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门头沟区举办了“门头沟榜样·抗洪先锋”选树命名大会,对57个(名)在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命名。(排名不分先后)学习“门头沟榜样·抗洪先锋”先进事迹,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焕发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高昂斗志,为奋力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攻坚战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一、“门头沟榜样·抗洪先锋”先进集体事迹
门头沟区门红蓝天救援队7月31日至8月22日,门红蓝天救援队共投入救援力量486人次,出动救援车辆300台次,共救助转移群众1008人,转运失能老人54人,转运重伤员12人,救援及打捞车辆47台。累计接收转运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药品、蔬菜、食品、矿泉水等救灾物资5600余件,协助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转运应急物资3000余件。队内损失救援车辆4台,损失救援装备150套,无人员伤亡。
门头沟公安分局抗洪抢险突击队为尽快转移K396、Z180、K1178三辆列车受困旅客,门头沟公安分局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12名精干警力带领军地救援力量连夜奔袭,携带救助物资和通讯设备,单程徒步20余公里,克服路基毁坏、隧道塌方透水、沙石阻碍通行等困难,赶赴落坡岭、安家庄站进行营救工作。坚持“解、察、保、暖、纾”的原则,维护救援秩序、安抚旅客情绪、做好空地物资投送运输保障及分发等工作,第一时间制定滞留旅客转移方案,会同军地等支援力量分批次护送800余名滞留旅客安全转移。经过近4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所有滞留旅客全部被疏运,他们用信仰和责任筑起了保护人民群众坚不可摧的“防洪堤”,撑起了守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平安伞”。
门头沟区永定民兵
在完成自身灾后恢复工作后,永定镇党委、政府坚持“量力而行、互助互救”的原则,组建永定民兵队伍驰援兄弟乡镇。镇党委组织召开基干民兵预建党组织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永定民兵临时党支部工作,广泛向村居、民兵发出号召,累计200多名民兵报到。组建小分队,每支队伍30至50人,分赴潭柘寺、龙泉、妙峰山等镇,与各方救援力量一道在清淤清障、房屋清理、人员搜救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助力灾区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群众正常生活。永定民兵队伍先后被《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天下财经》栏目,《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丁家滩村在红色预警发布后,丁家滩村村干部冒雨逐家逐户排查村民情况,通知并转移险户村民,做到灾情之前危险户全部撤离。在洪水已经淹进村民家中时,支部成员与包村干部及其他村干部一起,紧急带着仍留守在家中的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共转移群众1400余人。洪水退去,淤泥、树干、垃圾、车辆随处可见,村党支部积极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回村清理村庄,迅速组建了300多人的抢险救援队,在外居住的村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回到村里帮忙,已经转移至集中安置点的村民白天在村里清淤,晚上再回安置点休息。党支部成员迎难而上,开展路面恢复、消毒消杀、清淤清障等工作。
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
此次抗洪抢险期间,田庄村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秉承薪火田庄跟党走的精神,团结一心勇于担当、分工协作、心系群众。一是坚守一线、勇于担当。汛情就是号角。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面临洪水威胁的关键时刻,村“两委”干部按网格包片对村里路面积水、低洼路段和村民房屋等风险点位,不间断进行巡查检查,对房屋漏雨、院落积水等问题快速及时处置。抢险期间,村“两委”发现80岁村民胡素芝突发重病需送医救治,村支书亲自开车护送老人走唯一出山通道镇边城绕河北,将老人安全转移至门头沟区医院进行救治。二是关心关爱、分工协作。灾情就是责任。暴雨过后,驻村第一书记心系群众,积极调度救援物资。灾情过后,他亲自协调西城九三学社、奇安信、中国狮子联合会等单位,连续3次将急需物资运至山区,包括3台汽油发电机、500箱矿泉水、700袋面粉、700袋大米、150箱消毒液等急需物资。用实际行动保障在村村民正常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心系群众、不遗不漏。为民就是宗旨。在灾后恢复生产生活过程中,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与灾后统计,一方面配合保险公司为村民受损房屋和车辆及时索赔,另一方面仔细填写门头沟区灾害应急救助金申报表,不遗不漏地确保517名受灾村民的341220元救助金及时发放。
门头沟区王平中学
7月31日,因持续强降雨造成校园停水停电,山洪冲垮了学校对面10多间民房,传达室前传来急促求救声,校长立即和保安师傅找来梯子跳过围墙,将一位70多岁老人接到校园进行安置。此时,一位村干部也从院墙跳进来求助,危急关头,校长立即找来工具剪掉铁丝网,在操场西墙凿出一个洞,让村民进来避险,和村干部一起先后安置87名村民并为他们提供食宿。从8月3日到18日,该校累计安置前来救援的武警部队官兵和工程兵近500人入住在学校食堂、宿舍和教学楼,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7月31日,受强降雨影响,Z180次列车在途中迫停,近千名旅客进入安家庄村紧急避险,安家庄村村书记带领村民们发扬红色安家庄斗争精神,书记的一句:“物质优先保障旅客,一定把旅客安置好照顾好!”成为了当时全村共同的目标和动力,村民们喝雨水,把矿泉水全部给了避险旅客,宁可自己挨饿也没有一人排队领取空投食品,村民还自发支起柴火大锅为避险旅客熬粥、煮鸡蛋、烧开水。安家庄村凝聚了人心,发挥了“靠得住、冲得上、打得赢”的安家庄红色堡垒作用。
门头沟区斋堂医院
