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截至目前,我区已有京西太平鼓、琉璃烧制技艺、妙峰山庙会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有京西幡乐、柏峪燕歌戏、淤白蹦蹦戏、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1个、区级31个。
为更好地宣传我区“非遗”名录项目,提高社会传承与保护意识,推动“非遗”整体保护工作,彰显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服务于我区文化繁荣及经济社会发展,从本期起,本报文化版将陆续推出各级“非遗”项目介绍。
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朝中后期,每年有春、秋两季庙会,以春季庙会为主,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会期半月。香客以京、津、冀地区为主,人数达到十万。另有300余档民间香会提供义务服务和朝顶献艺,是民间自筹自办的民间信仰和综合性吉祥文化活动。庙会以金顶娘娘庙为主要活动空间,附以香道和近100座茶棚,并形成了—整套程序和礼仪,约定俗成,世代相承,沿袭至今,在中国北方民间颇具影响,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末以来诸多文人多有记述。
妙峰山传统庙会是具有杰出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空间,现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历史上,妙峰山香客遍及华北,为华北最重要的庙会之一。据记载,庙会始于明朝中后期,清代香火最盛,香客数十万。香会300余档,门派不同,会首是香会的组织和指挥者,也是主要传承者,仅北京市就有200多人。会首传会腕儿于徒,各种规矩、礼仪、技艺均为师徒相传。日本侵华期间庙宇损坏严重,庙会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初期,庙会停办。1985年修复庙宇,1987年对外开放,1990年恢复庙会。
妙峰山庙会保留了华北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吉祥文化,是研究华北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保留下来了许多民间组织,是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会构成之一;香会是民间的文化活动组织,保留和传承了众多的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民间手工艺的原生态,不仅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香会活动是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具有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民众的自治能力和祈福禳灾、公议助善、谦和互助的精神。庙会形成的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营造了安定祥和的社会风气和精神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关链接】
妙峰山香会博物馆坐落在妙峰山镇桃园村,是国内惟一一家展示香会文化主题博物馆。该馆秉承专业设计,构思巧妙,因地制宜,独具匠心,从多角度、多方式展示北京地区香会文化内涵。
区文委文化科/供稿 高山/摄
- 标题导航
- 我区综合经济发展工作体系推进经济转型
- 我区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
- 59对新人“七夕”结良缘
- 区委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扩大)会
- 区领导与非凡公司座谈
- 我区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
- 我区召开旅游项目设计汇报会
- 区领导慰问武警官兵
- 路边烧烤 解了嘴馋 毁了蓝天
- 普法嘉年华 让孩子暑期快乐学法
- 李长山摄影展亮相五棵松
- 我区综合经济发展工作体系推进经济转型
- 我区农村普法广播正式开通
- 我区举办文明有礼好乘客活动
- 缘结京西 爱在七夕
- 区离退休老干部开展最美北京人主题宣讲
- 我区拟建巨人实验学校
- 范翔律师工作室入驻大峪
- 暑期防雷电暴风雨天气安全知识
- 城子幼儿园勤俭节约注重环保从娃娃抓起
- 古诗伴我成长
- 北京市按比例安排
- 我区残疾人选手参加
- 国家人口宣传教育中心领导到我区调研
- 城子街道推进“宝贝计划”工程
- 区残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我区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
“非遗”项目——
妙峰山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