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彦颖
本报讯 如今在北京,不少婚礼庆典都有温馨的放飞蝴蝶环节,蝶雨纷飞,惊艳四座。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蝴蝶来自哪里。在龙泉镇龙泉雾村一处毫不起眼的清幽院落里,数万只蝶蛹正在“冬眠”,这里便是北京最早的蝴蝶养殖合作社——花露蝴蝶园。而这家合作社的经营人邓秀梅夫妇,也依靠蝴蝶完成了从煤老板到特色养殖户的华丽蜕变,上演着属于他们的蝴蝶传奇。
煤老板转型养蝴蝶
十几年前,邓秀梅夫妇在斋堂开煤矿,最多时雇佣着60多名工人。邓秀梅告诉记者,她家是斋堂第一个开上桑塔纳轿车的,还在区里购买了两套楼房,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随着我区产业转型,私人煤矿逐步关闭。煤矿关闭的头两年,邓秀梅夫妇俩曾到处旅游,他们看到在云南、海南和马来西亚,都有蝴蝶养殖产业,美丽的蝴蝶园吸引了邓秀梅。她想:“北京没有蝴蝶养殖,我可以自己试试。”
邓秀梅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回到娘家,她马上承包了30亩地,开始蝴蝶养殖:买蝶蛹、种植蝴蝶爱吃的寄主植物,一切从“零”开始。到现在,蝴蝶园已经开发了蝴蝶观光、蝴蝶庆典放飞、科普教育、蝶翅画、羽毛画制作等系列产业,年收入近百万,并带动周边20多农户就业,与当年开煤窑时的收入差不多。每当看到园子里彩蝶翩翩、鸟语花香的景象时,邓秀梅都会由衷地感叹:“以前,丈夫开煤窑的时候虽然挣钱不少,可那时候每天睁开眼看到的就是黑压压的山头,而且还怕出安全事故,经常提心吊胆。这十几年,我们在这里看着自己的园子一天天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心情就像花田里的彩蝶一样,特别放松和开心。”
缺乏经验屡遭波折
很多人都以为,蝴蝶要养在温室或者大片的网箱里,但实际上,花露蝴蝶园的蝴蝶绝大多数都是“散养”。邓秀梅说:“现在冬天没有蝴蝶,但夏天能看到,这些树的周围都飞着蝴蝶。”
花露蝴蝶园的30亩地里,有一半种植着蝴蝶喜欢的寄主植物——黄柏树和马兜铃。只要有这些植物在,蝴蝶就不会飞远,并在这些植物上产卵、孵化。“蝴蝶非常聪明,它们在叶面上产卵,如果遇上下雨,你会看到这些卵全都‘躲’到叶面下面去了。”邓秀梅说。
在一间仓库里,一箱一箱的蝶蛹正在越冬,有些蝶蛹就放在冰凉的室内,有些还要放进冰箱冷藏。养殖初期,因为没有经验,邓秀梅的蝶蛹曾经全部被虫蛀,只能把蛹全都扔掉,那一次就赔了好几万块钱。“开始还看书、请专家,后来自己养出经验,发现有的蝴蝶吃另一种植物可能长得更好,还有专家从外地来我这儿取经。”
像这样的“滑铁卢”,邓秀梅夫妻经历了不止一次。“好不容易从南方购进了一批大红蛱蝶,有两三千只,结果因为不了解它们的习性和食物爱好,连卵都没产就死了,心疼得不行!”而另外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都令邓秀梅唏嘘不已:“一种蝴蝶的天敌把卵产到了蝴蝶幼虫身上,然后就寄生在里面,我们也不知道。后来幼虫也化蛹了,但其实这些被寄生的蛹里面都是空的,关键是这种寄生的生物侵略性、传染性特别强,最后那批三四万只蛹都只能白白扔掉了。”
如今,经过14年的养殖经验积累,邓秀梅夫妻俩已经熟谙了柑橘凤蝶、绿带翠凤蝶等10多个品种蝴蝶的饲养繁殖之道,他们的花露蝴蝶园也早已名声在外了。
蝴蝶放飞自制加温器
蝴蝶放飞是技术活儿,如果温度、湿度不对,蝴蝶不仅不飞,还可能没到地方就死了。为此,每次有放飞的活儿,邓秀梅都亲自去盯着,保证随时调整网箱的温湿度,直到蝴蝶成功飞出去才能松口气。
曾经有一次,合作了多次的某婚庆公司说已经掌握了放飞过程,可以自己来,邓秀梅还叮嘱了很多次,一直放不下心。果然,婚庆公司忙着现场工作,蝴蝶一度没人看管,网箱温度升到了40℃,还没到放飞环节,蝴蝶却都死了。现在,蝴蝶放飞的箱体已经改进了多次,更加科学专业,此类事故再也没有发生过。但邓秀梅面对每场放飞时还是加着十万个小心,越发地小心细致,一点儿也不敢疏忽。
