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见过奶奶,57岁的奶奶在我出生前9年的1949年就病逝了。父母在世时也未曾问起过奶奶的身世,现在想想很是懊悔,只留下了一张早已发黄且模糊不清的一寸小照片。从照片上看,50多岁的奶奶像是80多岁的老人,照片是我的四大妈也就是奶奶的四儿媳珍藏了60多年后,在她去世前亲手交给我的,手拿照片凝视着从未谋面的奶奶,内心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1892年,奶奶出生在门头沟三家店村的殷家,殷家与曹家和高家同为村里的三大姓氏。早在明清年间,这三大家族在村里就已名声显赫,民间流传着这样三句话:打不过曹家、骂不过高家、说不过殷家。此话如何得来不得而知,是否名副其实也无从考证,或许只是民间传说而已,但却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当年三大姓氏在村中的地位与实力。
那么,三家店村的村名又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三户人家在此居住,并以开铺子做买卖为生,因此得名三家铺子。很多年后,改名为“三家店”了,但这三户人家的姓氏是否与村中的三大姓氏相吻合就不得而知了,史料也没有记载。
当年的人们选择在这里安家,看中的是这里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适合人畜生存,交通四通八达,适合贸易往来,用今天的话说,当年三家店村是一个以吃住行为一体的购销交易集散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着远近的人们纷纷向村里涌来。就这样三里长的街面上红火起来,大小商铺林立有上百家之多,经营品种繁多,有煤厂、盐商、药铺、家禽、家畜、日用杂品等等,还有数不清的行商小贩,从早到晚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这里都是门头沟最繁华、最热闹、最吸引人的地方。
据说,奶奶的祖先们是从山东或山西那边挑着担子过来的,担子的两头筐里分别坐着两个幼小的男童,一家人在村里落脚后,养育子孙繁衍生息。到奶奶这代已是第12代子孙了,当年挑来的小哥俩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分了家。一个置下了在村子中街地带靠东的一面房产之后便以东殷家自称;另一个则在村西头的西面安了家称西殷家。经过几代人的打拼,东殷家的实力逐年扩大且人丁兴旺,在清道光年间盖起了三个连体的四合院,并开办了自家的煤厂——“天利煤厂”,集居住、办公、经营为一体的大院落,在很多年里买卖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至今为止,大院仍保存完好,现为北京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重点保护建筑。
奶奶则是西殷家的后代,不知是何种原因,奶奶的祖先们只开了一个“老庙湾豆腐坊”以卖豆腐为生,家业不如东殷家大,人丁也不是很兴旺,到了奶奶这辈,父母只养育了我的奶奶和奶奶的弟弟(我叫舅爷)、奶奶的妹妹(我叫姨奶)三个子女。
据我推算,1892年出生的奶奶在20岁左右的年纪时嫁给了我的爷爷,到了灰峪村为我们老韩家养育了6个儿子2个女儿。奶奶的妹妹我的姨奶数年后也嫁到了离三家店村不远的军庄村,家中唯一的男孩我的舅爷婚后和父母同住在西殷家的老院子里,以种地及做点小买卖为生。舅爷一生嗜酒如命,每天都要喝得酩酊大醉,只要一出家门就要把村里的小酒馆一 一喝遍,不醉不归。1943年,日本鬼子在这一带抓劳工,舅爷不幸被抓去,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几年来,我多次来到古老的三家店村,寻找奶奶及祖先们的印记。我默默地从村东走到村西,又从村西走到村东,从不宽的街面上仔细寻找着他们曾经留下的足迹,心中的很多谜团难以散去。我问沿街的一棵棵古老的大树:“你们能否为我讲述奶奶的童年及祖先们过去的往事?”我问稳坐在村西头的龙王庙:“你是否还记得奶奶年轻时的容貌?”我问奶奶家门口的关帝庙铁锚寺:“你是否见证了奶奶出嫁时的场面?”然而,他们都默默无言。如今,站在饱经风霜的老屋前,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说不出的思念……
无论是东殷家还是西殷家,你们都是家族的祖先,你们当年顽强生存及创业的精神会永远激励家族的后人们前行,相信家族的所有人会像一棵一棵参天大树永远的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 标题导航
- 我区启动“岁末享盛惠 购To门头沟”消费季活动
- 京蔚高速在建工程进入验收阶段即将全线通车
- 京蔚高速小龙门隧道设疲劳唤醒区
- 门头沟超额完成市级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
- 十三届门头沟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
- 河北省蔚县领导到门头沟区调研座谈
- 持续拓宽养老服务“半径”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
- 小车棚撬动大幸福 增设充电插口获赞
- 央媒市媒看门头沟
- 污水外溢惹民愁及时疏通解民忧
- 确保冬季燃气安全稳定供应
- 2024年门头沟区“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调研汇讲暨骨干培训班举办
- 东辛房街道27栋住宅楼实施老旧小区城市“微更新”工程
- 开展金融教育宣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以法治方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之举
2024-12-20 总第1852期
上一期下一期
奶奶的娘家三家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