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网络问政的内涵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网络问政近年已逐渐在中国政坛刮起一股执政新风,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网络问政产生在现实世界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作例证,其一,2009年2月云南省成立网民调查团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开全国之先河,其二,洛阳三位“资深网民”出任市代表委员,引全国瞩目,这标志着有议政传统的网民开始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世界,网络民意正从隐形走向显性。
网络问政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广大普通民众参与政治、表达诉求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平台,因为网络相比传统媒体来讲,它更具开放性、多样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听到各种声音,看到各种现象,嗅到各种气息。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国内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建设上也获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政治民主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是网络问政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民众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会通过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看法。其实,如果没有政治民主化的进步,没有舆论环境的极大改善,我们就不能够听到广大民众多元化的声音,所以权利意识的提高也进一步推动了网络问政的产生和发展。二、网络问政产生的意义
网络问政的兴起由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的兴建而生,也由全国15省区以“红头文件”形式确立此种机制的做法而得到巩固与加强,网络问政由于全国网民的参与而更加深入民心,更加有利于政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更加有利于提高百姓民生,更加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网络问政成为民众和政府两者的需求平台
因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敏感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这都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格格不入,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所以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很多矛盾需要化解,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要加强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尤其是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民众需要政府解决问题,政府需要通过民众了解更多民意,所以互联网的出现以其互动、便捷、无限、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最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平台,网络问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二)网络问政适应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更重要的一点是,执政能力的加强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注重倾听群众的呼声,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网络问政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承担了这样一个功能。(三)网络问政适应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前面指出网络问政兴起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正是由于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充满活力的社会带来了更加活跃的气息。三、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同样我国的网络问政在刚刚发展的阶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
首先是网络资源不平衡,目前我国网民5.9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2.1%,但是我国总人口有14亿左右,网民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中国还有8亿多人口不是网民,还有约五分之三的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人不能通过网络来表达他们的诉求的。
其次是文化技术水平不平衡,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老百姓可以说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这一部分人就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遇到的矛盾恐怕更多,他们反映的问题可能更需要解决。所以如果不重视他们的诉求,代表委员提出的提案、议案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将损害人民群众对代表委员的信任,也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法律的制定或修改。
(二)网民素质亟待提高
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在1714人参加的在线调查中显示,83.2%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社会谣言很多,其中34.4%的人表示“非常多”。因为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矛盾冲突增多,互联网其虚拟的特性,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些网民撒气、排泄不满的平台,网络低俗化、无聊化倾向严重,很多网民认识谣言、分析谣言、辨别谣言的能力降低,缺乏反思、质疑等批判精神,加上很多情况下权威部门发布信息不够及时,导致谣言得以盛行。所以在互联网络的背后,有时不一定是真实的群众声音,可能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来散布谣言、兴风作浪、混淆视听、转移公众视线,这样网络问政就得不到应有的实效。
(三)完善的网络问政机制尚未形成
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那么政府与网民之间能否形成充分的互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一方面有“问政”和“回应”环节,如果只是一方大声疾呼,另一方却充耳不闻,那就如拳头打在棉花上,效果一定不理想。另一方面有“处理”和“反馈”环节,因为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很多网站却名存实亡,网页打不开,电话打不通,成了一个空架子。面对网民的诉求,像网络上曾出现过像“我没有时间和你闲扯”“已阅”以及“咨询、投诉和建议必须限制在一百字以内”这样的先例。所以没有制度化的网络问政很有可能流于一种形式。
(四)政府观念滞后和领导干部能力不足
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了解民情,了解民意。由于网民都是通过网络来反映情况,那么代表委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就很容易纸上决策,一方面觉得没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懒得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了解社情,了解人民疾苦,了解人民的需求,体察民意。
有些政府对网络问政认识不到位,不重视这一渠道的开辟与利用。温家宝总理在执政时期,不仅在繁忙之中坚持每天上网,还利用休息日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面对面在线交流互动,听取意见,这为各级领导干部网络问政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示范作用。然而至今还有不少政府工作官员不上网或很少上网。问其不上网的理由,有的推脱工作太忙;有的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反映的意见不真实,有失偏颇;有的根本连网都不会上。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觉得可有可无所造成的。结语
