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腾
1927年,杨维奇出生在斋堂齐家庄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945年,他毅然放弃了富裕的生活,走上了革命道路。
虽然杨维奇家有地、有牲口,吃穿不发愁,但是在田寺抗日高小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的他总是在想:“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自己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岂能袖手旁观?于是,他找来了另外的四个小伙伴儿一起“密谋”了起来。
他说:“咱也是男子汉,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还不如参加了队伍,为国家尽点儿力,咱也算没白活呀!”听了他的话,小哥儿几个一拍即合,纷纷投奔了当时的华北野战军老七团。从此,杨维奇踏上了革命征程,成为了一名革命小战士。据了解,该团后改为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野战五旅十三团。
当时,在这个团里就属杨维奇的年纪最小,随野战部队昼夜行军打游击,一次行军几十里路程那是家常便饭。由于在家没有吃过苦,又是刚参军,他的两只脚上经常打满了血疱。为不掉队、不让别人笑话自己,他咬着牙,忍着疼痛紧紧跟随部队前进。在部队休整或宿营时,他就偷偷地用针挑开血泡,这样起了挑,挑了又起,日复一日,经过无数次的艰苦磨练,他的两个脚掌终于磨出了老茧,练就了一双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铁脚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野战军五旅七团奉命驻防在河北省涞水县。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独享中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出动军队20余万人,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一场由美帝国主义出资、出枪,由蒋介石出入的全面内战爆发了。杨维奇所在的野战军五旅七团也改番号为野战军五旅十三团。
1946年7月,野战军五旅十三团转战驻防在昌平县,并接受了攻打孟子村国民党军三个堡垒的战斗任务。敌人的堡垒周围都是用木篱笆和壕沟筑成的防御工事,从地面接近都很困难,更何况是攻打。当时,杨维奇所在的连是尖刀连。战斗前,部队为尖刀连的战士每人发了一支新枪、一百发子弹和五枚手榴弹,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战士们预感到了这次战斗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一个个喜滋滋地摆弄着手中的新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战斗打响的第一个晚上,枪炮声响彻了夜空,炮弹的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大地都为之颤抖。战斗一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因为敌人是防御作战,而解放军战士则完全暴露在开阔地带,惟一的掩护就是夜色,但敌人的炮火和硫磺弹燃烧的火光把夜幕变为了白昼。杨维奇所在的连队负责攻打另一个堡垒,当时他与一名家住黄安坨,名叫史正茂的指导员及一名班长、一名副班长和另外两名战士负责打头阵。他们扛着梯子,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战友们的掩护下迅速接近了敌人的堡垒。
两名战士架好梯子,指导员第一个登了上去,杨维奇紧跟着班长、副班长也登上了木梯。当他们接近堡垒准备发起冲锋时,敌人的一发硫磺弹正好落在他们所在的木梯附近,炸弹爆炸的气浪和硫磺燃烧的火球将他们四个人同时从木梯上掀了下来。指导员、班长,还有一位战士当场壮烈牺牲。副班长一条腿的骨头被炸酥了,后被锯掉,成为二等甲级残废。杨维奇的一条腿被燃烧的硫磺烧成重伤,在被送到后方医院住院治疗时还从伤腿中取出了一块弹片。
1947年7月,杨维奇回到了家乡宛平县政府,享受三等乙级残废军人待遇,并在农村一直务农。1982年入住区光荣院。杨维奇始终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宣传和讲述革命历程,在有生之年,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 标题导航
- 房地产市场运行品质呈良好态势
- 区食药监局综合整治违法经营
- 区国资委主要经济指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 强化财政管理效能提升财政资金统筹保障能力
- 上半年全区非工业综合能耗继续下降
- 区统计局稳步推进执法工作
- 我区完成今年淘汰老旧车任务
- 我区召开会议落实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 我区扎实做好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迎检工作
- 区书协举办书法展
- 近四百村民受益 获补偿三百余万元
- 七夕
- 33对新人喜结良缘
- 大峪一小附属幼儿园落成
- 三温路预防性养护工程完工
- 王平镇京白梨、日韩梨长势喜人
- 门城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 三家店古商业街民俗旅游与文化传承活动启动
- 暑期安全用电常识
- 潭中:德育工作系列化培养学生
- 新中举办“琅琅学子传统文化周”活动
- 成功救治严重脓毒血症患者
- 区质监局多项举措保障“两大安保”工作
- 区质监局加强暑期客运索道监督检查
- 区质监局开展2015年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
- 区质监局专项排查“低慢小”航空器
炮火中走出的抗战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