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龙泉镇龙泉雾村辽瓷窑遗址的南侧、现在的水塔边,长有一棵古老粗壮的大叶杨,直径约2米多粗,树干高10多米,听村里老辈人讲,这棵树是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过来时栽种的,也有说是辽代烧瓷窑时先人栽种的。总之,它是一棵古杨树。老人们说,这棵杨树不论在京西门头沟,就是在全北京市也难找这样一棵树。老人们还说,这棵树前还建有一座龙王庙,早在解放前就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国民党的一个岗楼,解放后岗楼拆除了。现在矗立的是村民公共饮水用的大水塔,水塔高15米,担负着为全村人供水的任务。
大杨树的旁边是村里有名的后奄庙,上世纪90年代也被拆除了。现在,这一带都是民房。大杨树、后奄庙、龙王庙、北岗楼等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成为人们永远的回忆。
大杨树是鸟儿的乐园,数不清的鸟儿在上边搭窝栖息,欢歌繁衍。大杨树的树冠有几百平方米大,往南的树杈跨过后庵庙的几间老屋,把整座院子遮得严严实实;往东的树杈直够到田家大院的房顶。大杨树的叶子又宽又厚。老人们说,卖肉的可以拿着从树上采下来的树叶当包装用。大杨树枝繁叶茂,刮风的时候,“哗哗”的响声能传遍半个村子。俗话说:“气死桑,笑死杨”,是说杨树叶是所有树叶刮风最爱响的叶子。从外边飞来的布谷鸟、胡布拉(伯劳鸟)、黄鹂、斑鸠、喜鹊等,一头扎进树中便看不到它的踪影。到了鸟儿孵化季节,常有乳毛未褪的黄嘴小鸟从树上跌落下来。炎热的夏天树下凉意习习,绿阴蔽日。大人孩子都来这里乘凉、嬉戏、聊天、拉家常。
大杨树是村内树中的树王,全村没有一棵树能和它相比。老人们说,龙王庙没有了以后,龙王就住在树上,它保佑着全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男女老幼世代平安。只要大杨树枝繁叶茂,今年准是丰收年。记得有一年,一个小孩在永定河边洗澡,不小心滑到深水里,被人救上来昏迷不醒,小孩奶奶跪在大杨树下,一边嗑头一边祈祷。果然不久,小孙子真的醒过来了,不几天又活蹦乱跳没事一样。
大杨树经过多少世间的风风雨雨,谁也说不清。每年春节期间,龙泉大鼓老会在这里练习敲鼓、翻跟头。农历四月初一,人们在后庵庙大杨树下烧香祈祷,保佑家人世代平安,早生贵子。八路军游击队在这里攻过岗楼,据说子弹把杨树叶打到地上一层。土改时,这里是农会办公开会的地方。地主富农的土地,就是在大杨树下被分给了贫农。刚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大食堂。全村有1/3的家庭都到这里吃饭,或者把饭打到家里。那时候,大杨树下整天是饭菜飘香,热闹非常。
1959年秋天,国家要建三家店水库,龙泉雾村正好是库区。随着公社干部的一声令下,古老粗壮的大杨树三天就被吹倒了,先是把树杈卸下,然后锯倒树干,树一共截了七段,被拉往区里。裁成的木材就有30多立方米。据说,我区上世纪60年代有名的工人俱乐部就是用它建造的。
水库没修成,大杨树却被砍掉了,龙泉雾村的标志没有了。同时遭殃的还有村内其他很多古树,包括邓大院边的一棵古槐、中街道口的一棵古槐、兴隆街的两棵、后街张庄的一棵:全都是一米粗左右。听老人说,龙泉雾村原来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从山上俯瞰全村,几乎看不到房顶。可从那以后,村里的树,尤其是大树、成材的树几乎全被砍光,大杨树不过是一个典型例子罢了。回想起大跃进那个年代,出什么事儿也不足为奇,毁掉几棵树又算得了什么。好在今天,我们知道了树和绿色与我们的关系。


- 标题导航
-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攀升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 社区青年汇开展安全伴我游世界活动
- 高速路上民警救助迷途“老外”
- 区工商分局查扣200余件假冒商品
- 前7月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
- 区质监局开展学生校服质量专项检查
- 驻区部队军政主官看家乡
- 小学生互动实践学绿色安全出行
- 学习芽菜栽培倡导绿色生活
- 区卫生局扎实做好医师执业注册受理工作
- 冯村嘉园社区开展书法知识竞赛
- “我家乡的爱心图书馆”图书募捐活动圆满结束
- 小学生参加社区“汉字听写大赛”
- 情系门头沟
- 石门营五区“朝夕相处”学快板
- 区义工联清理小广告第三、四分队在行动
- 区义工联探望摔伤残疾人
- 军庄中学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
- 暑期旅游牢记安全常识
- 食品安全动态信息
- 生姜的正确吃法和禁忌
- 区残联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 红十字精神走进西辛房中学
-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五部规章发布
- 区食药监局开展“八一”慰问活动
- 区残联五举措规范全区温馨家园、职康站工作
- 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问答
回忆大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