斋堂医院积极与斋堂镇联系、通过卫星电话与上级单位联系,顺利将5名重症患者、1名孕妇通过直升机应急转运,就近送往各相关医院救治。秉持着“患难与共”的无私精神,斋堂医院在灾情中为村民“撑起一把伞”。8月7日起,斋堂医院承担起三个安置点的外环境消杀任务,在完成日常诊疗服务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筑起一面抵御疫情的盾牌,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疫情的发生。斋堂医院上下团结一心,全力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筑牢了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障的网底。
门头沟区清水镇上清水村7月29日,接到暴雨预警,上清水村党支部通过入户、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提前做好防汛准备。组织村内的党员和志愿者进行应急保障,重点提醒村里后山根和离河道较近的村民做好转移准备,动员有条件的村民到门城地区避险。组织安排人员装填沙袋,将漫水桥和109国道连接处,以及公路边容易进水的胡同口处用沙袋封堵。及时转移109国道沿线村民、后山坡根存在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村民,以及各个山沟里的看守人员。随着降雨的增强和河水水位的上涨,不断增加转移人员范围,共转移人员600余人次,在前所未有的转移频次和强度下,依然确保了零伤亡。为保证安置点村民生活,上清水村党支部在安置点设立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岗,亮明身份服务安置点村民,动员党员群众在安置点打扫生活垃圾和做饭帮厨,安排专人进行消杀,确保安置点生活村民情绪稳定。灾后,抓紧时间抢修村内受损设施,设立临时供水点,对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送水。安排保洁人员清运生活垃圾,并对村庄进行全面消杀。联系柴油发电机为村民提供充电服务,抢修供水设施。8月11日,水、电、气、通信等基础民生保障全部恢复,村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南辛房村南辛房村“两委”第一时间奔赴抢险第一线,架设救生绳索,在湍急淤泥河道中往返转移被困的400余人安全到安置点。成立防汛安全保障巡逻队,组织村“两委”、党员干部、志愿者等20余人值班值守,重点对村中老旧危房、围墙以及低洼地带等定时巡查,对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耐心劝离,及时消除隐患。灾后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防疫消杀、清淤清障、抢修水电、修复基础设施等工作,用实际行动牢牢扛起了“村庄守护者”的责任。
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东山村严格按照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要求,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汛期前,率先完成10余条防洪沟的清理工作,确保行洪通畅;降雨前,及时召开防汛部署会,补充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分工,压实风险点位排查、防汛物资储备等工作责任;通过广播、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形式传达汛情信息,做好宣传和居民转移工作;洪灾后,组织村内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开展清淤和消杀工作,及时排查、封闭因灾毁损的道路,加固修复破损设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门头沟区城子街道华新建社区华新建社区是老旧楼平房混合小区,社区平房1000余户,房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因反复修路,造成了社区主干道地势最高,居民家中地势最低,属防汛重点区域。此次洪灾中,社区“两委”主动出击,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干部包片,责任到人。提前巡视社区,摸排风险点位,并向街道申请8台抽水泵,为防汛重点户发放沙袋和膨胀麻袋,防止雨水倒灌。在多处出现积水险情时,社区干部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社区书记第一个冲进暴雨中,带领“两委”干部和突击队员冒雨疏通下水管道,用水泵抽水,给居民及时补充沙袋和膨胀麻袋。第一时间用水桶,一桶一桶将23排胡同积水排出,第一时间帮助困难老年居民用木板和沙袋将房门堵住,减少雨水侵入,第一时间疏通排出三家店火车站前道路积水。洪水过后,社区党委克服自身困难临危受命,保障滞留山区旅客的中转,全体干部凌晨5点集结,准备生活物资,成立3支中转服务队,负责接站引路、食物供应、站外引导等工作,共计服务滞留旅客3批次,圆满完成被困旅客中转服务任务。
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落坡岭社区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人,且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7月29日,K396次列车滞留在落坡岭站附近,旅客被困车上,缺食缺水信号电力中断。7月31日一早,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率干部冒雨将旅客引领至社区。本身也缺少食物的居民,拿出家中所有食物,将成锅成锅的疙瘩汤、面条汤端到素未相识的乘客面前。有的居民自己不吃也让乘客先吃,有的居民带着乘客到地里摘自家的黄瓜茄子。整整两天,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落坡岭社区几百名居民接纳并解决了近千名旅客的生存之需。
门头沟区供水事务中心暴雨前,区供水事务中心第一时间响应,提前检修设备、储备物资,组织专业抢修队伍应对洪灾对供水设施的破坏。洪灾导致水厂停水,他们并肩作战,通过启动补压井、跨区调水、安排应急供水车等方式,保障居民用水需求,累计送水758车次、5184吨。暴雨过后,他们迅速调查水毁设施、抢修供水厂,并协调各方资源,提供应急供水设备和净化车,最终实现了山区供水全覆盖。
北京恒溢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恒溢源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奔赴一线,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去。区自来水公司机房淹没造成全区停水,为使机房不被二次浸泡,公司抽调精干力量,调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冒雨清淤及雨箅子,全力确保早日供水。公司奋战在清淤作战第一线,清理黑山大街北延、增产路等主要街道淤泥,公司员工用一锹一铲清理一砖一石。公司累计修复沥青路面11246平方米,人行步道12237平方米;更换市政照明维修电缆15000余米,更换路灯、景观灯灯具350余套,路灯箱变检测40台,修复损坏路灯井90余座,清理路灯井淤泥4000座;完成修复城区车站站台80余座;潭柘寺景区灾后修复完成清淤约3000立方米,恢复景区道路步道砖约270平方米,道路混凝土硬化约329.7平方米,恢复水毁挡墙约251.5米;韭园村排水沟全长1300米,灾后恢复已完成537米。恒溢源公司以实际行动参与灾后恢复重建,践行“京西国资铁军”的使命和担当。
