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家台村坐落在清水镇北沟。这里与黄帝战蚩尤的涿鹿只有一山之隔,曾经出土过商代窑藏贝币,有元代丘处机、尹志平议建的道观——通仙观遗址,有明清设置的军事隘口,有义和团“扶清灭洋”的真实故事。这里还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活动区,出过很多古今名人。东西龙门涧已开辟为京西大峡谷,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区。因此,燕家台村的名字,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那么,燕家台村到底有何来历?其村名又有哪三说呢?
一说燕家台。据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所立《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记载:“附宛平县之北二百里许,乡曰斋堂,堡为清水,有观曰通仙,实清和大宗师旧隐也。其地上据墨云山,下瞰黑龙潭,百谷(古与峪通)涧出其东,龙门洞辟其西,景物瑰奇,草木丛茂,真隐士之所栖处,俗呼为燕家台焉。”燕家台的名字在碑中出现,至今已有700多年了。
二说晏驾台。有关的民间故事早就流行于斋堂川,而以文字形式出现则是1983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风物传说》一书中,由赵永成口述,李淑敏整理的故事:“燕家台与晏驾台。”原文如下:
“京西斋堂川儿,有个村子,叫燕家台。村的东面有一条涧,叫东龙门涧,村的西面也有一条涧,叫西龙门涧。这两条长长的涧水,就像两条龙,一左一右,把燕家台托了起来。人们都说这是二龙戏珠的宝地。
燕家台风水好的消息,慢慢地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正要采坟地,就要亲自到燕家台来看看。这下,村里人可急坏了。大家商量要想一个法儿,绝不能让皇帝占去这块宝地。村里有个教书的杜先生,识文断字,比别人的主意多,大家就去找他想办法。
杜先生知道了这个事儿,他想了想说:“有了。咱们村不是叫燕家台么,我们把它改成晏驾台。皇帝就怕晏驾,他一看就不会再来了。”大家觉得这个主意好,就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写上“晏驾台”三个大字。
这天,皇帝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来到了燕家台。刚到村口,皇帝一眼就看见大石头上的“晏驾台”三个大字,顿时变了颜色。这时,村里传出了山歌:“晏驾台,晏驾台,皇帝老儿住下来,一月二月瘦成柴,三月四月买棺村,五月六月天气热,尸体(首)烂了没人埋。”
皇帝句句听得真切,差点昏了过去。他一迭声地说:“回宫,回宫!”便头也不回急忙忙逃跑了。
皇帝走后,村里人又把“燕家台”的大石匾抬了出来,挂在了村头门楼上。“燕家台”还是燕家台。那支山歌呢?原来是村里人编的,后来也就流传下来。
三说二龙台。据《门头沟文史》第九辑刊登的由赵森林编写,后经赵正有、吕仁根据原稿整理的文稿《燕家台叫过“晏驾台”》中说:“1956年,我在燕家台当党委书记工作期间,听到了当地人民智斗皇帝的传说。了解到“二龙台——晏驾台——燕家台”村名演变的来历。”并说与赵永成、《北京日报》记者,在张仙港的第二洞中的一口磬上找到了“晏驾台”三个字。
笔者认为,燕家台的名字出现在700多年前的元代石碑上,是确定无疑的,而二龙台之名是根据两条龙门涧附会出来,“晏驾台”之名则是伴随皇帝采坟的故事而编纂出来的。不论磬上有与没有“晏驾台”三字,都应该是元代以后或近十几年旅游升温,聪明的燕家台人或热情的文人们编出来的故事。而燕家台村名则应是源于这里最早的居民姓燕。赵永高
- 标题导航
- 昨日12时起高考考生可查成绩
- 我区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同比上涨
- 玫瑰盛放游客采摘
- 节日避暑首选灵山
- 相聚马栏共度端午
-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
- 我区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汇报会
- 解决停车乱象 规范停车管理
- 我区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 本区再增4件北京市著名商标
- 我区召开2015年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会
- 说说“FOF”
- 区食药监局开展端午节食品安全检查
- 妙峰山镇推出三个规划 提高土地集约效能
- 沿河城村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养蜂产业
- 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完成
- 区住建委前移服务关口加快重点工程进度
- 妙峰山镇区工商分局汛期加强防汛
- 区为民服务中心将实惠带进社区
- 老少同乐庆端午
- 区民政局检查防汛救灾物资
- 我区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见成效
- 我区首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获批
- 我区2015年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启动
- “幼儿国学知礼启蒙教育”启动
- 区农业局强化农业市场管理确保端午假期安全
- 我区安排部署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
- 区社区学院开展核桃芽接技术培训
- 市专家指导雁翅基地创建特色课程
- 区校联动推进学习方式变革研讨会召开
- 潭柘寺中学开展禁毒教育系列活动
- 教育质量提升 育人模式更科学
- 首届门头沟区中小学生网球棒球赛落幕
- 坚持可持续安全发展 牢固树立依法治安理念
- 首届凤凰呼吸变态反应疾病学术研讨会
燕家台村名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