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原诗已经失传,今天我们无法见到了。幸好留下敦诚这首诗,我们能从诗中了解曹雪芹与敦诚以诗酒为乐的情趣,豪爽侠义的魏晋风骨。我试着把敦诚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再把里面典故重温一下:我听说唐代贺知章曾以金龟换酒与李白对饮。贺知章是发现李白的伯乐,是贺老师向唐玄宗鼎力举荐李白,李白才有翰林学士的美差,才有那一段陪伴唐皇与杨妃做御用文人的风光历史,才写了流传千古歌颂杨贵妃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清平调。想当年李白孤身一人来到长安,在一个破旧寺庙遇见了贺知章,贺老师对李白很推崇,读他新写的《蜀道难》,称李白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当晚贺老师请李白喝酒,在酒馆想起身上没带钱,便解下腰间佩戴的金龟饰品换酒喝。敦诚诗的开头引用贺知章金龟换酒的典故,比喻他自己与曹雪芹的关系如贺知章与李白一样知己,也暗喻曹雪芹有李白一样诗仙般的才华。敦诚接着写道:我还听说阮孚以金貂换酒,喝醉后被罢免的故事。
晋朝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一阮咸有个儿子叫阮孚。是阮咸娶他姑姑的婢女生的一个孩子。这个婢女是个胡人,这在当时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但是阮咸不怕,他就是这样旷达傲世,放纵不羁的另类,婚后这个混血儿虽然其貌不扬,小眼睛,小矮个,但聪明过人。长大以后,官做到安东参军,这个职务现在怎么也是中将以上的军衔,官位不小。但他特别爱喝酒,整天喝得烂醉。他后来官做到侍郎,就是整天陪伴皇帝左右,他的官帽上有个小金蝉,是皇帝所赐。有一次他犯酒瘾了,手里又没带钱,就把官帽上的金蝉摘下来换酒喝。
接着敦诚开始写景,写秋天气候恶劣,槐园榆树和柳树的叶子已经发黄。实际是借景抒情,写当时的社会环境如秋天一样恶劣,也许当时乾隆年间“文字狱”很恐怖吧,敦诚、敦敏及曹雪芹都是怀才不遇,才华无处施展,才借酒消愁,以诗酒为乐,抒发自己被压抑的心情吧。作者因此感叹敦敏还未睡醒,他家酒坛子里也没有酒,拿什么来痛饮呢?身上除了有一把佩刀,也没有别的值钱东西了,只能拿它换酒喝,谁还顾得上酒的好坏呢?紧接着敦诚又开始引典,北魏重臣李元忠拿铺盖卷去换酒喝的故事和三国时孙权的叔父孙济拿袍子换酒的故事。这把佩刀只是一件佩件,哪能同吕虔赠王祥的宝刀相比?三国时魏国人吕虔和王祥是好友,吕虔有一把好刀,有人说佩带这把宝刀可以做官,吕虔就把这把刀赠送给了王祥。敦诚的佩刀实在没有什么大用处,不如用它换酒喝吧。把所有的苦闷借曹雪芹写的书以释怀,托曹雪芹之笔去批时弊,醒世人,曹雪芹文锋犀利,可与佩刀相比锋芒。敦诚还有一把古剑放在匣子里也没有用,假如曹雪芹想伸展奇才,可以像王郎那样,拔剑斫地而舞,以抒发白云一样的野心。
从敦诚这首诗,我读出了两个信息:一是敦诚、敦敏与曹雪芹一样,有着政治上的冷遇,满腹才华得不到施展,种种苦闷只有通过诗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二是曹雪芹喜欢喝酒,以诗酒抒发人生的种种境遇,并乐观去对待。曹雪芹爱酒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事实,但是曹雪芹爱喝酒,就一定会来门头沟买酒吗?
一个秋天的下午,我怀着几分期盼的好奇心来到琉璃渠村,在村里人带领下来到琉璃渠村前街的一个院落,这是一个两进的院子,主人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者,老人知道我来访的原因后,笑着对我说,听他爷爷说过,曹雪芹来这院子买过酒。他十三岁的时候,爷爷买的这所宅子,当时已经不烧酒了。过去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老烧锅酒坊,从老人这里我只了解到这些有关曹雪芹的信息,当然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一点也没有获得。我很失望地离开这个曾传说曹雪芹来买过酒的院落。
我穿过夕阳下的过街楼,这座修建于乾隆二十一年的三官阁如今保护完好。黄昏余辉下的琉璃顶建筑,显得那样质朴、端庄和大气。楼阁墙壁上“带河”“砺山”字迹清晰可见,也许当时是象征江山永固的意思吧,青石上镌刻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劝语,依旧警示后人永远向善。据有关红学资料考证,乾隆二十八年除夕之夜曹雪芹病逝。那么,曹雪芹应该是乾隆哪年来的琉璃渠呢?如果是乾隆二十一年前来门头沟的话,这座过街楼还没修建呢。我走在秋风拂面、落日黄昏的失落中,仿佛看到永定河的对岸,一个从香山翻越而来,沿军庄香峪村一路走来,搭借商船过三家店渡口,来到琉璃渠村前街的老烧锅酒坊,买一壶刚刚酿出的老烧锅酒,在附近找一个小馆,点一盘小菜,在这里驱寒痛饮,然后趁酒兴在这里作了一首有关琉璃渠的诗。最好身上没带钱,用他的一张画换酒。这个人就是曹雪芹。
这是我无中生有的假想,在琉璃渠村,我很失望地没有发现这首诗,也不可能见到那张用它换酒的画,更没有寻觅到曹雪芹来琉璃渠村的蛛丝马迹,我不知是惆怅,还是失望,总之心情很复杂。
(完)柴华林/文
曹雪芹与琉璃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