百洋医药集团洪涝无情,人间有爱,为保障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百洋医药集团在第一时间向门头沟区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灾区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百洋广大员工及下属企业也纷纷向灾区群众伸出援手,共计捐赠14箱783件衣物,相关物资也将以最快速度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为保证救灾人员日常餐饮需求,百洋医药集团食堂连续多日加班加点,抗灾期间共计制作餐饭280余份,为拼搏在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营养、健康的餐食,帮助救灾人员更好地投入到抗击灾情的工作之中。
二、“门头沟榜样·抗洪先锋”先进个人事迹
刘捷,生前系龙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三级调研员。7月31日上午,随着雨势不断增大,中门家园社区、中门寺村和赵家洼村可能出现新的险情,300余名群众尚未转移至安全地区,他作为龙泉镇中门寺片区包片领导,为保障群众安全,及时转移群众,他便立即驾车前往该地区开展群众转移及抢险救灾工作。11时,中门寺地区出现强降雨,突然暴发山洪,刘捷同志不幸被卷入激流,冲入中门寺沟中。经过一天一夜搜救,8月1日上午,在中门寺沟中发现了刘捷同志遗体,他4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为群众服务的路上。魏承浩,生前系龙泉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7月31日上午,考虑到中门寺村极有可能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等灾情,他跟随主管领导刘捷副镇长立即分别驾车前往中门寺村,亲力亲为冲在一线。面对湍急的洪水,他把车与村工作人员的车一起停在了中赵路的卡口处,避免群众进山发生危险。一遍一遍地劝阻群众去往安全地点,中门寺村工作人员最后看到他时,他仍然在卡口附近劝阻群众。不久,山洪瞬间变大,他连人带车被山洪冲进了中门寺泄洪沟里,经公安部门确认魏承浩不幸遇难。熊丽,生前系王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三级主任科员。7月31日上午,短时降雨量骤然加大,永定河流域流量急剧增加,所包村中部分老旧房屋出现险情,情况紧急。她为了确保色树坟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一时间主动要求前往险情地点勘察,一同转移处于危险中的人民群众。路途中,突遇山洪将周边墙体冲塌,最终导致她被碎石掩埋。村主任立即组织附近的村民进行营救,但由于山洪汹涌,最终不幸遇难、因公牺牲。孟二梅,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责令”二字,是责任,是任务,更是无言的承诺。面对社区物资储备少、老年人多的情况,她勇挑重任,组织社区干部群众拿出家中所有物资帮助被困的K396次列车乘客,将社区办公室、库房、居民家里和车里作为乘客遮风避雨居住的场所,以不足400人的力量为900余名乘客提供帮助、共克时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言的承诺。李素芳,王平镇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月30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在途Z180次列车近千名旅客滞留在安家庄村。7月31日,在医院住院的李素芳接到妥善安置Z180次列车旅客的通知后,立即联系村干部将旅客临时安置在村内大礼堂、餐厅和村委会办公区等地,并毅然拔掉输液管,转乘搭车至下苇甸后,徒步4小时背着采购的30多斤食物赶回村里,全力奋战在安置避难旅客和村内防汛抢险救灾第一线。为了能让旅客吃上饭,她将母亲家小卖部里近6万元的货品全部无偿发放,动员村民将家中存储的蔬菜粮食都拿出来,和村民一起支锅做饭。在她的带领下,洪水中的安家庄村村民倾尽全力帮助Z180次列车滞留人员,让滞留旅客得到了全村百姓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温暖贴心的陪伴,直至旅客全部安全撤离。张文敏,区环卫中心一部部长、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暴雨来临前,她安排一线班组清理检查每个路段的雨箅子是否通畅,处理积水点位20个,清掏雨箅子568个。暴雨过后,为尽快恢复门头沟区的环境卫生和道路状况,她积极统筹400余名一线职工,迅速开展无休清淤保洁工作,不到三天的时间便打通了进入门城地区和保障就医的生命通道。日复一日的高压工作导致她体力不支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送进了医院,但在住院期间,她仍时刻关心道路作业工作,坚持远程指导安排工作,始终不忘肩负的责任。郑岩,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面对只增不减的雨势,他主动请缨,带领其他干部,在湍急的洪水中手拉手护送被困乘客避险,情况危急下,果断拦下一辆公交车带领全体乘客迅速转移至城区。但由于雨势过大,车辆在陇驾庄村遭遇多次山体滑坡,他冒险弃车并带领几名消防救援队员共同组成“生命人墙”,将被困乘客安全运送至妙峰山派出所。最终,11名乘客全部获救,无人伤亡。赵盈春,区委宣传部新闻宣传科科长。该同志政治站位高,贯彻“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要求坚定有力。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到抗洪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新闻宣传工作中,确保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宣传到位,确保全区中心工作和政策措施宣传到位,确保新闻宣传工作高标准开展。在主管领导的直接带领下,统筹各级各类媒体资源,策划推出一系列重磅宣传报道,创新宣传形式制作爆款产品。