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需要强化战略思维
古人云“上下同欲者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需要全国上下、全党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同频共振,齐心协力做出艰苦努力。如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纷繁复杂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整体合力,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战略思维,自觉在大局与长远中认识思考,善于在大局与长远中谋划施策,既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能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更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或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曾指出,“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深刻揭示并凝聚了统筹兼顾的辩证法,是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空前绝后’,出现‘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甚至犯下不可补救的过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做到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用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善于抓重点问题、关键问题、重大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把握规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需要强化历史思维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毛泽东讲过:“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弄清过去,是为了把眼下的事办好。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初步探索了符合我国情况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江泽民同志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二大关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概括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继承、总结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持续不断地探索结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因此,需要我们强化历史思维,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深认识理解。同时,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中,仍需要我们继续借鉴历史,探索规律。
化解矛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需要强化辩证思维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问题是事物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认识和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引导我们集中力量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遵循。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就是不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与矛盾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直面问题与矛盾,不能退缩,不能回避,不能简单对待,通过不断强化辩证思维,养成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从而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有效应对和化解矛盾,推进问题的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攻坚克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需要强化创新思维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突出“问题导向”,致力于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如果习惯于按照传统思维、传统方法、传统路径解决,就会出现“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形成改革发展的“瓶颈”、“关卡”,影响协调推进进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问题的发展、实践的需要不断做出新的探索,转换思维方式,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为核心,由“问题”决定改革议题,由“问题”选择改革路径,由解决“问题”成效评判改革成果,不断摸索新的改革途径与方法,也就是要强化创新思维,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需要强化底线思维
当前我国面临发展、转型双重任务,其难度之高、面临形势之复杂,可谓前所未有,我国要用几十年时间解决西方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挑战,我们既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又要解决好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利益固化问题;既要解决好治理方式不相适应、人治传统根子很深的现实矛盾,又要解决好“四风”泛滥、腐败严重的紧迫问题。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与手段就是改革,改革就是利益的再调整,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各类风险增多,每一个“全面”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改革的路不会平坦,改革之路充满风险。因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统筹谋划中强化底线思维,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及时采取应对之策,避免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被动局面,掌握工作主动权,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中成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组织者、有力推动者。
躬身实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需要强化系统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曾讲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顺利实现,需要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四者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战略任务为重点,辐射和带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全局,勾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景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同时,“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也既是整体又是个体,既是系统又是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由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系统思维,要全面把握、科学统筹、均衡发力,善于用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 标题导航
- 我区召开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推进会
- 不断强化大局观念 在服务大局中谋发展
- 龙泉镇拆除260余间违法建筑
- 区民政局构建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 我区召开建设领域税收征管工作专题会
- 我区召开2017年度市级绩效任务工作推进会
- 我区召开棚改工作推进会
- 区领导检查道路积水隐患和地质灾害防控点
- 区领导检查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 区检察院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
- 趣味普法进校园
- 借钱时没约定利息事后还能要利息吗?
- 被派到子公司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何时起算?
- 播撒法治文化护航青春成长
- 区城管局启动信访条例宣传月活动
- 区食药监局加强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审查工作
- 人生大事需谨慎同居关系不稳定
- 区作协赴张家口开展文学创作采风
- 区防汛办组织开展落坡岭水库人工提闸演练
- 退休法官办“个展”传承传统文化
- 我区开展控烟条例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
- 食药知识进校园
- 龙门三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
- 龙门新区六区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
- 广告
- 城子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 社区学院开展“两学一做”精准扶贫
- 人大附小京西校区举办戏剧专场演出
- 区质监局监督检查我区机动车检测厂
- 区质监局开展儿童玩具专项检查
- 游学,给学生打开另一扇窗
- 妙峰山民族学校举办第三届戏剧节
- 京煤集团总医院舒适化的无痛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 人才高速路
强化领导干部“六大思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