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 时光飞逝,如今,《京西时报》已走过了13个年头,报纸由每周一刊,增加到每周双刊,由黑白版发展为彩版,报社成员也在不断壮大,随着报纸一同成长。回想起2003年我区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初创时的艰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现代京剧《沙家浜》中胡传奎的这段唱词就是当时报社真实的写照,这段话也被报社当时的一位老领导经常引用。2003年8月,《京西时报》刚刚成立时,报社的领导,再加上记者、美编、校对、司机都算上不足10个人,一线记者仅有5名,而报社的编辑则由区委宣传部的3位宣传干部兼任。
虽然报社第一批的记者人数少,可都是10里挑一“海选”出来的。我是在那年的“非典”过后,无意中在区有线电视播放的招聘节目中看到报社招聘记者的广告,那时我已过而立之年,在朝阳区CBD的一幢中外合资的写字楼内工作了10几年,而且结婚生子,虽然原单位待遇优厚,但这则招聘广告还是令我不觉怦然心动。家乡门头沟的大山、永定河一直令我魂牵梦绕,当一名新闻记者,记录家乡的变迁,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没有犹豫,很快报名参加了报社招聘记者考试。
记得初试笔试考试在区委党校举行,一间教室里坐满了参加应聘考试的人,大概有60余人。考试相当严格,现场有好几位监考老师。仗着在企业杂志做过编辑的优势和爱好文学的功底,我顺利通过初试、复试。参加最后的面试时就更加自信了,毕竟在外闯荡多年,至少不怯场。记得面试时宣传部领导考问的是“三个代表”的内涵?凭着记忆勉强回答了上来。
当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很是高兴了一阵儿,毕竟是靠自己的实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报纸初创时的艰苦环境和办报的艰辛却是我所没料到的。
首先是初创时的报社根本没有自己的社址,而是“借”驻在区委党校四层的两间教室办报。一间教室的里外屋,分别是采访部和编辑部,另一间是美编室兼机房。自从将党校当做社址,区委党校四层靠东边教室每到傍晚时常灯火通明,彻夜不息。
《京西时报》办报之初,虽然是区委机关报,但区内的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普遍对这份报纸不了解,新闻稿源时常出现问题。为保证报纸不开“天窗”,社领导把全区各单位的电话号码打印出来,分派给跑口记者,让记者们逐一通过电话与各单位联系,寻找采访线索。但即便如此,报纸还是时常“等米下锅”。这种情况随着《京西时报》的知名度的提升才逐渐有所改变。
“民以食为天。”报社没有食堂,每天早中晚,记者编辑们就去外面的小餐馆、小吃摊解决吃饭问题,报社附近的餐馆、小吃摊几乎都被我们吃遍了,有时编辑、校对到很晚,也会打电话叫餐馆送盒饭来报社,饥一顿、饱一顿的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为节省报社有限的资金,甚至报纸创刊庆典这样有影响的“大活动”都是报社同仁们自己操办的,而且非常成功。
那时报社还有值班的制度,因为报社女同事比较多,每天值夜班的事就轮流,落到了我们三个男同事身上,值夜班时,把一张钢丝床平铺开放在办公室里,一套被褥。数九寒冬,西北风刮得五层的教室的门窗“砰砰”乱响,而漆黑的两层楼内却只有自己一个人,值夜班时还真考验一个人的胆量。
《京西时报》创刊时是在北京南城的一家印刷厂印制,每周的周二晚上,报社副主任就会带着记者开着金杯车赶上近2个小时的路程,去这家印刷厂印报纸,等到半夜报纸印刷出来后,再把1万份报纸搬上金杯车拉回门头沟,而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了。我记得当我和副主任将刚刚印刷出来的第一期《京西时报》捧在手里时,我们俩都激动得落下了眼泪。报社第一批的每位记者都有跟着去市区印刷报纸的经历。而如今,每期报纸印出来后厂家会直接送到报社和邮局。
说完印刷,再说发行,《京西时报》创刊时发行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通过邮局发行,而是由报社的编辑记者和司机开车去各镇、委办局送报。根据我区的特点,报社设计了两条送报路线:一条是走109国道从门城到清水镇,再返回来,沿108国道从门城经永定镇到潭柘寺镇。无论是严寒酷暑,每周三报纸印刷后,司机小张就会开车带着记者准时在全区的各镇街跑上一圈,把报纸免费送上门。门城附近的委办局则由记者们分头挨家挨户送。而每期最新的报纸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全区读者手中。
在多年后的一次报社老同事聚会上,已人到中年的小张给大家讲起一个送报时的尴尬遭遇。当时,他开着车辛辛苦苦地将报纸送到一家单位的传达室,刚要开车离去,那家单位的人就追了出来,让他把报纸拿走,还说即使免费赠送的也不要,这让小张感到非常委屈和愤懑。
《京西时报》创刊之初,报社就一辆采访车,还要负责送报纸,跑广告。那是我有一辆两厢悦达起亚小车,自己打印了一个“新闻采访”的牌子放在车前,就成了采访用车。记得有一次,主编让我开车带着一位记者跟随区长乘坐的中巴车进山采访检查私挖盗采,这让我很发憷,因为自从学车后从没跑过山路,又是去几十公里外从没去过的斋堂镇马栏村,能不能带着记者完成采访任务心里没底,可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一路翻山越岭,爬坡下沟,终于在马栏村的半山腰上赶上了领导们检查的队伍,记录、拍照,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一路小心驾驶,回到家时已经傍晚了,开车累得腰酸腿疼。不过,从那以后,我的车技突飞猛进,开车进山再也不发憷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几年一晃而过,报社不断有人离开,也有新人融入其中,回望从前,无限感慨。就像我们报纸的创刊号上所写的“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至少我区2003年以后发生的大事小情,在《京西时报》上都有据可查了,而我们也成为了记录这段历史的人。生活还在延续,在纸媒艰难生存的今天,也许《京西时报》不能办成百年报纸,但我们会陪着它一直走下去,不忘初心,更不会忘记自己肩上的那份使命。
- 标题导航
- 我区选举产生168名区人大代表
- 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
- 部门“一把手”述责述廉“两个责任”抓牢压实
- 寒潮来袭山区冰挂成景
- 区投资促进局领导接听61696156热线电话
- 第三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启动
- 市委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扩大)会议
- 109国道方案征求意见会召开
- 我区召开永定镇3751安置房项目方案汇报工作会
- 区领导到区公安分局调研
- 区领导检查空气重污染应对情况
- 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举行校庆活动
-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 努力构建门头沟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 关于门头沟区第十批农村产权交易项目信息发布的公告
- 区工商分局打击非法集资整治工作见成效
- 首届北京博士后创业论坛举办
- 说说什么是“特别提款权”
- 区爱眼协会到付小开展公益活动
- 气象科普进社区
- 区社区服务中心三项措施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 “美好世界·光明行”捐赠会举办
- 区食药监管局开展电子胃镜专项检查
- 龙门一区初冬购物节惠居民
- 感受自然之美 体验创作乐趣
- 区委老干部局召开局职离退休干部座谈会
- 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年轻一代到我区参观交流
- 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
- 新桥路中学参加市第19届学生艺术节
- 大峪中学荣获两项金奖
- 培养学生“定都峰”一样的境界
- 区中小学生跳绳比赛结束
- 履行光荣职责 投出神圣一票
- 人才高速路
- 市百姓宣讲团
- 区质监局检查制造计量器具生产企业
- 区质监局开展打击劣质燃煤专项行动
难忘《京西时报》初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