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为门头沟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凝聚了正能量,更为门头沟区“安民心、暖人心、聚人心、提士气、扬正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洪抢险中,她带领新闻宣传组全体成员连续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忘我奉献,精心策划新闻选题,精准挖掘新闻线索,精致撰写新闻稿件,先后接待央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30余家中央、市属媒体100余名记者,组织开展100余次实地采访和直播连线,在各级各类媒体及社交媒体平台刊发播出报道3万余篇次,全媒体宣传推广约40余万篇次。其中,央视新闻及客户端刊播190余条;《人民日报》及客户端刊发转发近1000条,《北京日报》刊发转发200余篇次。冯海洪,妙峰山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在接到指挥部通知所有进村道路打通的消息后,她立刻带领党支部3人分三组用3天把17个村都巡诊一遍,救助、送药。在一次救援的晚上,她的右脚踏进了被洪水冲走井盖的井里,整个人摔倒在泥水里,她顾不上身体的疼痛和满身的泥,继续爬起来向村中走去。中心院内累计接诊840余人次,手工登记为患者发放药品1000余盒。李岩,北京康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他带队对200余户因降雨导致的房屋漏水现象进行入户走访,对漏雨严重的屋顶进行临时苫盖。在获悉潭柘寺镇物资紧缺后,他主动与镇政府联系,组织购买1500斤蔬菜、100箱矿泉水和100箱方便面进行支援。得知中门寺养老院一层被水淹没,他立即和同事赶赴现场,将院墙破开,为养老院老人及中门家园居民300多人打开一条生命通道……连续奋战6天6夜,顾不上给身处一线的爱人打个电话询问情况,家里的车被洪水浸泡也是置之不理,就连70多岁的老父亲心脏手术也没能到医院去守护看望。他用实际行动展现物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和为民情怀。郭章峰,雁翅镇泗家水村第一书记。灾情发生后,不等不靠,组织泗家水村村民开展自救,第一时间成立两支党员干部带领的抢险突击队,翻墙跨院转移4名被困群众,安置2名外地驴友,抢险堵漏保安置点安全,全村无一人员伤亡。第一时间外出找信号向上级报平安。山洪过后带领干部群众连续奋战三天恢复主道通行,申请净水车辆、大型铲车、发电机、卫星电话等设备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宋福强,斋堂镇白虎头村党支部书记。白虎头村地处大独山西侧山脚,紧挨斋幽路,由于全村整体地势较低,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大独山东侧和北侧两股泥石流顺势而下,汇聚到斋幽路,冲击至白虎头村,最高水位达15米,造成全村水、电、道路、通讯全部中断,与外界失联,洪水过后,白虎头村委会二层小楼只剩下楼架,周边民房倒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在接到汛情预警之后,党支部书记宋福强马上通过大喇叭广播通知村内人员前往高处的各家民宿进行转移。并立即召集“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查看转移情况,如果有腿脚不便的老人和小孩,由“两委”干部协助转移。就在宋福强转移村民的过程中,突然看到安置点有位村民在抱头痛哭,从询问中得知,这位村民家还有一位95岁的老父亲。当时他家里的水已经到了小腿,他自己也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经过多次尝试后,老父亲决定不走了。听后,宋福强二话没说,转身就往这位村民家方向跑去,几个干部也紧随其后。当大家赶到村民家时,积水已经没过了大腿,每耽搁一秒,这位老人就多一分危险。“有人吗?”年过半百的宋福强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喊着,一边进屋寻人,当被困老人看宋福强书记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说:“侄儿,你咋来了,快走,危险!”宋书记说:“叔,我咋也不能把你扔下啊,快上来,我背你!”宋书记背上老人,几个干部在旁边搀扶着,就这样,大家艰难地往外转移。安置好村民后,宋福强迅速召集村“两委”干部,分头到村子周边进行巡查。在他巡查到村边河道时,就听到不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他突然意识到不对,马上跑回村委会,通知值守人员赶快撤离。就在跑出村委会的一瞬间,亲眼目睹了山体滑坡的惊险一幕。山体崩塌,岩石滚落……天雷般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宋福强奋力地往高处跑,离得最近的时候泥石流已经到了他的背后。村干部说:“多亏书记不顾危险跑回来通知我们,要不就没命了!”特大暴雨,使村里的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一度与外界失联,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党支部书记宋福强带领党员干部、村民积极自救,成功转移村民130余人,无一伤亡,其中最大年龄98岁。灾难面前,党员干部竭尽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洪水退去,宋福强带领村“两委”干部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一边协调保险公司对参保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快速理赔;一边组织力量恢复民宿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让民宿尽快有接待能力;一边由村委会牵头与入驻斋堂镇的各项目部联系,争取项目落户白虎头小院……相信,不久的将来白虎头村又将重新焕发新的生机。王进生,清水镇下清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内路旁出现了泥石流,有一对养蜂的夫妻被埋在了里面。”听到这话他顿时起身,带领村“两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泥潭中有人在挥手,他不顾危险,快速上前,和干部们一同将身处泥石流中的男子拉出,随后又找来担架把女子抬出险境。随着洪水越涨越高,他仍不放心,再次亲自带队对沿街住户进行了最后一次摸排,确定没有人员留滞家中后,他带领大家向下转移至远离河道,地理位置较为安全的几处农家乐中,村民都安顿好后,他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梁新华,东辛房街道北涧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居安思危,提前排查隐患点位、备齐防汛物资,组织30名党员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她临危不乱,以亲身经历耐心劝导低洼住户和半地下户居民转移至临时安置点或投亲靠友。在接到险情电话后,科学调度干部和突击队员奔赴现场,通过手拽、拖、挑等方式清理雨箅子中的垃圾杂物,保障车辆安全进出。