神泉峡景区修路,村民李天福家的一大片自留地被侵占,村里的圆桌会议上,李天福当众表态,支持邢卫兵修路。“修路是为了大家,我的这点儿地,以后能补就补上,不能补我也不会再要。”李天福说。
这块儿地一直到最后也没补,算是李天福为村庄发展做了贡献。
后来,村里又搞道路畅通工程,有几户村民的地基要往里收,特别是村民李成珠家,3间大房下面10多米的护坡要统一往里收0.6米。李成珠家没有二话,一致同意。一条大路顺顺利利地就从村里通了出来。
“村民这么高的素质,村里能不好搞!”邢卫兵说。
做好配套支持
现在,旅游成为炭厂村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产业,但村庄建设邢卫兵一刻也没有放松。他认为,良好的村庄秩序能为景区的良性运转提供必要的保障。
前两年区里开始大拆迁、大建设,许多城区老旧地砖进行了更换,瞅准这个时机,邢卫兵用大车从城里拉回来不少地砖,给村庄搞了硬化。“没钱就得想没钱的法儿。”邢卫兵笑道,“村委会前的路面,用的就是区影剧院前面的老地砖。”
“之前,我们还从铁路上搞了一批废旧枕木回来,是水泥的,给村里修了上下台阶,别说,火车轧过的东西就是结实,这都多少年了,一点不见坏。”这条水泥枕阶梯通往村后坡,家住后坡的李德珠说,以前这里坑坑洼洼,是个斜坡,从这里上下,要么“爬”,要么“滑”,老人行走更是困难,有了阶梯方便多了。
村口现在有一个小公园,是入村的必经之地,环境优美,但在以前,这里是一个垃圾坑。趁着下游苇甸沟治理,邢卫兵从那里拉回来几车泥土和大石头,填埋了大坑,又在上面搞起了绿化带,解决了村庄的门面问题。
村里修了两座环保公厕,厕所下面铺了地暖,冬天比屋里暖和。既是防冻需要,又是对游人和村民的人文关怀。
邢卫兵说,在炭厂村,有几个村干部一直没有办公桌,因为他们的工作全在一线。有的干部身兼多职,像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福森,就兼着村里的司机。村“两委”委员高小琴,就兼着仓库管理员。
两个支委李刚、李德珠,轮流在村文化中心值夜班,一为夏天防汛,一为村民娱乐——这里是村里的应急避难所,也是村里的老年活动站,晚上常有活动。“夜里值班是义务的,不影响白天正常上班。”邢卫兵说。
村里发过《致村民的一封信》,谁家有红白事儿,都可以无偿使用一天村里的公车,副书记在,副书记当司机,副书记不在,随时安排其他人。
村里安排了治安巡逻员,共7人,两人一组,保证一人是党员,负责晚上的治安巡逻。“自从制定了巡逻制度后,村里没发生过盗窃案。”邢卫兵说。
头脑中的“文游合一”
邢卫兵说,未来,炭厂村的旅游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旅游看的不仅是山水,还有文化。炭厂村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的文化遗产——制炭和“双点太平鼓”,极具地方特色。
山中发现过几处古迹,是当年烧制木炭时留下的老窑。实际上,炭厂村正得名于此。明朝时,皇家在这里设置了炭厂,为皇宫供应木炭,久之聚居成村,繁衍至今。之所以选中这里,是因为这里的木头燃烧会发出香味。当时家家有窑,人人制炭,多出来的炭,拉到城里卖给东来顺。
“老窑的通风口有这么粗。”高小琴四指相扣向记者比划着说,“据村里的一些老人讲,木炭烧制不能用水浇,要在烟气烤尽之后,将通风口堵上,将炭“闷熟”,否则木心仍会出烟。”高小琴觉得,今后这一传统技艺也许会发掘出来,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实现文游合一。
邢卫兵对京西太平鼓情有独钟。今年,镇里要求每个村都成立一个文艺小队,炭厂村就选定了京西太平鼓。邢卫兵说,炭厂村民家家有鼓,就连村委会大厅也摆放了京西太平鼓,这里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双点鼓”,“很多单位都来录过像,比较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提到炭厂村的名字。”邢卫兵说。
据了解,京西太平鼓的肢体语言自成套路,女性讲究“扭劲儿”、“颤劲儿”;男性讲究“搧劲儿”、“艮劲儿”,舞蹈动作丰富,可随意组合变化,如果利用起来,也许能实现炭厂村的另一个文游合一。
采访结束后,记者驱车下山。回望景区,层层扶唇垒堰之上,一面高高的石头大墙拔地而起,十分壮观,那是为修筑停车场垒砌的高台。邢卫兵说,景区目前还没有旅游综合服务区,高台上预留出的平地,正是炭厂村未来的提升空间。
- 标题导航
- 西山禅海项目签约
- 助 推 群 众 性 文 化 活 动 开 展
- 区政协与梁家铺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放下铁锄头 念起旅游经
- 我区召开“减煤换煤清洁空气”工作专题会
- 王平镇首届樱桃节拉开帷幕
- 我区部署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
- 今日看点
- 加强端午节前市场秩序监管
- 清水镇开展农村妇女就业技能培训
- 精雕科技公司外埠生产基地投入运营
- 早餐车从业人员开展规范培训
- 区科委深入社区宣讲科普
- 多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查行动
- 城子街道办招聘会帮失业人员再就业
- 助力京煤总医院体检升级健康管理水平
- 感受孤残儿童自立自强 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 妙峰樱桃红满篮村官助力来宣传
- 我区积极备战市第九届民族运动会
- 我区警方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 我区开通994路公交车
- 3000平方米“垃圾山”变成便民新场所
- 公益服务常态化
- 公园搭起群众戏台
- 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退休教师游圆明园
- 付家台中心小学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 琉璃渠小学开展“发型设计与发饰使用”讲座
- 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 区中等职业学校打造农民培训精品项目
- 区人口计生委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村)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
- 区人口计生委召开帮扶村村域发展思路研讨会
- 重温发展路,坚定爱党心
- 建立对助听器的合理期望值
- 区人口计生委举办感言分享座谈会
- 区残联三举措努力提升残疾人宣传工作水平
- 区残联为视力残疾人“圆梦”
幽幽峡谷之中寻觅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