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创建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时常深入门头沟矿区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工人群众的觉悟逐步提高。1920年,李大钊派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北京大学学生王复生到门头沟矿区,向工人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英门头沟煤矿公司工人开始采取怠工、破坏、跳班等各种形式展开斗争。1923年,在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的影响下,门头沟矿区工人们为了生存常常集会,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
大革命时期
1924年夏,第一位门头沟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崔显芳自上海回到家乡田庄村,开始在门头沟西部农村进行党的创建活动,向亲朋和乡邻宣传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崔显芳筹办田庄完全小学,任校长,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办学期间讲授《共产党宣言》和鲁迅著作,向青少年灌输革命思想,引导、培养进步教师,发展党员。1927年,崔显芳在青白口村开办完全小学,进一步培养革命力量。“四一二”政变后,崔显芳等共产党人和积极分子被迫停止公开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宛平县的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追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中共组织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坚持开展活动。这一时期,门头沟矿区和西部山区先后建立支部和县级党委,门头沟矿区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开始从自发斗争转向有组织的斗争。
1927年初,中共北京地委建立门头沟特别直属支部。7月,中共顺直省委派专人在门头沟矿工中活动。1928年2月,中共燕京大学支部派石德山(化名石亭燕)等人到三家店一带建立支部,组织穷人联合会,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冬,冷楚(杨洁斯)到中共北平市委工作,深入到门头沟矿区,开始组织工人运动和党组织建设工作。1931年,在中英门头沟煤矿公司建立党支部,并在中英矿、中兴矿建立赤色工会。1932年2~8月,李葆华到门头沟矿区负责党的工作。1933年11月,成立中共门头沟特委。同年矿区创办《窑黑报》和《小工报》,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工会、共青团创办矿工“读书班”、“读报班”俱乐部,进行宣传和开展革命活动,在中兴矿、治水公司等单位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党组织通过赤色工会,领导工人开展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反对资本家克扣工资等罢工斗争,如杨家坨煤矿罢工、增加抚恤金和争取洗热水澡的斗争等,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左”倾路线主导,致使党员和积极分子暴露了身份,党组织和工会遭到破坏。
在中共组织的宣传组织下,门头沟区西部农村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此起彼伏,大批进步青年投身革命洪流。1931年春,河北省委保定专署特委贾汇川(贾恒江)以教员身份到门头沟区下清水高小开展革命活动。8月,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2年9月,在中共北平市委特派员马建民等协助下,崔显芳等建立门头沟区西部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同年秋,中共宛平临时县委建立,赵曼卿任临时县委书记。1933年春,中共宛平县委正式成立,县委所属党员40余名。1934年夏,宛平县国民党政府调动警备团,对中共宛平县委进行围剿。宛平县委遭破坏,崔显芳、赵曼卿、魏国元等先后被捕,党组织活动被迫停止。在西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门头沟西部农民进行了火村反霸联盟的驱恶霸要生存斗争、抗捐税斗争和“提灯会”示威游行活动,广泛发动农民与封建统治势力进行斗争。
1933年6月,中共宛平县委在沿河城建立了枪支修造所和游击队,以打击罪大恶极的地主、欺压百姓的地头蛇和国民党顽固势力为目标,活跃在宛平的沿河城、牛战、灵水、桑峪、清水等地。同年11月,反动政府对枪支修造所和武装游击队进行围剿。为了保存革命的武装,宛平县委决定武装游击队暂时停止活动,枪支收藏,人员分散,修造所停办。1936年1月底至2月初,原东北抗日义勇军一部、东亚联合同盟军一部、抗日同盟军一部等由延庆永宁、四海一带出发分两路汇聚斋堂川,西进河北、山西交界,配合红军东进行动。西进途中,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西进部队失败。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门头沟地区建立了平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和平西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领导门头沟区人民一起粉碎了日军对平西根据地的侵略。