面对自家车被洪水冲走,她置之不理,亲自搬运沙袋阻挡洪水、清理积水路段,全力保证居民安全。她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水中拉住被杂物绊倒后顺流而下的工作人员;她不顾疲劳,坚持运送物资到户,成立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小组,全力做好居民安置和安抚工作,安排专业力量、物业通过分片分户形式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刘庆华,区无线电运动协会主席。连续的暴雨致使门头沟区出现百年未遇的洪涝险情,正在旅游的她得知家乡发生洪水的消息,第一时间返京,带领无线电协会会员为潭柘寺贾沟村和妙峰山地区送去20多部对讲机。在多地断水断电断网的紧急时刻,她带领大家徒步登山至山顶架设中转设备,使妙峰山镇17个村通讯全部覆盖,为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通讯工具,更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通讯支撑和保障。她带领协会发挥无线电技术优势,真正完成了应急通讯保障,做到发挥“无线”力量,守护美丽家园!贾洪军,潭柘寺镇贾沟村村民。特大暴雨致使贾沟村发生泥石流,道路被毁,上百名村民被困,他第一时间来到村委会,在湍急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敲门,紧急转移所有被困村民。在救援过程中,他摔倒在洪水中,磨破了膝盖,弄丢了鞋子,却不顾满身的泥泞和疼痛,又冒雨在洪水中清理排水沟,并且及时组织安排后勤保障工作,义无反顾地坚持在抢险第一线,哪里需要人手,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身先士卒,不顾疲劳,为青年同志作出了表率。郝波,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村民。山洪泥石流和永定河水倒灌使水峪嘴村的水位已没过膝盖且上涨迅猛,见势不妙,他扯着嗓子召集附近30多位村民一起逃往山上避险,几经周折、三次转移带领大家于下午四五点到村设避险点古道餐厅暂时避难。由于水位迅速上涨,餐厅后方山体出现塌方,古道餐厅避险点的150多人危在旦夕。紧要关头,郝波率先跑出餐厅冲入泥石流里试水淌路,多次尝试,最后利用山上冲下来的水管当绳子,一头系在车上,一头系在树上,帮助村民逃生转移。在1号别墅度过艰难的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又冒着危险提前探好路,带着众人往山下转移。安全转移过后,他又带头组建了一支重建家园护桥小分队,日日夜夜维持水峪嘴大桥秩序。魏喜亮,王平镇集中供水厂厂长。受洪水影响,王平镇饮水管道被损坏,为保证迅速恢复基础生活设施,他计划先通过铺设临时供水管线的方式为居民恢复用水。在管线铺设进程中,他身先士卒带领队伍把淤泥和垃圾清掏疏通。面对蓄水池底部1米深的淤泥和被洪水冲坏的设备,他顾不上身体的疲惫,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恢复了供水。他以“超越自我,永不懈怠”的劲头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供水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姜秀玲,大峪街道龙坡社区居委会主任。她不惧危险,带头参与抢险工作,组织社区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居民,并提供救援物资和设备;面临居民严重缺水的问题,她积极协调水车,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在运送物资途中,因路况恶劣,不慎摔伤骨折,她强忍伤痛,坚持将物资发放到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社区主任的担当和责任。陈淑霞,大台街道桃园社区居委会委员。接到强降雨红色预警后,她连夜将危险区域的11户18人转移至避险点,因雨量不减导致避险点遭受洪水侵袭,危急之际,她联合消防站开展紧急自救,凭借对社区地形的了解,一致决定弃楼向天桥转移。高压线杆摇晃、山体随时滑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无法带领居民安全过桥,经与平安户长反复沟通后,决定先转移至山坡处相对安全的点位,为防止天黑降温危及老人和儿童生命,她与站长协商,要抓住泥石流挡住洪水的关键时机迅速过桥,多次探路、反复确认安全,在山坡滞留4个多小时后,最终成功脱险,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干部的责任。
三、“门头沟榜样·抗洪先锋”集体特别奖事迹
门头沟区人民武装部区人民武装部认真落实卫戍区党委和门头沟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以最快速度、最强指挥、最有效行动投入救灾救援。协助开展3列火车被困人员救援。3列火车2831名乘客被困,迅速组织民兵力量搜集列车信息,就近转移安置乘客,协调任务部队选派民兵向导,带领武警部队官兵第一时间到达落坡岭。圆满组织完成失联村庄搜救任务。紧急抽调官兵、民兵、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227人,绕道河北,深夜挺进斋堂、清水,连续奋战三天两夜,搜寻失联村落12个,转移村民100余人。组织民兵队伍参加抢险救灾。累计组织民兵1.93余万人次参加抢险救灾,转移险村险户3635人,救助重病伤员及患病儿童8人,清理淤泥2.7余万方,清扫修复道路102公里,运送分发物资192吨,为救援部队担任向导326人次。筹集部队急需物资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筹措急需物资,主官带队,向深山挺进,为沿途一线任务官兵送去27个品种,价值100余万元的物资,全力解除任务官兵的困难矛盾。
门头沟区应急管理局灾情发生后,区应急管理局立即响应,冲锋在抢险救灾一线。搭建前线首个通讯平台。8月1日,组织4名党员干部与联通公司技术人员,冒雨抵达妙峰山镇政府,架设通信基站,打通山区抢险救灾“第一生命通道”。做好滞留列车服务保障。8月1日,成立党员突击队,会同武警部队250名官兵徒步向K1178次、K396次、Z180次列车滞留点出发,运送保障物资。党员突击队深入灾区一线。8月3日,组建3支党员突击队,背负食品、饮用水及应急通讯设备,徒步向王平镇、大台街道、雁翅镇灾区挺进,了解受灾情况。协调配送群众急需物资。8月1日,组建“空投空运工作专班”,与市政府航空队、陆军第81集团军某陆航旅、国网、航景、天枢等多家单位对接,累计出动直升机40架次,先后向39个点位投送物资14018公斤,转运人员10名。精准评估灾害损失。牵头成立灾情统计工作专班,汇总人员受灾、城镇房屋等灾害损失指标数据,为全区灾后救助、恢复重建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门头沟公路分局面对洪灾,区公路分局按照“抢通、保通、重建”三步工作法,第一时间协调组织北京建工、中交养护等企业,组成4支抢通队伍,调配充足的机械设备,开展道路抢修。7月31日,2100余人、550余台设备从河北怀来、北京昌平区、门头沟城区等方向多点推进。经24小时连续作业,8月1日至8月6日,迅速抢通108国道、109国道、区乡村公路及县级以上公路“生命线”。按照“一路一策”推进道路“保通”,截至8月18日,出动460余人、350余台设备,共完成104公里路基下塌方路段的保通及提升工作,基本满足双车道通行条件。9月30日,恢复重建工程28条道路全部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门头沟道路救灾恢复重建工程28条路已经完成8条,占比28.6%;完成77.54公里修复,占比52%;完成575点段,占比53%。预计年底前累计完成13个项目,剩余受损较严重的15个项目,2024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
