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诸如“碗不空还”、“戏班忌伞”等一些老礼。本文现选择其中几条老礼进行简要介绍。1.敬惜字纸
记得解放初上小学时,开始用石笔、石板写字,用布卷的擦子擦字。后来用铅笔、毛笔写,所用纸张除大仿本外都是纸砌旧账本翻面来写。一张纸上写了大仿,字间横竖练习小楷,非常注意节约用纸。平时看到,母亲虽然不识字,却对字纸别样关注。一张纸,半张纸,在院里,在地下,哪怕是一小块字纸,母亲都要拿起来放到柜上的小盆里,并且说:“你们小,不懂事,这字纸是不能随便乱扔的,更不能踩它!”
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个不能乱扔,不能踩字纸的老礼叫“敬惜字纸”。据《中国风俗辞典》记载:“敬惜字纸,旧时汉族民间信仰风俗。当时人们崇敬文字,以字为神造,各地均有‘字纸炉’形似宝塔,凡不用之字纸,俱须丢入此炉焚化,不得乱丢乱放和用来包东西,更不得踩在脚下。民间以为脚踩过字纸将会变成‘瞎子’。”
过去,城里还有背篓专门捡字纸的,篓上贴有四字纸条:“敬惜字纸”。有条件的家庭,字纸多了,集中一次焚烧,且将纸灰存放罐里。一定时间,开坛祭祀仓颉后,送到江河,随水东去。这是中国百姓对文化的敬重、爱惜心理。2.买方“置割食”
在京西山村,不管是买卖房屋、土地,还是买卖大牲畜,成交之后买方要请中人、代笔人和卖方吃一顿酒席,叫“置割食”,即置办一桌切割财产的酒食。
本来,买卖双方交易敲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文书两份,各存一个,时间就是金钱,还闹这“置割食”干什么?除了答谢之外,特别是牲畜交易割食的深意在于:以拖延时间来验证牲畜是否是卖方自家的。
一般说来,贩卖牲畜都是自家的,但鼠摸狗盗之辈偷来的也未尝没有,这是不得不防的。倘若买方匆忙一交钱,一旦失主前来认领,卖方早已溜之大吉,而买方则有口难辩。牲畜宰杀之后,更是难于辨认,随便怀疑卖方又有违经营之道。所以,在交易后,热情款待,拖延时间,便成为了一种交易的特定习俗。
其实,买卖大牲口置割食,双方都是心知肚明,不过中国人内向性格不说就是了。3.碗不空还
“碗不空还”是流传于京西山村老太太间的一个老礼,也是同院的妯娌间、隔壁的邻里间互相来往,和睦相处的标志之一。即每逢家中有了什么新鲜东西,如枣、梨等水果之类或是过节吃点好的,如烙饼、炸糕等食品,绝不自己独食,总要用碗端点给亲戚街坊。说辞是:“瓜籽不饱是仁心,让孩子们尝尝!”而街坊四邻同样在还碗时,也会端点什么给对方,这就是“碗不空还”。这“一碗来,一碗去”的民俗事象伴以“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扬名”的笑谈,展示的是碗不空还的老礼,传承的是“睦邻友好”的美德,而蕴含的却是“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的哲理。人们熟知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非报也,永以为好也”的古诗不应该只是爱情的点赞,也应该包含着“碗不空还”的人间和谐情感。4.供神码,得说“请”
小时候,笔者家立柜后面的四架柜上,有两个供奉神像的小阁子,那叫“神龛”。神龛里挂着彩绘的神像,那叫“神码儿”。这神码也有用红纸剪成的,形式多样。据奶奶说:“这神龛里供奉的神祗,一个是灶王爷,一个是财神爷。”奶奶敬神很虔诚,虽不到“一炉三炷香,早晚三叩首”的境地,但也是只要有好吃的,就得先敬神仙,即端到神龛前,过段时间再撤下来大家食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上供神仙知,撤供自己吃。”这神码是一年一换的,换灶王爷神码是腊月二十三,这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供关东糖就是为的沾住灶王的嘴。换财神爷码是初一到初五。在这换新码过程中,有前来送的,也有自己到集上买的。注意,花钱买神码,还不许说“买”,得说“请”。人家送财神码来还不能说“不要”,即使自己早请来了,不说“不要”,说“有了”。这就是旧时过年“供神码,得说‘请’”的老礼。
有段相声小品说的就是《请神码儿》。某人从集上买得神码回家,街人看见问道:“多少钱买的?”其曰:“不许说‘买’,得说‘请’!”街人又问:“多少钱请的?”其人则曰:“就这个,还要五个大子哩!”
