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琴
上世纪80年代,曾在京西挖煤十年而后步入文坛的作家陈建功,在其代表作《丹凤眼》中,借用一个青年矿工的口吻,自嘲道:“没听人家都说嘛,过了三家店,家雀儿都是黑的!”
陈建功后来说,没想到这句话把门头沟的“老少爷们儿”给得罪了。他笑言,话虽夸张,但在不注重生态文明的时代,对曾经遍地矿山、煤窑的门头沟来说,倒也不失其真实。然而,“这句话大大挫伤了门头沟朋友们的自尊心,甚至比我那几篇小说更令其铭心刻骨。”陈建功回忆,二十年后到门头沟去,遇到某位领导,还说:“欢迎回来看看呀,看看咱们的‘家雀儿’还黑不黑?”陈建功在随后的文章里说,这善意的玩笑里洋溢着改天换地的自豪。他对当下门头沟所抒发的感慨是——没有当年的家雀儿黑,还衬不出当今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啭莺啼呢!
门头沟的确有过黑色的记忆。
西山之煤“为京师之宝,也为民间饮爨”,“炕火初燃,令寒谷生春,尤胜红楼暖阁。”京西煤炭烤热六朝古都,也暖了民间贫寒,并成为新中国首都的“一盆火”。时代与生活,总会淘洗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更新着前进的方向。如今,以黑为荣的年月与色彩一同退却,“生态涵养”使门头沟焕发出勃勃的绿色。但奉献的荣耀与历史的记忆,却是无法泯灭的!黑色像婴儿的胎记,永久地刻在家乡的肌体上。黑色记忆,煤一样燃烧,闪烁着灼灼的思想之光和激情之火。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黑色,又成为了门头沟人不可磨灭的财富。
去年盛夏,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区文联与京煤集团联合组织了名为“寻找当年记忆”活动。把青春献给木城涧煤矿的数名北京知青回到阔别40余年的矿山,聚在一起回首黑色往事。
“人贩子”与366级台阶
1968年,深山里的木城涧煤矿。政工组干部姚远利听说邻矿从城里招了新工人,特意去探听虚实,然后一口气跑回矿汇报。于是,立马儿被派进京。当时,为给煤炭企业增补减员和新鲜血液,北京矿务局共2000个招工指标,一矿对一区,木城涧对海淀。姚远利想,海淀,那可是文化人扎堆儿的地方。不知不觉来到金鱼胡同的招待所,没容他开口,先来的同事抱怨说,这工没法儿招。原因是被招学生的家长除了地主富农,就是叛徒特务走资派。姚远利想了想说,咱们不能不要,如果不要,就把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去了。这个带有当年色彩的理念促使他连夜查阅档案,决定招收。这是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前的三个月,学生大多因家庭“问题”,没有更好的出路,只好选择到京西煤矿挖煤。虽说脏点累点危险点,好在没出北京的圈儿。半夜,有人砸开姚远利的门表决心,还有的要咬中指写血书,被姚远利拦了。300多人的招工手续很快办完了。8月26日,阳光灿烂。这一天对学生、对煤矿,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姚远利怀着得胜回朝的喜悦,和他的同事带着300多名新矿工,浩浩荡荡地登上了西直门开往木城涧的那列老牛般喘着粗气的火车。这事儿到了后来成为工友的马正的嘴里,姚远利就成了“人贩子”。
木城涧煤矿在山洼里,被重重叠叠的大山包围着。不管是谁,进矿区都要爬366级台阶,像是攀登华山一段陡峭的云梯。城里来的书生们扛着行李,个个气喘吁吁,有的爬到半截儿就一屁股坐在了行李上。
新矿工一水儿高中生,他们开启了矿山的新时代。矿山也给予他们不同凡响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经历。负责招工的姚远利后来调到煤炭部招待所,以后又自办匾额博物馆。但“人贩子”经历终身难忘。35年后的一次聚会,他心潮起伏,写了一首《木城秋》:文革骤起,升学梦断……门头沟里有仙山,仙山名叫木城涧。人说是:初夏千山翠如画,寒露秋叶红如丹,遍树核桃挑着吃,山杏砸回用水淹,盛夏没有蚊虫咬,睡觉就怕被儿单……要说窑里更是好,万米阔巷白如雪,地层深处尽春天,四季只需一身衣,夏天凉来冬天暖……
俊才际会西直门,壮怀激烈傲云天。三百同龄人,浩浩荡荡,直赴木城涧……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
陈建功因诗招祸
陈建功。1968年高中毕业后,在木城涧做矿工十年,其间开始文学创作。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不仅成为专业作家,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等文坛要职。煤矿生活给他宝贵的生活积淀和灵感启迪。他不负生活与时代,创作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反映京西煤矿生活的文学作品。
“那居然是近1/4世纪以前的事了。那辆陈旧的蒸汽机车,把我们300个20岁上下的小伙儿,拉到大寒岭下,拉到了那呜呜欢叫的汽笛声里,那一脸煤黑、双目炯炯的窑工们中间。
