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潭、庞潭、岢戒古道是京西古香道的经典路段,因皇帝上潭柘寺、戒台寺时走过而规格较高。“辛亥革命”以前的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民国十年(1921年)又进行了一次大修,在京西古道的修路史上是颇为罕见的。尤其是这次大修是以救灾为主要目的、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实施的。
据《门头沟区水利志》和《门头沟水旱灾害》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中兴矿水灾,淹死499人,伤215人”;民国六年(1917年),“7月23日后,连日大雨,永定河决口,宛平等14县受灾,灾民近12万人。”据戒台寺民国十年(1921年)碑文记载,当时“水旱频仍,天灾迭至,灾黎遍地,待哺嗷嗷。”所以,戒台寺住持达文向一些达官显贵募捐,筹得巨款后,组织附近灾民修路,实行以工代赈。既修了路,也赈了灾。修路完工后,达文在两处刻石立碑,记载事由和捐资救灾的功德。
一处(摩崖石刻)在石佛村北上坡上,文曰:“民国十年七月,重修道路,由石佛里(村)至罗睺岭,由岢罗屯村与戒台寺住持叩化四方,贵官长者大发慈悲,以工代赈,救万民生,则功德无量矣!本寺住持达文勒石。”
另一处(石碑)在戒台寺牡丹院东墙外,文曰:
“戒台寺凿山路碑记
盖闻利物济人,本我佛慈悲之旨;博施济众,体上天好生之心。迩来水旱频仍,天灾迭至,灾黎遍地,待哺嗷嗷。住持达文睹兹惨状,实怆于怀,虽生慈悲之心,奈乏拯救之策。爰商诸曹润田(曹汝森)先生,以本寺至岢罗屯、自石佛至罗睺岭一带,山路崎岖,自道光间经智天祥祖修葺,今已年久,均坑陷不平。达文欲募资重修,以便行旅,藉赈灾黎。荷曹公概许,倡捐巨款,召集附近灾黎救百人,刻日兴工,自春徂夏,厥功告成。王道荡平,行旅咸称便利;以工代赈,饥民得庆更生。靡不出自诸善士之惠也。谨勒芳名,永垂不朽。
信士:李国杰、曹汝霖、陆悟慧、杨仲和、马辉堂、邓君翔、余叙岩。
信士:曹苏斋、杨蓉初、李偶癯、邓长荣、曹雅梅、陈叔仪、陆慧仪、吴□□。
民国十年辛酉仲夏谷旦,住持达文敬立。”
捐资人中,有几位是当时的达官显贵名流。如马辉堂、曹汝霖、邓君翔、余叔岩等。马辉堂出身清末著名营造世家,其先辈曾参加过北京皇宫、承德避暑山庄的建造,他本人曾参加过北京颐和园的营造。邓君翔是清末英国汇丰银行驻中国买办,古瓷器收藏家。余叔岩为京剧“余派”创始人,为著名“四大须生”之一。曹汝霖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北洋政府外务部次长、交通总长。
卢潭古道东起卢沟桥,接太行山东麓大道,经长辛店、沙锅村、大灰厂、石佛村、罗睺岭至潭柘寺。在石佛村西有一岔道口,向西南经石牌坊到戒台寺,向西北直通潭柘寺。岔路口有1株古松。今戒台寺北至石佛村路段保存完好,可见车辙。石佛村有古井、井龙王碑、古桥、明永庆庵摩崖佛像群等。
庞潭古道东起石景山庞村,向西过永定河后经辛称、栗元庄、石厂、岢罗坨至罗睺岭,与卢潭古道并合后到潭柘寺。今岢罗坨村西108国道隧道口北侧上方至罗睺岭(俗称罗锅岭)一段上山路保存完好。路边一巨石上刻有“念佛”二字,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刻。路上有蹄窝及车辙印。
岢戒古道北起岢罗坨村“娼妓桥”,南至戒台寺,今大部保存完好。安全山
- 标题导航
- 雁翅镇滞销苹果基本售完
- “门头沟绿通公益”活动进社区
- 说说什么是记账本位币
- 三措施开展年定报工作
- 三角度入手完善部门统计工作
- 区农委“双轮”驱动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
- 区工商分局创建人民满意示范型服务机关
- 第六届小学教师基本功“三杯”现场备课活动举办
- 潭柘寺中心小学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教育
- 小百花山谷两合唱团参加首都市民合唱比赛获佳绩
- 将美的种子种进孩子心田
- 大峪二小与蓝天救援队联手开展安全教育
- 泌尿外科首例电子输尿管软镜肾盂肿物活检完成
- 康复医学中心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热成形术招募患者通知
- 区质监局特检所获赠感谢锦旗
- 区质监局实地核查辖区企业
民国初 以工代赈修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