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玲
单独说起“门生”一词,人们可能觉得有点生疏,往往要加上“得意”二字来形容一下。“得意门生”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荣耀。然而在历史的长河里,“门生”词意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有时根本不能用“得意”来搭配,反而用“憎恶”来定义却可以更好理解“门生”的意思。
“门生”是我国古代标明人的一种特定身份的专用名词。其实,在“门生”这个称谓出现之前,早在春秋时代就有“门人”的称呼。孔子聚徒讲学,无论是亲授业者,还是转相传授者,一律称之为“门人”。《论语》一书中,先后八次出现了“门人”的提法。到了战国,不仅仅是授业弟子,连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也被称为“门人”。这些食客才能出众,属于“士”阶层的一部分,有一身的肝胆侠义。西汉初年,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秦末战争的爆发,讲学授业和寄食游说都受到极大打击,因而在历史文献中有关“门人”的记载很难找到踪影。
彼得·海尔说:“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虽然“门人”消失,但“门生”的称呼却在东汉大量出现。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宙碑阴题名》中,曾这样下过定义:“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可见,“门生”作为再传弟子,即弟子的弟子,在当时已是对特定身份的人的一种专用称呼了。
当一个称呼意味着权力的象征,意味着升官发财,东汉的“门生”就失去了纯洁性。一些并不以学问相师承的钻营投机者,也想法设法为自己戴上“门生”的帽子,他们四处奔走,极力讨好有权势的人。因而那些毫无学问可言的权臣宦官居然也有了自己的“门生”,这种“门生”实质上就是权贵的打手、走狗。为了攀权附贵,这些“门生”,在主子死后,还争相为之立碑颂扬功德,把自己的姓名也刻在碑上,以抬高身价。喜好铭文碑刻研究的欧阳修发现,东汉权贵们的碑石绝大部分都是“门生”所立。此风延续,影响深远,以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在重门第的大环境下,只有当上士族权贵的“门生”,才可以得到升官的小小机会,因为同门之下动辄就有“门生千余人”在竞争。
隋唐以后,由于科举制的兴起,“门生”的含义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科举的主考官被称为“座主”;及第者,就称为“座主”的“门生”。伴随着“座主”与“门生”这种特殊的密切个人关系,往往易形成派系之争,甚至发展成与中央专制集权相对抗的政治势力。但是,既然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好办法,这种关系就难以禁止。于是,宋、元、明、清以来,“座主”与“门生”这种特殊关系依旧保持了下来。
科举制实行后,从传道授业方面讲,师承关系上仍沿用“门生”的称呼。一个学问家有许多“门生”,比如南宋朱熹有名可查的“门生”就达五十四人之多。师者,不仅仅授学问,还要传自己的价值观、思想观,也就是政治倾向。如,《宋元学案》记载:“欧阳中立,……上书言新法不便,以司马温公门下坐废。”显然这个欧阳中立和他的师长司马光一样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而受到王安石的打击。在明代,东林党人设书院讲学,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门生”与“师长”一起探讨治国之道,他们就是一个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到清代,“门生”与“师长”的关系,就是师承授受的学问关系,不与政治沾边,这可能与避免文字狱有关。不过,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向官僚统治阶级投献“门生帖子”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瓦解,“门生”的称呼,也已作废。除偶尔称“弟子”外,一般都以“学生”代替,且只表示学问上的师承关系。
历史,是一位师者,它拥有人类过去的知识。打开历史之门,我们都是你的“门生”。
- 标题导航
- 为圆满完成全年审执任务不懈努力
- 斋堂司法所举办法治大课堂
- 区工商部门烟花爆竹管理工作全面启动
- 区住建委开展工程
- 诈骗罪犯获刑4年 罚金4000元
- 压岁钱怎么花,谁说了算?
- 区法院全面推进司法各项工作
- 区城管局严厉打击街头无照售煤违法行为
- 保障百姓节日期间食品安全
- 规范经营行为 保证食品安全
- 父母双亡,未成年子女何去何从?
- 居民家门口即可献爱心
- 区民政局开展“两节”亲情服务活动
- 我区今年将购买五大类三十项服务项目
- 本报热心读者座谈会举办
- 大台街道社区文化节闭幕
- 自觉维护城市形象
- 区食药监管局走进校园宣传新食安法
- 区农业局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 小学生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注意事项
- 科学规划布局 完善基础设施 引进改革驱动
- 育园小学自编实践寒假作业
- 凤凰医疗集团急诊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召开
- 人才高速路
- 区质监局为企业解燃眉之急
- 区质监局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门生”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