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佳帅张欣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今年以来,我区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在修复山区受损房屋、提升安全韧性水平、保障百姓温暖过冬的基础上,着力实施诗画乡村建设,推进“景村融合”,让山区百姓不仅住有所居,更住有宜居。
初冬时节,和煦的阳光洒在灾后整村异地安置后的斋堂镇沿河口新村中,仿佛给这个村庄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碎石铺成的蜿蜒小路串联起一栋栋新居,也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作为我区首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设的村庄,去年灾后仅60天便完成了竣工交付。
区规自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贾骥介绍说:“我们整体结构件有5个,通过结构件的不同组合和设计师规划师的整体规划,将整个村庄打造成我们理想中的北京富春山居图。”
如今,村庄焕然一新,呈现出一幅和谐而宁静的景象,随着新村各项设施越来越完善,部分村民已入住新居。
沿河口新村的总体设计方案以“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为主题,依“树”布局村庄,因“石”形成山区村落特色,打造出“景村融合”的美好生活场景,为村域今后发展文旅产业奠定基础。
斋堂镇沿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唐巨轮说:“我们的发展规划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乡,一部分人也慕名来投资。前来旅游的游客还会跟村民聊天谈合作,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表示:“设计过程中,不光是给村民盖房子,未来,更要让他们能通过我们的诗画乡村建设富起来。”
在距离沿河口村几公里外的斋堂镇向阳口村,村民们也在翘首以盼他们异地安置的新家园。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施工,目前,大部分房屋主体已经完工,整体项目进入了现场选房阶段,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到新居以后是电采暖,我们既不用烧煤也不用烧柴了,太方便了。”村民对新家的向往,让拥有获得感、幸福感的生活更加具像化。
与此同时,潭柘寺镇也在积极推进草甸水、南辛房、平原三个村的异地安置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共232.65亩,计划建设380套安置房。目前,平原村的20套安置房主体全部完工;南辛房村计划建设120套,主体完工110套;草甸水村计划建设240套,主体完工110套。
中交一公局潭柘寺镇异地安置项目负责人曹志征说:“房屋整体设计理念贴近当地自然风景,主体结构采用了耐久性好、保温隔声效果好且技术成熟的砖混结构,房屋外立面设计风格简约古朴,能与老村完美融合,还原建筑乡土气息。”
据了解,我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满足村民对高品质生活向往的同时,加强高效稳固、绿色节能技术创新。目前,965宅原址重建受灾房屋落成,累计完成129个村庄和10个农村形态社区冬季清洁取暖设备改造,惠及群众3.7万余户。今年入冬前,强化设备巡检,组建应急抢修队伍,做好动态更新“煤改电”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保障百姓安全温暖过冬。
当前,我区计划异地安置的18个村792宅农房异地选址方案已通过市区审查并经市政府审定,完成防洪、地质地灾、用地适宜性等方面的安全性论证,其中,15个村470宅农房已启动建设,剩余村正在积极推进中。
区农业农村局村镇建设科工作人员曹跃介绍:“2025年,我们重点推进农房主体建设。2026年入汛前,我们将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团结一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让百姓早日实现安居生活。”
灾后农房重建成效显著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