当被问到怎样控制加温装置时,邓秀梅却笑着说:“这个我们一般不说,这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加温器,是自己的技术。”
突发奇想创作蝶画
邓秀梅自幼手巧,喜欢画画。一次,她在收拾死蝶残蝶时,发现它们的翅膀非常漂亮,而且有着不同的奇异色彩,便突发奇想创作起蝶翅画来。随后,她又带领着合作社自主研发出羽毛画等系列特色产品,并向当地无劳动技能和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和残疾人教授蝴蝶画制作技术,还同时提供原材料供应、成品回收等系列服务,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就业发挥了积极地帮带作用。目前,她的蝴蝶画在北京、湖北、新疆等地都有代理商,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5万元以上。
邓秀梅告诉记者,蝶画现在北京还是独一份儿,最贵的一幅《红楼十二钗》曾经被拍卖行拍出16000元。区政府也给了蝴蝶园很大支持,帮我们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
为回馈社会,邓秀梅一直致力于少年儿童的科普教育工作,在全市的很多学校举办过蝴蝶标本展和蝴蝶科普讲座,宣传蝴蝶保育,既丰富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孩子了解自然提供了一个活的课堂。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小的蝴蝶闯出了大市场。邓秀梅说,她最大的梦想是在门头沟被煤矿毁坏又逐渐修复的大山里建一个蝴蝶谷,就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每条沟都起个美丽的名字,山谷里有住宿、餐饮,与蝴蝶观光融为一体……


- 标题导航
- 从“煤老板”到“蝴蝶王”
- “最美家庭”秀快乐
- 消费市场瞄准商机
-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揭牌
- 我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
- 区政协委员视察石门营新区电梯运行管理情况
- 区领导到斋堂镇调研
- 我区部署明年食药安全监管工作
- 搭建精细化管理平台 助百姓享受智慧生活
- “我的生态梦·粉墨春秋”戏曲演唱会举办
- 社区刷卡自动售水机 存好磁卡是关键
- 区工商分局2015年干部封闭培训正式开班
- 区工商分局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队伍法治素质
- 区工商分局永定工商所微信公众服务号得到官方加V认证
- 区工商分局进楼宇开展年报宣传培训
- 城子街道三项措施加强冬季白色污染整治
- 东辛房社区检查预防煤气中毒
- 向阳东里社区体验亲子游戏 学习育儿常识
- 龙门新区三区举办书法培训活动
- 七棵树西街社区节前环境整治
- 美院学生要申请“非遗”传承人
- 民进门头沟工委委员走访慰问老年人
-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5%
- 搭建沟通平台 提升服务质量
- 迎新年万册新书电子读物充实“益民书屋”
- 区法院人工语音诉讼服务正式开通
- 区法院对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开展强制腾退
- 八旬村民多年自费订阅《京西时报》
从“煤老板”到“蝴蝶王”
我区产业转型带来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