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高
本期讲的故事是《话说京西杏林寺》,你可能说了:“我听说过潭柘寺、戒台寺,怎么不知道还有个杏林寺啊!”你算说对了,大部分人都不知其名,是因为它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李家庄药王庙,一个叫李家庄杏林寺。人们常说的是药王庙,慢慢的“杏林寺”的名称就销声匿迹了。
提起这杏林寺,2012年《京西民俗论坛》收录过一篇题为《李家庄音乐班演奏“南音乐”》的文章,是这样记载的:
“南音乐来自李家庄的药王庙。药王庙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当时叫‘杏林寺’。清嘉庆七年(1802)重建后,更名为‘药王庙’。正殿正中供奉的是关公,左边是药王孙思邈,右边是华佗。大小殿堂、房屋二十五间,有正殿、龙王殿、马王殿、娘娘殿、观音殿、小佛殿、河神庙、禅房等。庙前有戏楼,戏楼前是一广场。戏楼对面过河还有一个广场,俗称茶棚堰,内有烧水房两间。茶棚堰是庙会时卖各种小吃、喝茶、歇脚的地方。药王庙的鼎盛时期是从乾隆年间到光绪末年的170年间。据老人讲,晚清庙里的常住和尚还有十多人,另外还有二至三人看门打杂。平时,烧香上供的,求佛免灾的,许愿还愿的,抽签算命的,求子求孙的,看病讨药的,等等,香火很盛,庙里和尚是应接不暇。方圆百十里,包括河北省涿鹿、怀来、涞水等县都知道关南李家庄有个药王庙。每逢旱涝灾害发生之年,附近十里八村都派代表到药王庙杀猪宰羊求神免灾。每年阴历四月二十八庙会,更是盛况空前。三天的时间,方圆百十里的商贩、民间艺人云集到这里。耍猴的、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拉洋片的……,小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六大村的狮子会、高跷会、中幡会、小车会、秧歌会、吵子会一拨接一拨。”
笔者小时还真随大人逛过一回药王庙会。我在《斋堂文化丛书·民俗风情》一书中作过回忆:四月二十八这天,热热闹闹像过年。进庙烧香把头磕,一拨一拨紧相连。求子求福求平安,不同殿里去捐钱。中医设座把脉号,卖小药的到处串。南边戏楼唱大戏,人山人海看不见。踩高跷的出洋相,地上跑驴跑旱船。地摊杂耍好几处,连说带唱拉洋片。茶棚桌旁设茶座,麻花烧饼摆得全。挎篮叫卖油炸鬼,凉粉要问咸不咸。小孩要买虫子糖,媳妇丫头买丝线。还有一些五二鬼,看见媳妇就眼馋。做买卖的确实累,左手交货右收钱。口说药王过生日,各有目的嘴不言。
说到这李家庄药王庙叫“杏林寺”之事,你可能又要问:为何又称“杏林寺”呢?这里还有个典故,我们谈上一谈。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有个名医叫董奉,他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晚年居住在庐山脚下为贫民百姓治病不收诊费,也不取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到其房后的山坡上栽种杏树,以其遗惠后人。他规定,重病治愈后,植三、五株,小病治愈后植一株,名为“康乐杏”。不到几年工夫,“康乐杏”遍布岭前岭后,郁郁丛丛。据说,现在庐山的杏树,就是董奉当年的遗惠。如今,我们称医德高尚、医术精良为“誉满杏林”或“杏林高手”均出自此典故。因此,李家庄药王庙又称“杏林寺”这本身就包涵了中国传统美德——济世救人。
- 标题导航
- 我区雨季造林5300余株
- 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 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
- 观 瀑 戏 水
- 我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
- 我区召开潭柘寺镇二期安置房项目设计方案汇报会
- 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 区纪委出台相关规定促使“咬耳扯袖”常态化制度化
- 全市首家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中心挂牌成立
- 区司法局精准指导助推司法所特色发展
- 小品成法治宣传新形式
- 小区内车辆丢失,责任谁来负?
- 区工商分局规范珠宝玉石经营单位
- 区城管局专项整治餐厨垃圾
- “普法大蓬车”开进绿岛家园社区
- 民间借贷担保风险,你知道多少?
- 暑期旅游安全常识
- 营造和谐氛围凝聚团队力量点燃教育智慧
- 八中京西附小举办暑期教师书法培训
- 区质监局对验配眼镜行业开展监督检查
- 区质监局召开《门头沟区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项目验收会
- 京煤总医院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镜联合胰腺、脾、结肠和胆囊切除术
- 人才高速路
话说京西杏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