门头沟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面对灾情,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迅速统筹各方资源、协调人员力量,牵头成立城乡运行保障组、市属国企支援专班,按照区委、区政府“五通一保”总体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和城市重建工作。灾后一周内清理淤泥800余车、3.8万余吨,城区160条道路均恢复原貌;累计修复城市道路68条、沥青路面4.27万平方米、人行步道1.65万平方米、照明设施修复电缆13500延米等,水毁城市道路及照明设施在最短时间内抢修完毕;全区477座公厕恢复开放,垃圾清运恢复正常;受供电影响的109个村居(除转移安置村),于8月10日全部恢复市电;绕路河北省探索新路径,液化气配送已于灾后一周内实现“村村通”,累计应急配送液化石油气9000瓶;同步整改燃气隐患474处,抢修供热设施13项……通过不懈地努力,以最快速度恢复城市基本生活秩序。
门头沟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上下齐心、迎难而上,在洪水灾害面前谱写民生保障的高亢壮歌。在抢险救灾中,连夜转移龙泉镇宁馨养老照料中心、潭柘寺镇社会福利中心68名受灾老人。为受灾养老机构协调捐赠生活物资近3000件。区接济救助事务中心救助、安置越龙水泥厂17名因灾遇困职工。在组织捐赠中,区慈善协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各界发出爱心捐赠倡议和定向捐赠项目,共接收捐赠资金10737.88万元、物资32.7万余件。在安置服务中,临危受命勇担当,6小时启用军庄安置点,当晚接收安置受灾群众364人。牵头全区63个安置避险点巡查管理,累计安置避险4626人。在救灾救济中,牵头成立区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救灾救济组,为49633人发放应急期救助金3276万元,为20578人发放过渡期生活救助金8149万元。对“两低一特”人员进行深入摸排,为242户466名住房因灾受损对象建立台账,保障基本生活。
门头沟区商务局区商务局在做好汛期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的同时,坚决有力落实抗洪抢险救灾物资保障各项工作。冲锋在前,物资调运及时有力。第一时间向受灾镇街及火车滞留旅客运送物资,运送生活必需品至良乡机场和门头沟京师实验学校,为空投做准备。驰而不息,牵头保障规范有序。作为物资保障组牵头单位,累计调运生活物资千余吨,调拨应急设备器材3.3余万件,运送汽油、柴油约127吨,累计安排“流动超市”“蔬菜直通车”进社区、进农村达60余车次。积力所举,响应关切举措有效。针对区内农产品滞销情况,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销京白梨、蜂蜜、雪清梨等农产品约4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约350万元。设立受损汽车“一站式”服务窗口、开展汽车展卖大集、发放汽车消费券三项举措,解群众关切,满足受损车辆更新需求。
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灾情发生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迅速组建19支党员红色突击队,全面开展医疗救援、灾后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医疗救援迅速展开。选派25支由业务骨干组建的医疗小分队,进驻山区开展医疗救治,平安转运10余名重症患者,救治伤病员214人。向军庄安置点派驻医务人员16批、759人次,接诊居民2439人次,山区累计巡诊13520人次。灾后防疫及时有效。7月31日,连夜制发《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疫指引》,为各镇街配发消毒物资156.04吨,协调11家消杀公司开展专业消杀,消杀面积1763.28万平方米。出动疾控应急队员780余人次、监督员504人次,监督检查二次供水单位、集中式供水单位,同步开展传染病监测、病媒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爱国卫生与心理援助同步。组织开展灾后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彻底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组建心理援助专家服务队,深入安置点和灾区开展心理救援40人,巡诊22421人次,为群众疏导焦虑情绪,重树生活信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门头沟分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门头沟分局迅速行动,统筹协调地灾应急、规划建设及保障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灾后保障及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及1个应急冲锋队。10余天时间调查111个行政村、县级以上主要公路16条、地灾点及地灾隐患点1104处,形成影响居民点和道路地灾隐患点风险分布图2张,及时掌握了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调查数据为恢复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组织市规划院、市地勘院、市测绘院发挥技术优势,第一时间提供卫片、航片等影像资料掌握受灾情况。依托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在京高校及专家智库,吸引院士等技术力量参与灾后重建规划研究。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逐项、逐镇、逐村对接灾后重建规划,经多轮会议研讨、意见征集,现已编制完成区级灾后重建整体规划及全区村庄安置选址方案,为灾后重建夯实规划支撑。