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1937年7月,日军向北平郊区发起进攻。门头沟人民和地方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带领下,支援国民党守军抗战。10月,国民抗日军(俗称红蓝箍)到斋堂川青白口、斋堂一带发动群众,宣传抗日。11月,八路军总部、中共北平市委、中共东北特委先后派人到达斋堂川,与中共宛平县组织一起成立了中共宛平县中心县委,刘杰任书记。同时,成立以吴伟为队长的平西游击支队,成立以魏国元为主任的抗日自卫队筹委会,以斋堂为中心尝试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派邓华支队进入斋堂地区,在东斋堂村成立平郊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魏国元任县长,下设2个小区。4月,宛平县党员发展到500多人,党的发展扩大到房山地区的金鸡台、史家营地区。平西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9月,日伪军大举进攻平西抗日根据地,宛平县党政干部大部分随军撤至雁北灵丘一带根据地。抗日政权遭破坏,反动势力猖狂一时。10月,宋时轮、邓华领导八路军第4纵队由冀东返回斋堂一带,收复了东斋堂、西斋堂、马栏、军响、上清水、下清水、杜家庄、青白口等重要村镇,恢复建立了宛平县委、县政府。12月,西撤灵丘根据地的宛平县干部全部返回,工作局面好转,较大行政村都建立了党组织。1939年1月中旬,萧克、马辉之率领一批干部和直属机关部队进入斋堂川。2月7日,在三坡地区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兼政委。根据中央及晋察冀军区的指示,挺进军和区党委的责任是:领导平西、平北、冀东三个地区的党政工作,中心任务是巩固平西根据地,坚持冀东和开辟平北的游击战争,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3月,宛平县扩建为昌(平)宛(平)联合县,下辖5个小区,并逐步建立了财政、经济、粮食等各种制度,开始开展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村选等各项工作,从县政府到村公所都建立了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和司法5个工作部门。10月,挺进军指挥机关移驻斋堂川马栏村(即现在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以斋堂为中心的平西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1940年7至9月,昌宛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民主选举,选举贯彻“三三制”政策,县议员中共产党员占62.5%,进步分子占16.6%,中间和其他分子占20.9%,不仅吸收了士绅,还吸收了宗教界人士。1941年7月,在区域内永定河北地区建立昌宛县佐公署。1942年2月,昌宛县佐公署改为房宛昌县佐公署。12月,昌宛联合县改建昌宛房联合县。1943年3月,永定河北的昌宛房县佐公署撤销,改设昌宛怀联合县,由地委、专署直接领导。1944年秋,撤销昌宛房联合县,设房山县和宛平县。
武装斗争
1938年7月6日,为纪念抗战爆发一周年和策应冀东大暴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统一组织各部队向平汉、平绥铁路沿线进行破击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三个营从斋堂、青白口一线出发,成功袭击了石景山发电厂。1939年4月24日至5月1日,日伪军以2000余人的兵力三路合击斋堂川,挺进军在基干游击队及模范队配合下,使日伪军尚未到达合击地区即分头溃退。6月19日至7月初,日伪军以2500余人的兵力分五路向平西根据地进攻。挺进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清水、斋堂、龙门口等地,利用有利地形截击日伪军,开展江水河之战、军响伏击战、沿河城歼灭战等大小战斗50余次,毙伤300余人。10月,门头沟、阳坊等地的日伪军奔袭斋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0团在团长白乙化率领下,转入外线作战,伏击下马岭,攻打赵家台,袭击门头沟、王平村、雁翅等地区。另一大队在青白口一线设伏,击落日军飞机1架。1940年3月9~22日,日军近万人分十路向以斋堂川为中心的根据地进攻。挺进军与昌宛人民及地方武装积极协同作战,彻底粉碎日军十路进攻。1941年12月27日,昌宛县武委会组织民兵进行民兵总动员,发动了全县大破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摧毁日伪组织19处,收割电线850公斤,破坏桥梁12处,锯电杆30余根,破坏道路1500余米,破坏日伪控制的煤窑1座。这次破击后,日军各据点间的联络完全断绝。1942年6月,昌宛县大队在队长刘玉昆带领下在林字台一带设伏,袭击日军军官团,毙伤20余人。11月,军分区7团团长熊奎率两个连及200余民兵攻打大台矿,俘伤日伪军3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布匹和粮食。1943年7月后,八路军主力、游击队和民兵相互配合继续主动袭击日伪军,形势逐渐好转。1945年4月1日,八路军主力和地方民兵配合,向斋堂据点发起进攻。在抗日军民的强大攻势下,日伪军彻底崩溃,仓皇东逃。胡林、军响、青白口、付家台、太子墓等据点和碉堡的日军随之撤退,斋堂川解放。8月12日,在游击队策应下,大台矿警队起义投诚。15日,大台日军由日伪军接应撤退北平。同日,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门头沟地区烧杀抢掠,制造了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惨案。有829名宛平子弟兵和干部牺牲在抗日战场,有850名子弟兵负伤致残,无辜群众670人被日军杀害。1946年中共领导的宛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党员、战士、干部和各界爱国志士,在斋堂村修建了宛平县抗战烈士纪念碑。据1951年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中宛平县185个村(即现门头沟区除永定、龙泉、潭柘寺镇以外地区)中的142个村的18350间房屋被日军烧毁。抢走杀死的大牲畜(牛、驴、马、骡)8000多头,小牲畜(羊和猪)60000只(头),家禽30000多只。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宛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清算复仇、老区土改等运动,并与“还乡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48年12月门头沟地区全境解放,在区、县委领导下,进行了接收、接管,摧毁旧政权,整顿、公开中共地下组织,恢复生产,新区土改及支援前线等工作。
