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胡凤才,是1997年当选的妙峰山镇水峪嘴村的党支部书记。提起他在村里二次创业的故事,当村知根知底的老乡亲,无不竖起拇指称赞:“老胡,真行!”
胡凤才怎么个行法呢?事情还得从他在村里第一次创业说起。老胡最初是位个体经营者,卡车运输跑遍了大江南北。当时不能说他日进斗金,可每年至少能收入个十四五万,自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995年,是水峪嘴村集体经济滑坡最严重的一年,村里连电费也交不起,群众怨声载道。在这种形势下,老胡不搞运输了,他放弃了自家的好日子,挑起了集体的穷日子。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胡凤才当上了水峪嘴村经济联合社的主任。
当干部就要为群众干实事。胡凤才一上任,马上开始了水峪嘴村的第一次创业——恢复采石场。当时,村里欠了一屁股债,财务账上一分钱没有。老胡动员了一个叫傅宏春的村民,两个人凑了24000元,为采石场添置了开工用的必要设备和工具。采石场运转到2006年,实现了自产、自销、自运,年产值1000多万元,年纯利润将近百万。采石场的建设发展,不但解决了70多人就业,还清了村集体早年的欠债,而且还使水峪嘴村的固定资产增加了3000多万元。
到 了 2007年,为了还北京一片碧水蓝天,确保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胡凤才毅然关闭了采石场,开始了水峪嘴村的第二次创业。结合市、区有关政策和本村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水峪嘴村的四大发展目标:一、发展旅游业兴村;二、开发新产业富村;三、实行民主管理治村;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村。
不久,创立京西古道风景区的建设,在水峪嘴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一开始,多数村民都不了解古道的历史,包括它涵盖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建筑文化、信仰文化、民俗文化及旅游休闲健身文化。针对这种情况,胡凤才邀请区政协,区民俗协会的有关专家来村授课。古道开发缺乏资金,水峪嘴村便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争取政府政策扶植,一方面利用集资入股的形式,筹措资金700万元,投入了古道建设。
开弓没有回头箭。古道建设一上马,胡凤才就成了跑前跑后的大忙人。工地上,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付出了汗水,又付出了鲜血。让村民不能忘记的是这样一件事情:
那年5月,有一天在古道茶棚地段,施工人员往山上运输水泥构件。由于道路陡,坡度大,卡车拉不动。胡凤才便开来一辆铲车,挂上钢丝绳,牵引载货卡车前进。古道坎坷曲折,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水泥构件成功地运上了山。可是,空车下山时,铲车发生了故障,拐弯儿的时候刹车突然失灵。老胡一惊,额头立刻涌出了冷汗。也就是分秒之间,轰地一声巨响,侧翻的铲车,掉下了七八米深的山沟。
“胡书记!胡书记!”一个个干活的村民呼喊着跑下山,救起胡凤才,立刻送往医院。这次事故,老胡摔得不轻,除了右腿肌肉损伤外,头部还缝了8针。可他只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伤口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出院了。因为心里时刻挂念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因为他不愿丢下工地上挥汗如雨地奋战着的乡亲们。
有付出,就有收获。如今,京西古道风景区已经面貌一新。老胡他们为景区建了山门、茶棚、修复了牛角岭关城、老爷庙、铁匠铺;结合历史,在11处景点搞了栩栩如生的雕塑,创建了古道博物馆、修筑了4公里的环山路、建设了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等。由于水峪嘴村开发了古道文化,旅游收入逐年递增,2014年,已经达到176万元。如今的水峪嘴村,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街道整洁,人心欢畅。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富足,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二层小楼。2015年5月,胡凤才光荣地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线索:区总工会故事采写:张 孚
山村老支书 创业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