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玲
近日读一部有关金庸的传记,说《笑傲江湖》的书稿原名其实为《啸傲江湖》,只是后人据其谐音讹传为“笑傲江湖”。不知这种说法有没有考证,不过依金庸先生的文学和历史功底,“啸傲”确实要有意境些,那是一种从心底呐喊出的悲愤与傲气。
“啸”是什么?一种歌吟方式,无切实的内容,不遵守既定的格式,只是随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风雅、一腔心曲,因此特别适合乱世名士直抒胸臆。说通俗点,“啸”相当于现代的“吹口哨”。在岳飞的《满江红》中,我们听到过“仰天长啸”;在《水浒传》里,我们听到过梁山好汉“啸聚山林”;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的砖画上,我们听到过阮籍的歌啸,用口哨吹出的旋律“与琴声相谐”。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其诗歌的最大特色便是隐晦,或许他只有通过“歌啸”这种形式才敢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魏晋几朝更迭,然而乱世出俊才,众多文人雅士打造了“魏晋风骨”的名片。那时的女人在唱“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男人在弹琴饮酒赏菊吟诗,时不时飘然脱俗、孤傲轻狂的一声“长啸”。
啸兴盛于魏晋,不假,可啸却不是魏晋名士所首倡,其实早在《诗经》里就多次写到“啸”,如:“不我过,其啸也歌”,“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以女性形象为主的爱情诗和婚姻诗是《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因而《诗经》中描写的啸者也多为女性,且心怀忧怨。妇女用吹口哨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或许只有古代的“窈窕淑女”能为之。不过,啸也不完全是用来承载情感的,在某些施巫术的场合,嘹亮的“啸”声时常响起,解祸福、祈雨水。至东汉时,这种傲然自得的啸音逐渐进入了那些行为旷达、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文人隐士的生活圈。到了魏晋,俯仰啸歌,简直是一“啸”风行。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政权走马灯一样更迭,文人名士的仕途难料,于是吟啸、讽啸或啸咏便出现在各种场合。大庭广众上放声长啸,若无旁人般地“吹口哨”起哄,在现今看起来这怎么会是文人的表现?可回到魏晋的时代背景下,那却是他们追求的一种文化姿态与政治诉求。其实,啸是表象,傲是本质,《世说新语》就用“傲然”来形容啸咏时的神情。而“啸傲”一词则更有意境,如:郭璞《游仙诗》所写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吟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对于魏晋时期的吟啸,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长吁短叹”或“扼腕感慨”。如果是,它便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声音,谈不上乐感,也和讲风骨、重风雅的魏晋名士的气质不相匹配。可实际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中有“善歌啸,闻者流连”的记载,而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可见啸声是有旋律的、动听的、优美的。不过,啸声中没有歌词,这是由啸的发声特点决定的:重在吹,而不是唱。
唐代,文人吟啸的已经不多了,但仍能听到一缕余音。王维的《竹里馆》中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的《游泰山》中有:“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以后,吟啸之风渐息。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宽衣大袖飘逸着超然绝俗的哲学。一声长啸,傲然于魏晋,无不让我们在历史的深处感到震撼:啸傲魏晋。
- 标题导航
-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换届风气督查组进驻门头沟区开展换届风气督查工作
- 做农村群众的贴心人
- 我区召开2016年度征兵工作动员大会
- 灵水村里品秋粥
- 为换届选举保驾护航
- 市委研究室领导到我区调研
- 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工作
- 区领导与深圳铁汉生态环境公司座谈
- 七夕节情侣扎堆领证
- 严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
- 救 灾 种 子 下 发 农 户
- 焦若愚在平西
- 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二次会议
- 区政协领导视察我区智慧停车建设情况
- 区政协召开界别协商会
- 城子街道关注辖区慢病人群
- 残疾人康复训练入户指导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 五项措施打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 第三季度成品油抽检合格率100%
- 说说什么是“避税天堂”和“避税天堂”改革
- 区财政局大力推进低收入增收工作
- 区统计局动态监测农村低保户“精准脱贫”收入
- 我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
-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基本完成
- 防溺水安全知识
- 让民族文化生根发芽
- 我区棒球小将在市级比赛中显身手
- 市质监局到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公司考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 区质监局参加市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 区质监局召开迎“八一”座谈会
- 健康服务进军营 真情慰问子弟兵
- 京煤总医院
啸傲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