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无论你在哪里,都要从五湖四海“奔向”家乡,回到家人的身边,回到生长的地方。
时间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陆续准备着过年的东西,早些年头儿,经济不像现在这样发达,生活就和过年的童谣描述的一样,按部就班的收拾房间、买肉、发面等等,每一件事儿都是对春节临近的仪式感,腊八会熬腊八粥,小年儿要吃关东糖,伴随着这些习俗,也拉近着除夕的脚步,增加着对新年的期盼。记忆里,小时候每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的新衣服和放鞭炮。如果说,曾经人们对春节的重视,有一部分原因是那时候的物质不丰富,那么今天的人们,对于春节的重视应该更多的源于习俗和习惯的延续。
时间进入腊月,街道、商场、超市,红色主题的布置随处可见,春联、“福”字等商品种类繁多,生肖吉祥物摆满了货架,年货食品、用品的礼盒也是货品充足……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临近过年的那些日子,超市的客流量仍然明显增多,人们还是会奔走着购买年货,慰劳忙碌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也代表着对过年的重视。就像腊八粥很多人已经不在家自己熬,而是亲朋好友到专门的粥店购买,又省事儿又美味的度过这个节日;腊八蒜、腊八醋也有超市现成的成品,方便随时购买,为“好这口儿”的人们免去腌制的等待。年夜饭的档次也就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大饭店的菜品,由名厨掌勺,自然比家里的家常菜更丰富、更应景儿,更加营养均衡,同时也让家里经常下厨的人可以不用在除夕夜还在锅碗瓢盆之间徘徊。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捷条件,但是人们从曾经的“亲力亲为”,到现在的“坐享其成”,不变的是中国人对春节真挚的爱,不变的是中国人对春节新旧交替,对传统习俗的尊敬。
时间进入腊月,国家倡导“就地过年”,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并给予相关的经济补贴,为的是让“就地过年”的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祥和、喜乐,让每一个人都能过好年。
今年的春节,为了疫情防控,减少人员流动,很多人会选择在家乡以外的地方过年,但是今天的时代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异地过年”,因为我们虽然身处异乡,却仍然可以通过网络和亲人连线,一起共进除夕盛宴。
过年,过的是漂泊的归属感;过年,过的是家人的亲热感;过年,过的是时间的延续感;过年,过的是历史的传承感。
过年,把疲惫缓冲,留在过往;过年,把振奋注入心脏,奔赴当下。过年,把遗憾收集,放入回忆;过年,把阳光化作期许,点亮未来。过年,每一年都有新意,每一年都有不同,每一年都是努力的自己!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