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15时许,在妙峰山路杨岭大桥垮塌旧桥的基础上,一座重达80余吨,长36米,宽3.7米的利用国防交通设施架设的钢梁桥,经过90余名路政工人的昼夜施工架设完毕,实现通车。
7月19、20日两天的连续降雨使妙峰山排洪沟河水暴涨,造成坐落在妙峰山镇担礼村的杨岭大桥西侧桥基及一座桥墩被冲垮,钢筋水泥桥面出现了10多米的垮塌,进出妙峰山的惟一一条公路交通中断。沿线南庄、桃园、樱桃沟和涧沟4个村庄2000余人的生活及进出妙峰山景区的游客受到影响。
20日20时左右,公路抢险人员发现杨岭大桥发生垮塌。区公路分局紧急调派公路抢险人员前往现场,沿途迅速布设交通安全标志标识,并在妙峰山牌楼处设置专人昼夜看守,禁止社会车辆通行。同时,将断路信息报送路政局路网中心,面向全社会进行发布。为尽快使大桥恢复通行,区公路分局紧急请示路政局战备钢梁库进行驰援,经研究决定使用36米长的战备交通钢架结构桥梁搭建临时大桥,尽快恢复交通。
21日14时许,一辆起重100吨的吊车到达现场。15时许,6辆装载着钢梁和桥板的载重卡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先后到达妙峰山牌楼下。在正常情况下,组装一座30多米长的钢桥只需要2个小时。但妙峰山路不足8米宽,施工现场一面是山崖,一面是十几米宽的绿化带,不要说是组装,连卸货都是问题。施工人员当即决定,用挖掘机在绿化带上清理出了一块近100平方米的空地用来卸载构件,而且,只能是一辆车进来,其余5辆车得在两公里外的牌楼外等待。一辆车卸载完毕后,要在狭窄崎岖的妙峰山路上倒着出去,因为根本就没有掉头的地方,等头一辆车卸完倒车出去,才能驶进第二辆车。500斤一块的桥板,大吊车一次只能卸下5块。第一辆车卸完,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截至21时,这些构件也只卸了一半。
构件卸载是一个难题,工人们组装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吊车只能将构件卸在断桥的中间位置,900斤重的钢架、500斤重的桥板只能靠工人师傅们肩扛手抬到20米以外的断桥东侧,一块桥板就需要8名工人来抬,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更加困难的施工场地问题,钢桥的宽度是3.7米,而施工场地两侧只有各1米的距离供工人们组装构件,钢梁还宽出桥面50公分,不但工具施展不开,就连工人们来往行走都困难。
21日20时30分许,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抢修现场,8盏施工应急照明灯亮了起来,一部分工人继续卸载和搬运构件,另一部分工人开始组装。22日8时许,钢桥东侧桥面铺设完毕。9时许,钢桥在50名工人的推动下,沿着滚轴从断桥东侧一米一米地向断桥西侧合龙,每运动两三米就要调整一下钢梁的方向和滚轴与钢梁的接触点,以保证钢梁平稳运动并精准与西岸对接。10时,钢梁与西岸完成对接。
此时的工人师傅们已经个个精疲力竭了,因为他们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了。10时10分许,工人们开始吃早餐。10时30分许,工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开始投入工作。下午14时,西侧最后一块引桥桥面板铺设完毕,钢桥胜利贯通通车。
据了解,战备钢梁桥搭设完成后将实行单向通行,最大荷载12吨,可以同时容纳5辆小型客车通过。本报记者 姚宝良文/摄


- 标题导航
- 市委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扩大)会
- 推进地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 鱼水情 中国梦
- 炭厂村引导党员带领农民增收
- 打造旅游品牌 推动产业转型
- 加强沟通协调 解决实际问题
- 加大执法力度 化解环境问题
- 首届灵水举人村美食创意大赛举办
-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
- 区工商分局以合同扶农帮农
- 京西山水文化旅游公司快速步入正轨
- 上半年工业经济回暖明显
- 6月国税收入大幅增长
- 区工商分局加大抽检力度维护市场良好经营环境
- 刘长山热衷社会公益的企业当家人
- 门头沟区2016年夏秋季征兵公告
- 未来语文中考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备考
- 小百花艺术团赴韩演出
- “同心·共铸中国心”京煤医院在行动
- 区质监局开展重点用能单位专项检查
- 区质监局开展“电梯安全进小区”宣传活动
- 区质监局开展“亮明身份、公开承诺”活动
- 区质监局开展液化气站计量专项检查
动用战备物资抢险杨岭桥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