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歌咏元宵节的诗赋不在少数,从中我们或能窥见千年来的元宵节盛况。
在隋朝时代:“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隋炀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在大唐时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
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道味《正
月十五夜》)
在两宋时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在元朝时代:“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折桂令元宵》)。
在明朝时代:“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在大清时代:“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可以说,诗词中的盛景,较之于国外的狂欢夜,犹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民间俗称元宵节为“闹元宵”,一个“闹”字,凸显了国人爱热闹的禀性,更彰显出元宵之夜是春节落幕前的一个高潮。诗 赋
元宵节俗名“正月半”,在古代也叫“元夜”、“元夕”,意思是第一个月圆之夜。道教称之为“上元节”,认为这是天官赐福的日子。老百姓也叫它“灯节”,因为元宵的核心活动是夜游观灯。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创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按照当时的观念,泰一神是最高天神,居住在北极星,乘坐帝车(即北斗星)巡游宇宙。泰一祭祀四季都有,但最重要的祭祀时刻是正月上辛日。《史记·孝武本纪》里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童)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暤》,冬歌《玄冥》。”这个祭祀的时间在正月上旬的辛日,尚未确定在十五日,但时间接近,而且是夜里举行,应该有灯火。童男童女七十人唱歌,也和后来元宵节歌舞活动类似。特别是其中所说的“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象征着生殖万物,这和后来元宵节普遍流行的求子活动相互一致。应该说,泰一祭祀本身是皇家祭祀,还不是民间节日。
到东汉末年,正月半才开始成为节日。由于史料缺失,我们只知道当时民间有敲鼓活动。南北朝时代,百姓在这一天用膏糜祭祀地神,祈求一年蚕事丰收。膏糜,也叫膏粥,用大米粥加上油脂做成。这是当时的元宵节食品。而皇家与贵族则张灯结彩加以庆祝。
隋初,元宵节完全成熟。《隋书·柳彧传》说,柳彧上书隋文帝:“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即正月十五之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灯火明亮,鼓乐喧天,化装游行,杂技表演,现代元宵节的主要内容都出现了。不过,隋文帝担心民众狂欢有悖礼仪,下令禁止了。随着经济繁荣,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又开始举办元宵庆祝:“帝以诸藩酋长毕集洛阳,丁丑(正月十五),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百万。自是,岁以为常。”因此,南宋人胡三省认为:“今人元宵行乐,盖始盛于此。”佛教也加入到节日活动中。印度佛教在十二月三十日(相当于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如来佛的指骨舍利展示。而中国佛教信徒结合元宵节的实际需要,举行张灯纪念。
到了唐代,元宵节张灯习俗更是风靡于世。唐朝还专门开放夜禁三天(十四、十五、十六日),以便于人们赏灯。于是,元宵节的名字正式出现。韩偓《玉山樵人集元夜即席诗》:“元宵清景亚元正(注:春节),丝雨霏霏向晚倾。”宋代元宵观灯更加兴盛,从正月十四一直延续到十八,而且燃放烟火。
赏 灯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灯市上有一种“麦芽儿灯”非常有意思,如今早已绝迹。这种灯要提前扎好,撒上麦种,在暖和的屋子里催生出新鲜的麦芽儿。在万木凋零的元宵节里展出这种灯,一片新绿,生机盎然,非常惹眼。吃 元 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南方称汤圆),是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和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红楼梦》中的元宵节
《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重要的节日,但唯有对元宵节着墨最多,篇幅最长,前后共计三次。
第一次是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提到:元宵之夜,“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影?”正应了道人“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的谶语,从此甄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英莲更是命运多舛,最终落于呆霸王薜蟠之手,受尽薛蟠和夏金桂的折磨,终致“香魂返故乡。”