关于请神灵的老礼,不光是神码,就连佛经之类同样说“请”。《白衣观音菩萨送婴儿下生宝卷》有这样一段手写文字:“梨园岭村信士弟子尚进孝妻刘氏虔请观音卷一部,使钱两吊整。大清嘉庆二年腊月十七日到经堂。”足见其礼之盛。5.月房忌
月房,就是坐月子的房屋。山村称生小孩为坐月子,故名。在京西山村里,哪个房是月房?很好记,看哪门口或门帘上挂有红布的屋子便是月房。
这月房是不能随便进的,你要尊重人家的习惯,这也是老礼的表现之一。据《中国民俗辞典》记载,月房忌是汉族普遍的风俗,大体有五个方面:
一忌男性长辈入房,怕秽气触伤运气,导致不利。
二忌戴孝人、半边人(失去配偶的年轻人)及病人入房,以防婴儿引起灾异。
三忌远而来的乏人或参加葬礼的人入房,即使进大门也要堆草烧后,始得进入。
四忌月房及附近有暴响巨震声,以防止婴儿惊风。
五忌产妇的配偶夜宿月房,影响产妇健康。
这月房五忌虽然有不科学的因素存在,但多处还是有利于产妇和婴儿身心健康的。
京西山村妇女坐月子,也有不忌的。当产妇知道有人来看她时,便主动打招呼说:“嘿,你进来吧,我啥还不忌哩!”这老礼就是这样,她可以不忌,你不能不懂,所谓“入乡问俗”便可减少很多难堪或不愉快的事情。6.戏班忌伞
笔者的哥哥赵永清,是燕家台村戏班子的台柱之一。他善武,演武生,曾饰演武松、孙悟空等多个武生角色,为乡里称道。他给笔者讲过“戏班忌伞”的说辞。
一个戏班是一个团队,需要多方面的磨合才能演好剧目,为乡里服务。首先是班主,需要有知识,有技术,有胸怀,有资金,还得有威望,才能带好一个戏班。再说这台柱,不论是青衣、花旦,还是老生、小生、武生都得有几个称得上“角”的,才能为看戏人向往。另外,戏班是一个团队,光有角儿是不行的,得有管台的、管箱的、伴奏的、演唱的,缺一不可。因此,戏班最怕的是一个“散”字。因为怕散,就对谐音的“伞”具也产生了避讳。于是,不论下雨下雪,戏班人是穿雨衣、风衣而不打伞。这戏班忌“伞”就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打破了这个老礼的呢?赵永清说:“有个名角,下雨急于到场演出,从家中抽出一把桐油浸过的布伞,很快来到后台。人们看到他打着雨伞而来,非常惊讶,这要是让班主看见那还了得?说曹操,曹操就到,正好班主进来,斥道:‘你怎么打它?’只听那名角应道:‘这是布(不)伞(散),是布(不)伞(散)!’这巧妙的‘布伞’谐音‘不散’,就使人们不再忌讳这打伞的习俗了。”
看来,任何事情都有它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这“戏班忌伞”,让一个勇敢巧妙的应对,就不再成为戏班的束缚,颇有意思。
(上)
赵永高
- 标题导航
- 雁翅镇滞销苹果基本售完
- “门头沟绿通公益”活动进社区
- 说说什么是记账本位币
- 三措施开展年定报工作
- 三角度入手完善部门统计工作
- 区农委“双轮”驱动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
- 区工商分局创建人民满意示范型服务机关
- 第六届小学教师基本功“三杯”现场备课活动举办
- 潭柘寺中心小学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教育
- 小百花山谷两合唱团参加首都市民合唱比赛获佳绩
- 将美的种子种进孩子心田
- 大峪二小与蓝天救援队联手开展安全教育
- 泌尿外科首例电子输尿管软镜肾盂肿物活检完成
- 康复医学中心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热成形术招募患者通知
- 区质监局特检所获赠感谢锦旗
- 区质监局实地核查辖区企业
老 礼 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