这样的青春……
因为我们有过这样的青春……”
这是陈建功在1992年为《矿山工友名录》所写前言的一段。
几天学习班之后,宣布分配方案。陈建功是姚远利挑来的“特长生”。看档案时,发现他在首都中学红代会的《红卫兵报》当过编辑,就选中了这个“笔杆子”。
一天下夜班,图书馆的老李头正捆淘汰下架的“毒草”书,陈建功悄悄挑了两本,掖进肥大的棉袄。回宿舍,他顾不得睡觉,抓紧捧读。
又一个夜班。陈建功坐罐车升井,一身疲惫。回到宿舍,只见晨曦微露,窗外,红日正从两山之间喷薄欲出。他打了个哈欠,带有几分自嘲地说:“太阳出来了,黑夜即将过去,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陈建功!你说什么呢?”同住一室的治安委员厉声质问。“我刚下夜班,你看,太阳出来了,我们要睡了。”忽然,他醒悟到了什么,说:“这是《日出》里面的一首诗……“你甭狡辩!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你敢说太阳不是我们的,你这是攻击毛主席!”自然,工段的党支部书记也知道了这件事。陈建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批判。
听说陈建功遭批了,姚远利赶来:“建功,你到底背的是什么诗?那话是哪儿来的?”陈建功拿出那本《日出》:“看,我背的是这里面的台词……”姚远利扶了一下他的肩膀,表示理解和同情。可段领导抓住不放,折腾了他好一阵子。批判刚降温,工作间隙抓紧读书的陈建功又被叫去谈话:“你小子不好好读毛主席的书,尽看搞破鞋的书。”因为,有人发现他在看《雷雨》,《雷雨》的男女关系太复杂了,在他们看来,周萍和继母的“不清不白”,和“亲妹子”四凤的“不清不白”,不是搞破鞋又是什么。于是,“政治攻势”不可避免地展开了。宿舍的外墙上糊了一墙大字报,对“恶毒攻击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反革命",表示了“最强烈的无产阶级义愤"。”接着,又安排他到矿务局参加一个宽严大会。惶惶不安的陈建功觉得,随时都有被铐走的可能。大会结束,被“严”的却不是他。
几天以后,陈建功又被传去谈话。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既不是批判,也不是严惩,而是让他“捉刀代笔”,替支部书记写一份学习“九大”文件的辅导报告。
(节选自报告文学《点燃黑色记忆》)
-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 我区2户家庭荣获2015“首都最美家庭”称号
- 执行一个政策 坚持一个标准
- 确保棚改工程收尾阶段工作一举成功
- 在平凡的岗位上 干出不平凡的事
-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城乡党建工作等事项
- 统筹谋划资源 推动产业发展
- 区政协委员考察调研“三农”工作
- 区选办多措并举保障社区换届选举
- 迎母亲节温馨连连
- 在平凡的岗位上 干出不平凡的事
- 我区召开打击非正常上访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
- 我区召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流动现场会
- 区作协开展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学采风创作活动
- 石门营五区开展第三届春季运动会
- 共 建 美 好 新 家 园
- 一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实现收入6.6亿元
- 妙峰山镇玫瑰示范园加紧施工
- 门头沟首家玉林串串香正式开业
- 关于认定“大源”等20件商标
- 北京京西建设集团在外阜获建筑业大奖
- 一季度我区新增就业1282人
- 说说“MBO”
- 推动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失信行为
- 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 区城管局圆满完成“五一”期间环境保障工作
- 瞒着后老伴儿
- 区委政法委启动社会安保维稳工作
- 区司法局开展“春风送暖法治行”活动
- 区法院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
- 区信访办:树立“三种思维”扎实做好信访工作
- 区食药监局集中销毁一批假劣药品
- 教育简讯北京八中门头沟分校签约
- 区老教协开展环门城湖健步走活动
- 琉璃渠小学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 中考改革利好我区学生上优质高中
- 爱育英才绽放精彩
- “移动护理”让护士站回到患者床旁
- 区质监局检查新小区安全
- 关于开展北京市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度论文征文交流活动的通知
点燃黑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