作为政府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对话的新形式,网络问政正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在我国的政治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当前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民的无序参与、部分政府官员的应对失当以及一些网络问政平台“形同虚设”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网络问政的效果。实现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亟需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是:拓宽网络问政的范围和渠道,广泛而深入地听取民意,抛弃官僚主义思想,将网络问政实行制度化等等。区委党校张黎四、解决我国网络问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是一套保证网络问政工作长期、正常运行并能够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中,政府、公民、官员作为三个构成要素,应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公民作为网络问政的主体,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话题讨论,影响政府决策,同时监督政府和官员的执行情况;政府作为网络问政的第一客体,接收、受理公民的诉求和建议,并将公民的诉求和建议交由网络问政的第二客体——官员处理;官员作为网络问政的具体执行者,既要对政府负责,也要对公民负责,同时接受政府的督促与公民的监督。政府、公民、官员这三个构成要素正常发挥各自功能并形成良性互动,是建立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
针对目前存在的网民无序、非理性参与,政府与官员的应对失当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成为“摆设”等问题,笔者认为,建立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拓宽网络问政的范围和渠道,广泛而深入地听取民意
我国的网民虽然有5亿多,但仍有8亿多民众是没有上网的,所以我国网民的数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互联网的用户大多数为青少年,他们利用互联网络来发表意见,而绝大多数中老年则无暇沉溺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由于上网时间较少,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上网发表意见,所以他们诉求缺少渠道。广东省的成功经验就是拓宽了网络问政的范围和渠道,建立了五维参与平台,包括互联网、手机网、信件、报纸、面对面交流。所以在今后网络问政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广开言路,多开辟渠道,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需求,使诉求渠道多元化。
(二)积极引导网络群体,加强网络管理力度
互联网既有海纳百川的兼容性,又有鱼龙混杂的混乱性。如果不能去伪存真,对互联网络的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那么,就很容易被互联网络信息所误导,政府的决策行为很可能被少数人操纵。在互联网络的背后,不一定是真实的群众声音,有时候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散布谣言、兴风作浪、混淆视听、转移公众视线。
如广东省各大网站,目前均设置了问政类栏目,为保证所有的问政帖子真实、合法,有遍布珠三角的800多名专业记者、网络问政编辑作为强有力的保障。为避免成为人身攻击地,所有帖子严格先审后发,问政帖子内容涉及到舆论监督,涉嫌侵犯公民或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人身权利或知识产权,谨慎核实后再上网。鼓励党政部门大胆接过板砖,争取有问有答,党政部门与网民间形成良性的、闭合的、可循环、相互信任的渠道。而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借助互联网络施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绝对不能被少数人牵着鼻子走,而忽视了公众的根本利益。
(三)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提升官员问政素质
政府官员把官僚作风沿袭到互联网上,出现了“网络官僚”。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彻底抛弃官僚主义思想,禁止文牍主义的出现。现在一些党政机关通过互联网回馈公众提出的问题时,还是使用“已阅”、“批转有关部门”这样的文牍格式,这种“网络官僚”习气,招人诟病。所以必须把互联网的主动权交给民众,而不应该由党政机关垄断话语权。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一种负责任的意见表达机制,另一
方面,要改变政府主导的行政思路,把互联网络变成一把钥匙,随时可以打开政府的大门,让群众监督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执政效率。
从政治沟通的角度看,网络问政指向的核心是各级领导干部,而对网络问政行为进行回应和管理的核心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网络问政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完善网络问政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关键是加强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包括对各种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辨性反应能力。在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各种信息,民众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发表意见,形成舆论。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应对能力以及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可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高校开展合作,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必须公开的信息,政府机关应当及时公开有关信息。如果政府机关没有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四)推进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为进一步发挥网络问政平台的作用,需建立完善的、针对“日常”和“突发”两种网络舆情下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制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日常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对于日常网络舆情的管理,相关制度应包括:建立完善的网络访谈、在线咨询、投诉处理等程序,以保证网络问政工作的落实;建立网民评议制度,为网民监督政府及其官员的执政行为提供渠道,并将网民评议与政府绩效挂钩;建立官员问责制度,要求各级官员认真筛选网民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跟踪问题的处理进展。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督促政府各级官员自觉将网民的智慧运用到执政行为之中,提高网络问政的实效。二是建立完善突发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对于突发网络舆情的管理,应充分考虑网络突发事件的传播规律。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往往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网络事件发生——意见聚集——权威信息缺位——舆论发酵——线下行动。因此,对突发网络舆情的管理,应当强化防止突发事件产生的信息机制,在突发事件还处于意见聚集阶段就积极介入,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对民众诉求进行反馈,尽量将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而当事件进入了舆论堆积阶段,则应果断介入,切断网络舆论与线下活动的联系渠道,避免网络事件转化为群体性事件。
只有与网民保持长期、持续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有效地吸取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才能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官民沟通的桥梁。所以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一个透明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把网络民意纳入到决策中,并以相关的制度把它固定下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更加重视网络的力量,以创新的方式加快制度建设,切实推进网络问政,不断完善网络问政制度,网络问政一定能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 标题导航
- 区领导参加军事日活动
- 四大部门领导慰问部队官兵
- 军地青年心连心 携手共筑中国梦
- 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 区领导调研商改住项目整改情况
- 抓早抓小抓苗头区纪委规范信访谈话函询
- 中国电影博物馆与我区村居“结对子、种文化”
- 区委老干部局举办老干部“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 我区建立治理超限超载多部门联动机制
- 法律咨询进社区
- 区城管局企社互助联盟 助力社区环境建设
- 劳动合同涉权益 到期续约需及时
- 区法院依法强执拆除防盗门
- 区城管局开展工地围挡专项整治工作
- 永定镇无照无证餐饮单位治理初见成效
- 区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提升执行质效
- 暑假假期安全教育
- 探索自然奥秘的乐园
- 走进长白山 探索科学奥秘
- 绿色通道显奇效
- 区质监局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交流会
- 区质监局开展《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宣传活动
- 市质监局对门头沟区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试点开展督导
创新问政方式 促进科学发展
一、网络问政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