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这个汉词诞生之初,似乎未能预料到自己会有如此之高的吸睛效应,在一部有关雾霾的纪录片播映后,上至全国“两会”,下至街头巷尾,似乎一夜之间,全民环保意识崛起,每人都从中咂摸出了点滋味。
国人关注热情鼎沸,新修订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保法自然就难逃众生法眼。这部据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被形容为是“有牙齿”的,貌似环保部门新长出了一口“好牙”。
且先看看这副牙齿长成啥样:可以对污染企业查封、扣押,勒令企业限制生产;可以向公安机关转移违法犯罪线索,利用刑事打击手段控制污染者;还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保部门可以协助司法机关让排污者付出巨额赔偿等。这意味着,破坏环境不仅将被罚款,还有可能“蹲号子”。大致说来,就是这口牙可以嚼、可以撕,还可以咬。但笔者关心的是:鉴于旧环保法颁行25年都没能长出“牙齿”,这新长的牙好使吗?嚼得烂、撕得碎、咬得动?
笔者认为,牙好不好使的问题,得从以下三点来看:
一是牙齿本身长得好不好。这属于天生品质问题,一般来说,牙齿整齐、紧密、干净,算得上一口好牙。转换到法律而言,“良法”应集正义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严谨性、稳定性等特质于一身。审视新环保法,无论是专家还是民众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同,论“出身”无疑是良好的,一句话,这口新牙长得还不错。当然,金无足赤,这牙紧密度上有点缺憾。新法的力度相较于西方环保法律之严格仍有差距,而且内容大多是原则性的表述,当然环保法的基本法属性决定了其条款宜粗不宜细,既然如此,惟有尽快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来弥补。此外,环保部还应牵头,列出一个环保法的实施清单,然后将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再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表,以此来保证法律的最终实施、落地。
二是敢不敢用牙。牙齿的最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咀嚼、撕咬食物,如果好不容易得了口好牙,却当成纯瓷的假牙,不敢嚼也不敢咬,生怕牙痛伤了自己,这样的牙齿岂不成了中看不中用的门面装饰?修订前的环保法被戏谑为“中国执行效果最差的法律”,症结在于执法过松,相当于没牙的老太太。可见,环保部门能否严格执法才是这新牙是否给力的关键。如今,好不容易长出了“牙齿”,全国上下期待值甚高,恨不能成就一口铁齿钢牙,无不敢咬。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环保部门必须满足民众期许,顺势而为,公正执法,铁腕治污,敢于向违法企业乃至地方“财神爷”企业亮出“牙齿”,狠狠咬下去。虽然就新环保法实施3个多月来的成效而言,彻底走出“执行难”的困境尚需时日,但是环保部门决不能畏难退却,看见了就得张口,咬住了就不能松口,长此以往经常磨牙,“牙齿”也就越变越锋利。
三是牙齿护理得好不好。有口先天的好牙,后天也得好好爱护,别让虫蛀了,别弄松动了,别整出牙周炎……地方政府不能吝啬好牙刷、好牙膏,并且还要定期洗牙,努力为环保部门执法监管履职创造良好的条件,把人力物力财力向目前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的环保部门倾斜。同时,执法实践中,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也要积极协作,配合环保部门共同呵护“牙齿”。此外,基于对环保部门因执法弱势地位行使执法权受干预的常态一时片刻难以扭转的担心,环保执法必须与信息公开、公众监督结合起来,让民众也参与到护牙的行动中去,齐心协力把这口“牙齿”打磨得锃亮、锋利。
而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道路上都小跑了起来。日前,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活方式绿色化”将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我区召开了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水环境承载能力将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刚性约束。这些都是可期待的愿景,只要从个人、企业到国家,能自觉地敬法、守法、护法,协力打造“中国好牙齿”,天天徜徉于蓝天白云之下就不会止步于梦想。诺一/文
如何成就“中国好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