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昕
本报讯 立冬了,天气变凉了,家居住在门城大峪南路周边几个社区的居民,几乎人人脚下都垫上了一双又厚实又温暖的手工鞋垫,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之为“爱心鞋垫”。
之所以叫它“爱心牌”,是因为这些鞋垫都是由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街坊——李兆娴精心选料、亲手缝制,并免费送给大家的,而且这一送就送了16年!
“最初做鞋垫其实是给人民子弟兵的!”李兆娴说,“1998年夏天,我自己买了布料和针线,为一线抗洪的官兵缝制并捐献了585双鞋垫,算是表达我的一份儿心意吧。但没想到,我这点儿事儿还上了报纸了。大家伙都来家里看我,我也没什么好东西,就送了他们每人一双鞋垫。”
这一送,可没想到竟然出名了!因为,李兆娴做的鞋垫用料好、做工细,穿上特别暖和,凡穿过她做的鞋垫的人都赞不绝口:“我这位老姐姐做的鞋垫特讲究,用的都是厚实的纯棉布和特结实的线,每双鞋垫她都得缝十圈儿以上,穿上又软又暖和。你看!我这儿双鞋垫都穿了8年了,还特好呢!”老街坊庞如英指着手中的鞋垫说。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街坊都慕名来到李兆娴家“求鞋垫”。“有的人,我都没见过,进门儿特不好意思地说:‘大妈我跟您买得了!’我就跟她说:不用,你喜欢就拿走,穿坏了还来,大妈给换新的!”李兆娴说,“看着大家喜欢我的东西,领我这份儿情,我就高兴!”
1998年冬天,李兆娴粗粗算了一下,至少有100多位老街坊都穿上了她做的鞋垫。到了次年,还不等大家来要,李兆娴就提前做好了100双鞋垫送到了居委会,让免费送给有需要的居民,并交代说:“还有需要就来找你李大妈,别客气。”
从区公路分局会计岗位上退休的李兆娴,虽然每个月有稳定的退休工资,但她平时却连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买:“我的退休金得留着买棉布啊、线啊!这些东西是用来做好事儿的,不能吝惜,用差的材料可不行!”李兆娴认真地说。
因此,虽然每年给邻居做鞋垫等手工艺品要花掉自己一半儿的工资,但李兆娴却觉得,能在退休后,为大家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这钱花得不后悔、不冤枉。
不仅如此,她还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这样地为大家服务下去。
但是,李兆娴的心愿实现得并不顺利。2004年,她因为患淋巴癌住进了肿瘤医院。躺在病床上的她心里想的却是:“老街坊们穿惯了我做的鞋垫,突然没有了,多冷啊!”
因此,病情稍有好转,李兆娴就让儿子将她的针线箱拿到了病房。那一年,她硬是坚持带病为居民做了100双鞋垫。
李兆娴对街坊们的这份儿心意,得到了大家的回报。现在,每天都有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邻居来家里看望她。特别是当大家得知她出院后不方便出门儿,也不能进厨房闻油烟味儿后,便每天为他送来新鲜的蔬菜和自己烹饪的腊八粥、韭菜盒子、红烧排骨、饺子、包子等各种美食:“我们多送点儿,老姐姐就不用自己下厨房做饭了,这样对她身体好,看见她身体好了,我们心里也踏实多了!”邻居肖淑云说。
其中,最让李兆娴感动的是她的一位80多岁的老姐妹——古乐琴:“她现在已经不住我们小区了,但仍然念着我的好,经常做公共汽车给我送炖肉,往返6公里呢。虽然我拒绝了好多次,但她还是坚持来看我,让我心里真是特感动。”说到这儿,李兆娴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在这儿16年中,李兆娴始终坚持为邻居们制作“爱心鞋垫”,从未间断。与此同时,她还通过为驻区部队捐赠鞋垫、为区光荣院的老英雄们制作手工环保包、为打工子弟的学生们缝制手工丢包等方式,将这份儿爱心尽可能地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如果大家在收到我的这些工艺品的同时,还能够收获一份儿温暖、爱心、乐观、积极的正能量,从而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那么,我觉得我做的这些就是非常有意义的,哪怕再累点儿,我也无怨无悔。”李兆娴笑着说。
- 标题导航
- 防空防灾宣教体验馆正式开馆
- 爱心鞋垫 温暖邻里
- 巡山防火
- 交管部门对非现场交通违法信息将以短信形式通知
- 我区研究109国道景观提升工程
- 我区研究区体育文化中心项目规划
- 我区召开2014年度综治考核工作专题会
- 区领导调研城管执法工作
- 清水镇推动灵山景区稳步发展
- 妙峰山镇举办第二届民间艺术团队展演
- 斋堂镇全力推动“减煤换煤 清洁空气”工作
- 社区康复训练基本知识
- 东马各庄村村民取暖用上“空气能源”
- 何各庄村回迁安置房建设开始装修
- 军庄镇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 清水镇有效推进宅基地房屋普查
- 吕家坡村开展生态综合治理
- 永定镇开展预防煤气中毒宣传活动
爱心鞋垫 温暖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