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对人来说是青春力量无限可能。门头沟的《京西时报》20周岁了,有如人至青春,有幸伴随它走过20载,慨叹之余都是祝福。
2023年,《京西时报》20周岁,已经出报近1800期,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20年前,在门头沟区委党校一间极为平常的办公室里,几位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成了报社初任编辑、记者,他们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样新鲜,而他们从事的事业更像阳光那样明亮,那时候电脑还不是很普及,许多来稿都是手写,编辑们不仅要编辑,还要录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作者给《京西时报》投稿,邮箱和微信想用什么就用什么,网络平台有数字报,随时都可浏览。《永定河》副刊编辑贺京梅老师,特别建立副刊作者交流微信群,每次出报都在第一时间把电子版转发到微信群,供大家分享学习,相互促进,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见面的机会较比通讯不发达的时候减少很多,一个微信群,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更广泛交流,编辑老师贴心。2017年,副刊版面开辟了《节气诗志》板块,每到一个节气,就刊登一首以节气为标题的诗歌,24首节气诗歌让我有了新题材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我的诗歌创作与《京西时报》创刊同频,看似巧合,却是时代赐予的幸运。一个能够着眼基层写作者、让他们在作品还不够成熟之前有演练展示的平台就显得弥足珍贵。《京西时报》创刊,就是造福了一批文学爱好者,为提高自己作品质量,读经典是必修课。李白、李清照、鲁迅、海子、席慕蓉、徐志摩、戴望舒、昌耀、萧红、迟子建、茨维塔耶娃……在他们作品指引和滋养下,在《京西时报》提供的舞台上,感觉自己如鱼得水。
《虹》《风筝》《老榆树的梦》《澄明》《孔雀蓝》《小镇的发廊》《秀秀》《永远的红玫瑰》《桑葚雨》《雪地里的红色火焰》《感谢杏树》《初冬访赵家台老村》《独步莲石湖》《夜宿瓦窑》等诗文陆续发表于时报副刊,继而绽放于《北京日报》《京郊日报》《阳光文学》《草堂》《诗歌风赏》《北京文学》《诗刊》等刊物。这些年一共在《京西时报》发表了多少篇作品,自己都记不清了。很清晰的是,不管编辑老师换了谁,不管报纸如何改版,副刊多年凝结起来的连接作者、读者、编者的文学情怀 一直没有变,我们都始终守住初心,做自己。有《京西时报》,真好!
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收获,收获的成就感会更大激发创作热情,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担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后,近些年作协倡导文学走进校园,在学生心灵播撒下文学爱好的种子,辅导的学生作文不断发表在《京西时报》,时报为业余作者服务,扩大到为孩子文学种子发芽生根提供沃土。
2003年,我只是区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心灵丹青》《时间涟漪》《结庐人境》三部诗集。如果,这算是一点成绩的话,一定必须感谢《京西时报》历任编辑老师对我的帮助扶植。现在,更欣喜地看到又一代年轻作者,正被肯定和扶植,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在《京西时报》熠熠闪光,正描绘着门头沟区文学欣欣向荣的明天。
《京西时报》和我们,未来可期。
- 标题导航
- 独立工矿区获国家转型政策支持
- 门头沟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北京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启动超高清示范园项目建设
- 檀谷冰雪心愿季启幕 点亮冬日浪漫新生活
- 西城非遗走进清水镇
- 纪念门头沟解放75周年
- 门头沟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为甘肃青海抗震救灾捐款
- 门头沟区政府召开常务会
- 读者 作者 编者
- 致敬“永定河”
- 一路走一路歌
- 一棵树
- 晓看红湿处,回眸20年
- 与你相约 遇见美好
- 耕耘的沃土精神的家园
-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 致敬《京西时报》
- 学习进步交友欢喜
- 爱着咱“自家”的报
- 汩汩活水注清泉
- 尺牍情缘
- 杏花消息雨声中
一路走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