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家住大峪街道增产路东区的刁炳申,却五年如一日照顾患病继母,被社区居民公认为“大孝子”。
故事还得从40年前说起。
刁炳申11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一时间家里像塌了天一样。在大台煤矿工作的父亲担忧三个上学的孩子,整日愁眉不展。好心的邻居张罗着又给父亲找了个老伴儿。从此,刁炳申有了继母。
2010年7月,老两口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准备安度晚年。但父亲却生病住院,不久便撒手人寰。随后,大哥也跟着去了。继母悲痛欲绝,不慎将胯骨摔裂,一病不起。当时,刁炳申远赴曹妃甸上班,妻子照顾病重的岳父母又难于脱身。怎么办?千斤重担压在他的肩上,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可一想到继母一人躺在床上,吃不上、喝不上、拉了尿了没人管时,53岁的刁炳申毅然向公司提出提前退休申请,回家做起了继母的专职护工。
照顾老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洗洗涮涮,样样得管。光做饭这事儿,就给他出了难题。继母原本还可口的,现在都不爱吃了,甚至连筷子都不动。问她想吃什么?她说随便,可是做好了又不吃。没办法,只能重做,直到老人吃了为止。为让继母吃好,他收看北京电视台的“食全食美”栏目,边看边记,自己学着做。
他对继母的日常护理更细心,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按摩、吸氧、烫脚、端屎、倒尿、用轮椅推着出去散步,这一套流程,样样不落,天天照做不误。卧室冷暖,床垫干湿,老人的体温高低,他时刻挂在心上。甚至一个表情、一点点反应,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次,他夜里为继母接尿,发现老人家皱了皱眉头,似乎有难言之隐。事后,他多方打听,买来了尿液计量器,夜晚为老人戴上,早起取下来清洗。虽然麻烦,却减少了老人夜尿频、尿盆硌、不得休息的痛苦。
一天,居委会干部入户调查,正赶上刁炳申在睡觉。来人开玩笑说:“大白天的你这觉还挺多?”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太太起夜好几回,我得为夜战做准备。”也巧,正说着话呢,继母拉在了床上。听到叫声,他大步冲到老人床前,嘴里说着:“妈,不着急,儿子来了!”只见他麻利地把老人的内裤脱下来,然后用温水为老人擦洗,翻过来、调过去,再换上新内裤。接着又动手清洗、消毒换下来的内裤。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位一米八个头的大男人,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对待自己的继母。
有人找他出去干活,他谢绝了,说:“孝顺母亲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五年来,1800多个日日夜夜,记载了他人生中的一段难忘经历,也见证了他对继母的孝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种小家小爱放大到社区,传递给邻居和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楼上楼下,院里院外,居住着四五位老人,最小的七十多岁,最大的九十多岁。不论谁家有事,只要跟他说一声,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照顾。久而久之,刁炳申名下就多了个“大孝子”的美称。
2013年11月的一天,四单元的一位邻居风急火燎地敲响了刁炳申家的门,说爱人出工伤了,让刁炳申帮忙照看家中92岁的婆婆。他立马应了下来。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他送饭、送水,忙前跑后,还一次次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了病人床头。这对夫妻热泪盈眶地说:“有人惦记真好,特幸福,我们永远忘不了你对我们家的恩情。”
平日里,刁炳申做了好吃的都会给老人们送去一份儿。天气好的时候,他把每位老人都接到院子里一块儿聊聊天、扶着或推着老人们散散步、活动活动。他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可都是我的宝藏啊!”
刁炳申用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母说:“我有个好儿子,可我把他拖累得够呛,没有他我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年复一年,岁月的风霜斑驳了继母的容颜;日复一日,生活的油彩重塑了母子的情分。病榻上83岁的继母在光阴荏苒中品出了一个“好儿子”,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在切身体会中认识了一位“习善人”。大爱无言,生命之花在刁炳申的悉心浇灌下四季盛开,永不凋谢。
故事线索:张荣新故事采写:王木霞

- 标题导航
- 倡 议 书
- 琉璃技艺“活历史”心系传承人
- 我区与京煤集团召开座谈会
- 区领导分别到镇街调研
- 苛罗坨村定向安置房项目建设加紧进行
- 街旁绿化带遭毁坏
- 市民踊跃报名争当“最美家庭”
- 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人口调控工作责任书
- 平凡的农家女髙守环
- 爨柏景区民俗文化驻场演出季周末上演
- 军庄镇举办“红十字传播进家庭”知识竞赛
- 潭柘寺镇实施公务自行车外出办公制度
- 王平镇加大镇域内永定河道清理
- 用真诚擦亮窗口用奉献书写平凡
- 妙峰山镇防范检查促安全
- 潭柘寺镇万寿菊绽放助力旅游发展
- 区工商分局“四评”机制做好案卷评查 推进依法行政
- 我区多部门取缔示范大街无证照经营主体
“孝”在不言中:刁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