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吃柿饼儿,尤其喜欢吃农家自制的柿饼儿。
霜降时节,农家房前屋后和山上的柿子树叶逐渐变红并开始掉落,满树的柿子也由青绿变成了橘红色,是农家制作柿饼儿的好时候了。
农村有一句谚语叫“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说的是霜降前后柿子七八分成熟的时候做柿饼儿最佳。要不然柿子经过了霜降,就会越来越熟软了,以后就没有办法做柿饼儿了。
做柿饼儿一定要用火柿子,不能用水柿子。火柿子果肉中淀粉多、沙甜;水柿子水分多、水甜,水柿子做柿饼儿工艺难掌控,常常会慢慢腐烂。摘柿子的时候要用一根长竹竿,在竿上端绑个木杈,木杈下端是网袋,可以夹住结柿子的枝,然后扭断小枝,柿子顺利落到网袋里,这样柿子才不会破损。摘下的柿子必须要保留它的果柄和一小截枝丫,以便制作柿饼儿时捆绑、悬挂、晾晒。摘下柿子后用背筐背回家轻轻堆放在屋檐下,挑选出个头儿大,光洁无疤痕的清洗干净。一家老小坐在一块,用自制的铁皮刮具揭去柿子皮,刮下的柿子皮要保留,将所有的柿子刮完后用细麻绳一个一个地像拴蚂蚱一样成串拴起来。在这个季节,走进村子,随处可以看见农家屋檐下、山墙头儿,成串悬挂着金黄色的柿饼儿,一幅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
柿子在晴好的天气下,晾晒个7-8天即可缩水发软,原先保存好的柿皮也已基本风干,这时再将一串串瘦身了的柿子收下来,装进小罐或瓦坛子里,铺一层柿皮放一层柿饼,如此这般将坛子装满并盖好。20天以后柿子就上“霜”了,这“霜”是柿子果肉中析出的果糖,这才是真正的手工制作柿饼儿,异常甘甜,没有一丝涩味儿。做好的柿饼儿一个个像撒了白面一样灰扑扑的,外壳略微干硬,撕开后里面果肉丝丝,酱黄糯软。
将做好的柿饼儿储存起来,可以吃一个冬天。但是不能贪嘴,如果一次吃得过多,会不消化,甚至会患结石症。过年过节炒肉的时候,把柿饼儿撕成条放进去,能增加烹饪的风味。还有一种吃“浆柿子”,将青中透黄的柿子摘来洗干净放入瓦坛,用60-70℃的热水加水蓼和桑叶浸泡7-10天即去除涩味,开坛取吃甜爽如梨,十分可口。还可将柿子埋在水田的烂泥中10天左右,取出洗净后也是一样脆甜。
柿饼儿上的那一层浮霜也是治病的好东西呢,刮下来服用可以润肺止咳,这个土方子对小孩子效果最佳,柿霜还可以治疗口腔溃疡、牙龈疼痛等症。
凡是农家子弟,对柿饼儿都别有一番情愫,都忘不了儿时那乡间房前屋后和山上老柿树沉默地站立,默默地发芽、开花、结果,这些都是记忆中不可或缺的舌尖上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