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蕊)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词,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疑问与误解。我们请到门头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副主任医师,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史秀丽,为我们普及关于艾滋病预防的知识。
记者:什么是艾滋病?
史秀丽: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性传播可以是男女异性传播,也可以是男男同性传播。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全国来讲是异性传播为主。
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以上三种方式,一些日常的生活接触,比如拥抱、礼仪性接吻、共同用餐、共用生活用具、蚊虫叮咬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所以大家不必疏离、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因为日常社交是没有感染艾滋病风险的。
记者:近年来,在艾滋病防控领域,我们取得了哪些进展?
史秀丽:艾滋病作为一种威胁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传染病,一直备受关注,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40多年的努力,虽然目前仍然没有研制出有效疫苗,也还不能完全治愈,但是艾滋病已经从最初的无药可医,病死率极高,发展成了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这些年,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扩大检测、早诊早治等策略,北京地区艾滋病的发病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
记者: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百姓需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史秀丽:在预防方面,还是要从行为上入手。
从性传播方面来讲,要尽可能减少性伴数量,避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对预防性传播疾病是安全有效的,但前提是要做到全程、正确使用。
为避免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需要到正规的医疗、医美机构寻求服务,不接触不安全的血液及其制品和被其污染的器具。
此外,还要及时规范地治疗性病,因为在感染性病的情况下,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目前,我国还实施了艾滋病的暴露前、后预防策略,在高危行为发生前或发生后72小时内,可通过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有效阻断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是,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才能起到保护作用,自行不规律用药可能造成阻断失败,同时容易发生耐药。
记者:宣传教育为何被称为艾滋病防控中的“最好疫苗”?
史秀丽:大家都知道,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但是因为艾滋病病毒的高变异性等特点,致使疫苗研制困难重重。同时,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非常明确并且局限的,所以通过科普宣传,让大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另外,开展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测和一般人群的扩大检测,大大提高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率,而早治疗策略一方面可以保护感染者和病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又大大地减少了传染源,降低了疾病的传播。
记者: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什么?
史秀丽:世界卫生组织在1988年1月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记者:12月,关于预防艾滋病,我区都组织了哪些活动?
史秀丽: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我区会大范围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的“五进”宣传活动,在全区形成宣传热潮,大力进行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防病意识,减少艾滋病、性病传播,保持我区的艾滋病低流行态势,保护百姓身体健康。
社会共治 共同担起防艾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