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食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人类饮食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了两大类:一类是主食,习惯称饭;二是副食,习惯称菜。斋堂川里有一道美食,不仅是当地百姓婚庆盛典、逢年过节必备之物,而且是近年进山旅游者首选之菜,名字就叫“干菜”。那么,“干菜”是什么?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干菜”就是用白面加枣做成的一种小吃;是当作菜肴端上桌的,所以叫“菜”。此菜先蒸熟,端上桌称之为“蒸干菜”;若将蒸干菜用油一炸,外焦里嫩,焦黄焦黄的,就叫“炸干菜”了。
据贾立增撰文介绍,“炸干菜”来源于元代灵岳寺里的一段故事:灵岳寺始建唐代,是一座佛教寺庙。元代,这里被甘、蔡两姓道士占据。后有佛教徒缘恩禅师上告致朝廷,被准予还给和尚。可这甘、蔡道士并不执行,于是就有了圣旨改正的碑文记载:‘……圣旨改正,将先生所占寺内二百三十七处,断付僧人,余皆回免。尚有道士甘、蔡等辈,肆行凶暴,抗拒诏命,不易回付。以致斩首劓鼻,递流远方。正典明刑,讫始安定。’据传,在查没甘、蔡事件中,利用库中所存白面、枣豆,蒸出了类似如今‘干菜’的食品,大家一边吃着这胜利果实,一边狠狠地说:‘炸甘、蔡!炸甘、蔡!’这炸‘干菜’之称就慢慢被斋堂川百姓记住并流传了下来。
讲完这段故事,我们还有两点说明:
一是“油炸鬼”,即油条的称呼,来源于人们对秦桧的痛恨。“油炸桧”慢慢变成了“油炸鬼”。此说与贾立增的“干菜”说应该同属一类,皆属民间传说,不必讲死理,反正发生在元代灵岳寺里的故事是有碑文记载的。
二是“干菜”之名并非今日起的,应该是很早很早以前,是山村民间普遍生活困难,很难见到大米、白面之时,能够吃上这“炸干菜”之面食,当然就是席上珍了。注意,所谓“饥馑”一词,因粮食欠收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称之为“饥荒”。其中,断粮为饥;断菜为馑。在那一年四季咸菜碗的年代,能够吃到“炸干菜”,自然就是席上珍了。因此,“干菜席”当时被称为最好的席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赵永高/文
“炸干菜”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