保卫解放区
1945年8月,中共宛平县委解放除中英门头沟煤矿及城子车站据点外的门城地区。8月底,中共宛平县委从煤窝迁至潭柘寺和戒台寺,开始在新解放区领导清算复仇、减租增资、发展生产、建立基层人民政权等工作,解放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军分区独立营、宛平和昌宛县大队等解放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与国民党军、“还乡团”等反动武装展开斗争。1945年10月1日,国民党军与仍未放下武器的日军计500余人,分兵3路向门头沟解放区发动进攻。宛平六区干部群众与工人大队奋勇反击,终因众寡悬殊退出门头沟。门头沟工委移驻冯村,门头沟被国民党占领。到年底,国民党军共侵占宛平县3个区86个村52419人4533公顷土地,73个中共支部遭到破坏,598名中共党员沦入国民党占领区。
门头沟矿区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处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门头沟矿区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一次次争取经济和政治权利的罢工高潮,有力地推动了门头沟区解放的进程。①“争取2斤半米”的罢工。1945年10下旬国民党接管中英煤矿,强行压缩工资。中共门头沟工委组织工人开展了反“把头”,争取煤金和改善生活待遇的“争取2斤半米”的罢工,取得胜利。在这次罢工影响下,中兴、宏顺、四维等窑矿也相继开展了改善待遇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胜利。②增资斗争。1946年1月下旬,北平煤价和市场物价普遍上涨,国民党当局借年节之机向各商号强征“拜年费”,商号、煤矿将“拜年费”又转嫁到工人身上。为此,中共门头沟工委决定用罢工方式提高工人工资。经谈判,窑主答应了增加工资、年节双薪和罢工期间工人工资照发的条件。③护矿斗争。1947年10月,门头沟煤矿工人掀起反对把矿权归还英国人的斗争,参加人数达4000余人。河北省临参会、北平市人民自由保障会等28个团体举行记者招待会,反对发还矿权。门矿工人爱国护矿会等21个团体请求河北高等法院提起公诉,纠正行政院发还矿权成命。由于工人的坚决斗争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矿权终未发还。④争取实物工资的罢工。1947年11月初,为把货币工资改为实物工资,解决外工生活困难问题,门头沟煤矿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工人以罢工形式与矿方进行斗争。罢工历时两天,1000余工人参加。最终矿方答应给外工实行实物工资,罢工斗争取得胜利。
门头沟解放
1948年12月10日后,解放军中路突击兵团开始向北平守军发动进攻,昌平、海淀、香山及丰台等地先后解放。驻守在门头沟一带的国民党青年军208师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下,向石景山撤退。12月14日,解放军和宛平县民兵解放门城地区,门头沟地区全境解放。为支援平津战役,宛平县组织了3个担架连、3个民兵连,共计81副担架、320名民兵和450名民工、150辆大车,随华北兵团转战,为前方运送弹药、粮草,转送伤员,并承担新解放区的警卫、剿匪、押送俘虏和收缴物资等工作。在东部成立了军政合一的“门头沟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门头沟军管会)。1949年1月15日,在门头沟圈门窑神庙,军管会宣布成立门头沟区委和区政府,冯佩之、林彤分别担任区委书记和区长。从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军管会共接收国营煤矿3座和石景山发电厂、石景山钢铁厂、城子电话局、电灯厂等机构。1949年2月20日至3月底,建立了门头沟镇、城子镇、外十三小区的新政权及8个街道、16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的各级民主政权,成立了工会、农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组织。1949年7月6日,根据中共北平市委郊委通知,门头沟地区中共支部和党员公开。9月,区境内共有198个支部、6700余名党员。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东部与海淀区、石景山区为邻,南部与房山区、丰台区相连,西部与河北省涿鹿县、涞水县交界,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北京市昌平区相接。辖域面积1447.85平方千米,人口24.9万。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门头沟矿区始建中共组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门头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民主政权和抗日根据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展了艰苦的革命斗争,成为北京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题导航
- 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 原创作品交响音乐会圆满落幕
- 构筑防灾安全网 打赢防汛攻坚战
- 崔显芳:门头沟中共党员第一人
- 区领导与中信产业基金会座谈
- 强化属地管理 提升整体环境
- 区领导到区工程中心调研
- 区直机关工委举办党纪条规知识竞赛
- 区法院实行法官会议制度
- 防骗法律知识讲座进社区
- 丈夫放弃继承权妻子能否主张放弃行为无效?
- 丢掉工作以后能拒付未成年子女抚养费吗?
- 区工商分局成功调解预付费卡纠纷
- 区城管局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举办
- 走进梧桐苑社区
- 发扬“六尺巷”精神,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党史里的红色记忆
——门头沟区革命史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