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瞧瞧这是谁呀?居然把垃圾倒在我家门口,有没有家教?”
“豆腐干,你说谁呢?这地儿是大家公用的,又没写着你家的名儿,你能咋着?还想吃了人不成?”
赵健豪(化名)听到这话不顺耳,异常气愤,顺手抡起身边的椅子,眼看就要朝刘文强(化名)砸过去。
“动手是吧,怕死的是孬种!”刘文强涨红了脸,瞪圆了眼睛,也在找随手的家伙,毫不示弱,大有拉开架势干一场的姿态。
“准又是那对儿老冤家。”
“出去看看吧,别真闹出事儿来。”
一下子围了一大群人,三五个壮汉上前抱住赵健豪和刘文强,任凭两人怎么挣脱也动弹不得。但稍一放松,两人又要往一块儿冲。
“快去叫张姐吧,这事儿闹大了!”围观的居民们议论着。
居民们口中的“张姐”是东辛房矿后街调委会调解员张秀芹(2003年至2012年担任人民调解员),也是社区里最年长的调解干部,大家都热情地叫一声“张姐”。
几位居民跑到张姐家门口,大口地喘着气,急切地唤道:“张姐,您赶紧去看看吧,要出人命啦!”
“指定又是那两家儿。”张姐心里琢磨着,急忙放下手里的饭碗,跟着居民们一路小跑赶到了现场。
果然不出所料,像乌眼鸡似的又是赵、刘两人。
赵家和刘家住在一个院里,两家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纠纷不断发生,虽经多次协调但仍旧不能重归于好。两家是近邻,关系又搞不好,直接影响了双方和其他邻居的生活,张姐下决心这回非彻底解决了这“心病”不可。
为寻找纠纷发生的原因,张姐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深入调查,走访了两家周围的邻居,也接获了一些线索,但还是没有找到头绪。
可是,在一次调查访问时,旁边李家的孙子突然问了一句:“你们说的是不是‘三块豆腐干’家?”这句话突然引起了张姐的注意,“三块豆腐干”是什么意思呢?又是谁呢?她想疙瘩也许就在这里。经过又一番深入细致的查访,问题终于查清了,原来是这样。
赵家三口身材矮小,刘家的人却偏偏背后议论:“真是三块豆腐干凑一块儿了。”这话又被孩子在外面传开了。于是,赵家对刘家就记恨上了,两家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纠纷的根源找到了,怎么才能解决问题呢?张姐回家后深思一宿,有了对策,决定先找刘文强进行交谈,让他找一找和赵健豪关系不好的原因。
下户到刘文强家,他说了一些过去闹纠纷的具体情节,但不肯说出引起纠纷的原因。“你说过人家‘三块豆腐干’吗?”张姐提醒道。刘文强一听,顿时脸就红了,低头沉默了一会儿,他反问道:“这跟我们闹意见有什么关系?”
“你们两家长期闹矛盾,根源就在这里。”张姐严肃地说,“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生理缺陷,给人家起绰号,这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所以,你们两家不和,你有很大的责任,你应该认识到。”
刘文强羞愧地低下了头,在张姐的劝说下,表示愿意向赵健豪道歉,承认错误,还请张姐为他们“说和说和”。
接下来,张姐又找到了赵健豪。开始,赵健豪也只是谈最近几次打架的事。话谈多了,才慢慢说起刘家怎么起绰号,弄得他们一家子抬不起头来的事,说到伤心处眼泪也流了下来。最后,经过张姐反复做工作,赵健豪才说:“只要刘文强不再喊绰号,我以后也不会再记恨他了。”
前期的铺垫工作做好了,张姐见时机成熟了,便把赵、刘二人叫到了一起进行调解。张姐当场指出刘文强的不对,他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立即向赵健豪道歉,保证今后一定尊重赵家。赵健豪看到刘文强的态度诚恳,又检讨,又保证,很受感动,也表示今后要和刘家搞好关系。两家闹了多年的纠纷,由于从源头上解决了,紧张关系消除了,往日的吵闹声再也听不到了。
事情虽然解决了,可张姐还是感觉不踏实,之后经常主动登门拜访两家,聊天拉家常,了解两家的近况,直到感觉两家的疙瘩是真的解开了,才算松口气。宋龙/文


起绰号引发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