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佳帅杨爽)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小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持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0余名精神矍铄的老年人,正在社区健身广场上进行排练,他们是龙泉镇龙泉务社区“小车会”表演队的成员。自1997年成立至今,这支表演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非遗传承队伍。作为最早加入的成员之一,71岁的刘绍珍对“小车会”活动感触颇深。
刘绍珍笑着说:“‘小车会’给我们这些老年朋友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健康。居委会从这方面也给了我们许多无偿的帮助,像一些道具、场地,都给我们提供了。”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2010年,龙泉务社区针对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投资修建了社区图书馆、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并结合特色非遗项目组建10余支业余文化队伍,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谈起现在的社区活动,刘绍珍表示:“练剑、练太极拳,哪方面我们都不落。我们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真是说不出来的快乐。”
白天,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是门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受众。而到了晚上,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则成为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的主角。
每到周末的晚上,大峪街道文化中心的“漫声绘馆”总是座无虚席。10余名中青年玩家围聚一堂,以参加推理类桌游的方式结识好友。32岁的安任正是这里的资深玩家之一,住在附近的他,每周都会跟朋友一起来参加活动。
安任正告诉记者:“参加桌游活动,可以认识接触到一些新的朋友。大家都是这个社区的,平时离着也很近,可以一起放松放松,活动一下大脑。”
除了桌游,大峪街道文化中心还会定期安排绘画、舞蹈、古琴等免费体验课程,在家门口满足中青年群体的文化需求。自建成以来,该文化中心已组织开展400余场文化活动,吸引近万人参加,有效提升了辖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这附近原来就是一些超市和简单的公园,没有什么太多可以休闲娱乐的地方。”安任正说,“有了这个文化中心之后,大家就有了一个室内的环境,从老人到孩子再到我们自己都能够在这里找到适合的活动项目,减少了很多路途上的繁琐。”
昼夜交替间,日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门城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文化根基。
门城日与夜:公共文化添彩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