门头沟区交通局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发生后,区交通局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协调部署,严格落实防汛职责。保安全,担责在肩。驻守芹峪口综检站的全体党员干部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先后成功解救65名群众。在48小时之内成立党员转运突击队,成功搭建受困群众转运的“生命通道”,以最快速度把近2800名受灾群众安全送达安置点。保人民,火速救援。7月31日上午,3名党员干部保护11名被困乘客转至牌楼下、快递点、派出所等处避险,成功营救被困乘客。开展公交场救援工作,将64名司乘人员安全转移至龙泉西公交场站。聚合力,打造民生交通。面对灾后公交线网全部瘫痪,组建专班,实地勘察公交线路、场站受损情况。协调各相关单位、武警官兵等,开展公交场站清淤工作,解决场站用水、用电等问题。目前,全区91条公交线路已经全部恢复通行,部分线路采取区间运营方式。
门头沟区水务局面对暴雨洪灾严峻考验,区水务局迅速行动,齐心协力,全力应战。7月30日,在城区积滞水点位、水库、永定河左堤9个堵口全面布控的基础上,全局65名党员干部落实包保责任下沉一线,对全区中小河道实行“一人一河”专线联系,实时掌握沟道流量及漫溢情况,织密防汛“安全网”。积极调度,运送应急设施、抢险物资、水车到救灾一线,保障受灾群众应急供水,累计送水3323车次,实现“路通水到”。为山区镇村应急打井43眼,洗井、蓄水池163个,更换水泵、消毒净化设备142台、更换消毒设备零部件303套,安装一体化设备、泵房18台,实现“泵转管通”。同时,对山区7镇1街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工程修复,全面恢复污水处理厂站和污水收集管网功能,安装22台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保障污水不直排、村内无横流、有明显的收集措施及设备,确保受灾地区污水正常排放。
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区消防救援支队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支队党委提前部署、周密安排,5名班子成员、6名机关骨干提前进驻所属6个基层消防救援站,支队343名指战员闻令即动,共处置各类警情341起,营救群众620人,转移疏散群众3350人,清理倒伏树木、落石、淤泥垃圾100余处、200余吨,转运物资250余吨,消杀5.8万平方米。在K396次、Z180次火车救援行动中,支队与全市消防增援力量,组成4支突击队,冒险突进,徒步30余公里跋涉7个多小时,到达两列火车滞留地落坡岭和安家庄,为2000余名滞留旅客送去应急物资,并传递出一手信息。斋堂、清水两镇的救援中,由1名区领导带队,组织消防、解放军、卫生医疗等力量189人,成立7支突击队,驱车绕道河北涿鹿,挺进受灾地区,先后对26个村落进行搜索,打通失联村落通讯,组织疏散救援。主动投身到灾后恢复重建中,开展隐患排查、服务指导、消防宣传等工作。
门头沟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红色城市美容师”品牌优势,坚决扛起“环卫铁军”责任担当。筑牢防汛安全堤,率先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8个突击队和1个清淤专班,提前储备防汛物资、关闭山区垃圾楼公厕、转移风险隐患职工,团结带领79名党员和全体职工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实现1500余名环卫职工“零伤亡”。实行科学化统筹、网格化管理、专业化作业,24小时不间断工作打通城市道路,“深度保洁突击小分队”错峰冲刷,累计清淤4749车次、38170吨,最快速度恢复道路本色。摆放2000个垃圾桶和84座移动公厕,跑出山区垃圾“接力赛”,做到垃圾不落地,197座公厕应开尽开,兜牢老区人民民生底线。扎根山区的年轻团队,积极配合属地做好山区环境保障,涌现出一批以张文敏、马树懿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三天半完成清淤和打通城市道路,提前一天半完成山区垃圾清转运,有序推进环卫设施恢复重建项目。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
7月28日晚,妙峰山镇吹响应对强降雨集结号,7月29日全镇党员干部停休向“汛”而行,深入各村不舍昼夜转移险户、排查隐患、储备物资,提级响应转移2066人,筹备妙峰山民族学校等4处安置点。洪灾导致全镇17个村、1万多常住人口全部受灾,水电气网中断,房屋、基础设施、农林业、文旅产业等遭受重创。7月31日晚,各方救援力量火速集结,争分夺秒与“妙先锋”合力推动物资调配、道路抢通、水电保障、伤员转移等任务实施,率先实现“五通一保”。同时,妙峰山镇还承担起山区救援前沿指挥中心职能,全力转移、服务列车受困人员和山区受伤群众。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妙峰山镇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镇人民欢欣鼓舞、倍感温暖。妙峰山镇将抓牢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两条主线,以主题教育凝心、恢复重建聚力、产业发展带头、为民服务固本、队伍建设强基,全力以赴打造乡村振兴“妙峰金名片”。
门头沟区王平镇
面临暴雨洪灾,王平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机关干部、村居“两委”全部扑到防汛抢险救灾一线,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快速实现基本“四通一保”并持续做深做实,以满足群众正常生活需求。熊丽烈士在转移群众途中不幸遇难、因公牺牲,安家庄村倾尽所有,妥善安置Z180次列车的近千名旅客和乘务人员。灾后恢复重建中,王平镇镇村两级干部连续奋战百余天,提前完成供暖设备检修维护,加快受灾房屋修缮重建,全力推进河道治理和道路修复,全面做好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和人居环境整治,确保辖区群众温暖过冬。王平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条主线,突出三个亮点,抓住四个关键,加快实施“五大组团”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
门头沟区雁翅镇
面对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天气,全镇上下立即进入应急应战状态。党员干部全部一线职守,与村“两委”干部形成合力,最大范围转移群众。24小时内,3次扩大转移群众938人,最大程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洪暴发后,面对断水、断路、通讯中断的困境,镇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个党支部守土尽责、守土有责,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信息传递、清淤、通路、采购物资等自救工作,全镇上下勠力同心、同舟共济,实现了雁翅全员平安。在此次抗洪抢险救灾中,充分彰显了雁翅镇各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无私无畏的伟大情怀。