第二次是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及上回章节中,曹公不厌其详地记录了荣宁两府为接待元妃而大兴土木兴建大观园及元宵夜元妃省亲的盛况。“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待元妃进入园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第三次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其时的贾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度过了荣府里的最后一个欢乐的元宵节。《西游记》中的元宵节
《西游记》中也有关于元宵节的描述。在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是这样写的:此夜正是十五元宵,众僧道:“老师父,我们前晚只在荒山与关厢看灯。今晚正节,进城里看看金灯如何?”唐僧欣然从之,同行者三人及本寺多僧进城看灯。《三国演义》中的元宵节
《三国演义》中写了元宵节发生的故事。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讨汉贼五臣死节”管辂为曹操卜,皆灵验。耿纪、韦蛸、金韦、太医吉平之子趁许都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佳节之际欲讨曹操,不成皆亡。时有一人,姓耿,名纪,字季行,洛阳人也;旧为丞相府掾,后迁侍中少府,与司直韦晃甚厚;见曹操进封王爵,出入用天子车服,心甚不平。时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耿纪与韦晃密议曰:“操贼奸恶日甚,将来必为篡逆之事。吾等为汉臣,岂可同恶相济?”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王必与御林诸将在营中饮宴。二更以后,忽闻营中呐喊,人报营后火起。王必慌忙出帐看时,只见火光乱滚;又闻喊杀连天,知是营中有变,急上马出南门,正遇耿纪,一箭射中肩膊,几乎坠马,遂望西门而走。背后有军赶来。王必着忙,弃马步行。至金祎门首,慌叩其门。原来金祎一面使人于营中放火,一面亲领家僮随后助战,只留妇女在家。时家中闻王必叩门之声,只道金祎归来。祎妻从隔门便问曰:“王必那厮杀了么?”王必大惊,方悟金祎同谋,径投曹休家,报知金祎、耿纪等同谋反。休急披挂上马,引千余人在城中拒敌。城内四下火起,烧着五凤楼,帝避于深宫。曹氏心腹爪牙,死据宫门。城中但闻人叫:“杀尽曹贼,以扶汉室!”
钟会为人专横跋扈,也是仗着司马昭对他宠信,谁都不放在眼里。可当邓艾打进成都后上书司马昭,提了一大堆的建议。司马昭起了疑心,觉得邓艾可能要造反,于是下令钟会镇压。冤枉的邓艾被捕后即被押往京师听候发落,川中大权皆入钟会之手。钟会前脚送走了邓艾的囚车后脚就接到了晋公司马昭的书信,说是怕钟会扳不倒邓艾,自己率兵来了,眼看就到。钟会做贼心虚,知道司马昭这是怀疑自己了。假意投靠钟会实意复兴汉室的姜维见机会来了,使钟会下了造反的决心。元宵节二人请众将饮宴,钟会亮了底牌,要众将反司马昭。估计是钟会平时不怎么会做人,基层上没一个将军当场响应,钟会连哄带吓唬才让大家伙签了名字。姜维随后又给钟会出主意坑杀不服的众将,没想到事情泄露,反被已被囚禁的将军们的手下得知。当二人正要把这些将领们坑杀时,乱军却先杀进来,钟会被乱箭射倒,姜维一看大势已去,也自刎而死,这场叛乱也就昙花一现。钟会缺少的不是野心,却是成就野心的智慧。身为三军统帅却不能和手下们打成一片,更何况不会识人,即便叛乱得逞,也早晚被姜维除掉,成为了复兴蜀汉的工具。由此之后,蜀汉彻底灭亡。《水浒传》中的元宵节
《水浒传》中对元宵之夜的描写都是打打杀杀。《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一章中,有一篇《绛都春》的诗词,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东京街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景致。宋江在正月十一到了汴梁以后,与柴进商量时,就说“明日白日里,我断然不敢入城。直到正月十四日夜,人物喧哗,此时方可入城”。至于宫中,更是必须凭“宫花锦袄”才能出入。而在正月十四之夜,宋江和柴进去当时最高档的大酒楼樊楼“赏灯饮酒”,听到隔壁下包厢中有人唱歌:“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宋江走近前去喝道:‘你这两个兄弟,吓杀我也。”到了元宵节这天,“是夜虽无夜禁,各门头目军士,全付披挂,都是戎装惯带,弓弩上弦,刀剑出鞘,摆布得甚是严整。高太尉自引铁骑马军五千,在城上巡禁”。宋徽宗虽然标榜“与民同乐”,却也只敢从地道中溜出皇宫私会李师师。即使如此,当李逵在李师师家大闹放火时,“惊得赵官家一道烟走了”。“城中喊起杀声,震天动地。高太尉在北门上巡警,听得了这话,带领军马便来追赶……把门军士急待要关门,外面鲁智深轮着铁禅杖,武行者使起双戒刀,朱仝、刘唐手拈着朴刀,早杀入城来,救出里面四个(宋江等人)。方才出得城门,高太尉军马恰好赶到。而吴用派来接应的梁山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突到城边,立马于濠堑上,大喝道:‘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早早献城,免汝一死!’高太尉听得,哪里敢出城来。”东京汴梁的元宵,也是被闹得天翻地覆,皇帝和高俅都狼狈不堪。
