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我要圆好人生的每一个梦!”这是张大学《圆梦》演讲的最后一句。在热烈的掌声中,他从台上走下来,脸色红扑扑的,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几年来,张大学和他的讲师团在门头沟区巡回演讲已超过400次,每一场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如今的张大学精神矍铄,意气风发,与他刚退休时的状况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张大学是一位68岁的退休干部,在职时,工作风风火火,一个“忙”字写满了他的每一天。2006年3月,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不用上班了,以前忙碌的生活节奏全被打乱,开始觉得无所事事,屋里转完屋外转,转烦了就靠遛马路、逛大街消磨时光。心里没了追求,精神也垮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今儿个腰酸,明儿个腿疼,整天头晕脑胀,各种毛病全来了。
有人告诉他:你这是患了退休综合症,需要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张大学寻思,在职时自己是单位的领导,经常要求党员干部如何如何去做,自己刚退休,怎么就变了呢?他不想让别人戳脊梁骨,决心融入社区,在新生活中树立新的追求。
2007年11月,大峪街道工委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成立了理论讲师团。张大学被聘为成员并担任了团长。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张大学找到了生活的情趣和追求的目标。他觉得自己是门头沟人,虽然退休了不能在第一线为家乡的建设出力,但可以通过演讲为家乡的建设摇旗呐喊。
事情往往是这样: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搞好演讲,做到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首先就得写好演讲稿。张大学居住的小区面邻大街,白天车来人往,环境喧嚣,不利于写作。他就白天上街购买有关书籍或查阅资料,夜里安静了再写稿子,经常是沏一壶茶,从晚八九点一直写到深夜。
经过反复修改,稿子完成了,但张大学并不想拿着几页纸,上台去照本宣科。他想把演讲稿背下来,再用拉家常的方式讲出,以提高演讲的亲和力。60多岁的人不比青年,年纪大,忘性也大。年轻人一篇稿子念个十遍八遍的能够背下来,张大学就要连续念几十遍。为了背稿,他在小区散步时,嘴里还在不停地叨咕着,引来路人异样的眼神,跟他认识的也不敢上前打招呼,心想:老张这是怎么了?
稿子背下来后,他就去背静的山坡进行演练,把大地当讲台,把石头、树木当观众,一练就是半天。
张大学的演讲,不是死板简单地说教,而是善于用老百姓的话和他们熟悉的思维方式,讲解理论问题,从而达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群众爱听。为提高演讲的吸引力,每次演讲前,他都背诵一首与演讲主题有关的诗或唱一支歌,有时还用葫芦丝演奏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因此,他很受群众的欢迎,到哪儿个社区演讲,男女老少都赶来听他讲。
正当他退休生活有了新的追求,演讲活动开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2009年春节前,张大学陪同老伴儿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张胆囊癌晚期的诊断书,如晴天霹雳几乎将他击倒。想当初,在两个幼子一个读小学,一个上幼儿园的艰难岁月,张大学被调到离家百里的深山区工作。是老伴儿毅然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边上班,边照顾孩子。等到孩子大了,张大学的父母也老了,妻子又以柔弱之躯承担起侍奉老人的责任。如今,两位老人过世,张大学夫妻俩也退休了,可以安享晚年了,没想到妻子却得了绝症。相濡以沫40年,生离死别4个月,同年5月1日,是张大学夫妻结婚纪念日,万没想到这一天竟成了老伴儿的祭日,怎不让他悲痛欲绝!
张大学毕竟是个久经考验的老党员,很快就从沉重的精神压力下解脱出来,逐渐恢复了活力,重新回到社会活动的第一线。7年来,为写好每一篇演讲稿,他不知熬过多少难眠之夜;为不耽误一次次的巡回演讲,不知错过了多少外出旅游的机会。
然而,有付出,就有收获;有播种,就有硕果。近年来,党组织给予他不少荣誉,先后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门头沟区先进个人”、大峪街道“十杰共产党员”、“门头沟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在门头沟区“我的梦·中国梦”百姓宣讲活动中,张大学表现出色,被评为“优秀宣讲员”。
“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就是张大学。他说,既然群众送我一个“宣讲明星”的绰号,我就要多把一些正能量传递给父老乡亲,退休了也要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故事线索:聂宝森故事采写:张 孚
- 标题导航
- 法律顾问进村居惠民生
- 我区召开古村落保护工作专题会
- 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
- 徒步达人古刹探路
- 我区召开教育实践活动九大工委讨论活动调度会
- 区人大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征求意见会
- 区领导检查S1线重点工程
- 中东海湾投资集团到我区考察
- 新老政协委员座谈联谊
- 区园林绿化局开展林地保护执法检查
- “假如我是社区居民”
- 社区居民赛风筝
- “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
- 区义工联保护环境再现风采
- 区义工联母亲节组织亲子活动
- 入户送补偿 居民迎开工
- 大台街道清除地质灾害隐患
- “走进档案”
- 致门头沟区安全生产条件普查对象的一封信
宣讲明星:张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