门头沟区斋堂镇
面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斋堂镇党委班子全体成员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以“洪水不退我不退”为目标,全力做好抢险、救灾、重建工作。镇党委紧急联络驻镇单位,快速建立镇中心区抢险救灾指挥联动体系,第一时间转移各村居群众。成立3支红色斋堂突击队,挺进失联村,摸清进村道路、建立联系网络,第一时间掌握受灾情况。围绕“四通一保”工作总要求,成立9支红色突击队,迅速有序开展救灾工作。顺利抢通门城地区至斋堂镇运输通道,设置固定与移动临时供水点,规定10余条物资运输通道。安排卫星通信车提供临时救灾通信,依托区通信救援队伍开展抢修工作,完成镇域内基础通信全覆盖。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物资运输、抢险救灾等工作,各类救援队伍达千余人。
门头沟区清水镇
清水镇党委充分发挥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以“十个到位”积极应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谋划在前。汛前加强物资储备、监测预警、提前布防,预置机械设备,疏通河道桥涵,备勤镇村、109工区三级应急抢险队伍860人,提前扩大转移4545人次。冲锋在前。灾情发生后,镇党委不等不靠,统筹派出所、卫生院、工区、供电所等多方力量,扎实开展抢修、救援、自救、互救、探路,镇政府设置了规模最大的群众避险安置点。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排水排涝、组织避险转移等工作,奋不顾身抢救群众,徒步穿越数十里报信求援。互助在前。各村党支部主动作为,因地因时制宜进行全民动员,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开展互助自救,涌现了马文龙、陈民腾、张立新、陈鹏等一批先进典型,彰显了革命老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色基因传承。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汛期发生伊始,全镇高线、高标推进防汛应急响应工作。妥善转移险区群众32户104人。灾情发生后,南辛房大桥决堤,镇主要领导率领多方力量,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遇水架桥、遇石开路,为受灾村庄开辟救援通道,转移安置群众1000余人次。洪峰褪去,抢抓时间,全速推进“四通一保”“抢险救援”等工作。两天时间,实现网络通讯恢复;三天时间,打通主要道路,引入配给水源,救助救济、修缮重建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围绕灾后“温暖过冬”,扎实推进水电路气热等民心工程,开展群众房屋修缮及选址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同时,组织辖区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助力民宿企业、檀谷商圈基础设施恢复,借助国庆长假,檀谷开街仪式顺利举办,吸引游客11万人次。
门头沟区大台街道办事处
大台街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体基层干部不顾个人安危,迎洪而上。街道工委迅速确定临时安置点,挨家挨户动员转移群众1728人。街道、社区干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迅速抢修道路,开展自救互救、邻里互助,积极参与到救助弱势群体、协助运送物资、清理受灾家园中。接到救援转移安置K396次被困乘客任务后,身处洪水围困、生活物资紧缺的落坡岭社区居民,在街道干部和社区书记孟二梅的带领下,打开家门,腾出住所,拿出所有粮食、蔬菜。“我们只要有一口吃的,就坚决不能让乘客饿着”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道出了门头沟儿女大爱无疆的胸怀。“爱在落坡岭”,质朴的居民用老区人民的真诚善良,诠释了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落坡岭社区只是大台街道抗洪救灾的一个缩影,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在最危难时刻,以实际行动擦亮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金字招牌。
中国联通北京市门头沟分公司
中国联通北京市门头沟分公司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调度部署下,始终站在抢险救灾恢复通信的最前沿。抢险期间共投入保障队伍39支、人员上千次,车辆35辆,第一时间跟随军队探路保通、保障人民安全。仅用7天时间铺设临时缆200余皮长公里,实现了受灾较重的六镇一街通信信号基本恢复。在恢复通信同时,主动共享资源,开放王平、斋堂局所接收200人次住宿、为属地单位提供储存柴油,为各界抢险人员、受灾群众提供免费充电、免费通话、紧急开机等便民服务。在通信抢通后,把提升门头沟安全韧性水平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修复断缆近2000公里,利用每个周末时间,走进1884户百姓家提升通信服务质量,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国网北京门头沟供电公司
国网北京门头沟供电公司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五通一保”部署,全体电力职工不讲条件、不计成本、不分产权、不舍昼夜,团结打赢了30分钟抢通妙峰山安置点、10小时复电中门寺村、500人决战妙峰山“户户通”等一系列攻坚战,以最快速度实现了复电2天“城区通”、4天“镇街通”、7天“村村通”、9天“户户通”,创造了门头沟抢修复电速度的历史之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门头沟灾后重建工作期间,对国有企业职工闻“汛”而动、紧急驰援表示肯定,6名电力职工代表在现场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慰问和检阅。扎实推进电网灾后恢复重建“百日攻坚”行动,400余名干部职工连续奋战56天,组立电杆3728基,安装变压器146台、断路器151台,架设高低压导线751公里,敷设电缆28公里,73条受损线路、109个村、16个社区供电全面恢复,地区电网于10月9日提前20余天恢复到灾前供电能力,为地区百姓温暖度冬提供坚强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