清风镇只有“三五千人家”,“花荣到已牌前后,上马去公廨内,点起数百个军士,教晚间去市镇上弹压。花荣本人,由于是镇上的军事首领,更是担负着保卫的重任。他已经是将各路军士的任务安排停当,在宋江准备去看花灯时,他说:“小弟本欲陪侍兄长去看灯,正当其理。只是奈缘我职役在身,不能勾自在闲步同往。今夜兄长自与家间二三人去看灯,早早的便回。弟在家专待,家宴三盅,以庆佳节。”花荣重情,希望亲自陪宋江去看灯,但是他更忠于职守,所以他只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派手下的人陪同。清风镇的元宵之夜,似乎除了宋江被抓,并未酿成大的灾难。可是,正是因宋江被抓,引出了花荣大闹清风寨,又引出了秦明夜走瓦砾场,青州城里,“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惨不忍睹。
大名府的元宵放灯:“闻达亲领一彪军马,出城去飞虎峪驻扎紥,以防贼人奸计;再着李都监亲引铁骑马军,绕城巡逻,勿令居民惊忧。”吴用就是因为元宵放灯而制定了里应外合的计划,鼓上蚤时迁就建议:“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他自己“乘空潜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人马劫牢。”到了元宵之夜,时迁趁翠云楼上的“阁子内吹笙箫,动鼓板,掀云闹社,子弟们闹闹嚷嚷,都在楼上打哄赏灯”的时机,在“翠云楼上点着硫黄焰硝,放一把火来。那火烈焰冲天,火光夺月,十分浩大”,进城的梁山头领们在各处大闹,梁山军马兵临城下,顷刻间大名府变成了一片火海。还是蔡福请求柴进“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等到“柴进寻着吴用,急传下号令去,教休杀害良民时,城中将及伤损一半”。四大名著中的元宵节
渊 源节 俗送 花 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孩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耍 龙 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庆气氛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舞 狮 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猜 灯 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踩 高 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走 百 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迎 紫 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逐 鼠
逐鼠活动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元宵节)。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等处,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 标题导航
-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任命张兴胜为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的决定
- 新桥大街两侧城市景观有望再次提升
- 以改革思维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 天气回暖冰河解冻
- 16项议题提上政协开题会
-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 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九次会议
- 街头有个“雷锋岗”
- 全区人均绿地面积34.13平方米
- 元宵灯谜 喜气祥和
- “耐心律师”
- 我区部署“两会”期间全区安保维稳工作
- 市文联美术家走进水峪嘴村
- 我区全力保障“两会”期间地区环境卫生
- 王平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门头沟区广电中心
- “李鬼”非法改装危化运输车
- 师生共建安全校园
- 区水务局“三个坚持”做好节日水务安全保障
- 我区再细化分类救助4944户低保家庭
- 道路普查工作启动
- 我区学生在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佳绩
- 芹峪口综检站提升业务水平
- “国信嘉业”慈善助困金发放
- 区 司 法 局 忙 普 法
- 东辛房司法所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 龙门五区宣传培训冬季消防安全知识
- 区司法局法律服务工作取得成效
- 七棵树西街社区对居民进行安全培训
- 一封来自社区服刑人员的感谢信
- 区公安分局开展春运启动日宣传活动
- 一男子霸占医院病床竟长达三年
- 智障残疾人的监护人如何变更?
- 打狗反被咬,责任谁来负?
- 新桥路中学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 三家店铁路中学举办假期法制教育讲座
- 书香假期收获多
- 以高端人才引领教育质量提升
- 开阔国际视野 感受多元文化
- 京煤总医院呼吸内科牵头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成效
- 人才高速路
元宵节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