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京西时报》走过了20个春夏秋冬。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像一个人的青年时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是多么辉煌而又美好的时光啊。在祝贺《京西时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要说说我与《京西时报》结下的不解之缘了,这当然与自己爱好文学有关……
记得2003年《京西时报》创刊时,我在区委办公室工作,有幸目睹了区委常委会议研究《京西时报》创刊工作的全过程,并将这一议题写进了区委常委会议纪要。时任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的沈强,到门头沟区工作时间不长,就提出创办一份区级报纸的请示,得到了时任区委书记董瑞龙的全力支持。当时,在很多区县还没有区级报纸的情况下,我们区率先创办一个自己的宣传阵地,那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所以与会常委们都举双手赞成。
不久,《京西时报》副刊的编辑老师不知从哪儿得知我喜欢写点小说,就主动向我约稿。谁都知道,区委办的工作千头万绪,就一个字:忙。用五加二、白加黑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当时我想,工作再忙,也要支持副刊编辑的工作,谁让咱爱好文学呢。于是,我就空里加塞,根据同事讲述一个乡村改革开放前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故事,构思创作了一篇短篇小说,叫做《山这边,山那边》,并以“刺格勒”的笔名在《京西时报》副刊上进行了连载。
在以后的日子里,副刊(后改为《永定河》)文学编辑栾海坤、贺京梅等老师或打电话或发微信不断向我约稿,特别是小小说。比如《提拔》《称呼》《拜访》《扶贫》《变化》《请示件》等一二十篇小小说刊登在副刊上,还有散文《虚惊》《路》《纺车》等。特别是在2019年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中,对我这个不会写诗的人来说,简直是赶鸭子上架,但我学着也写了几篇顺口溜,竟然也刊登在了《京西时报》上,新冠疫情期间,还创作了小小说《狗日的病毒》《应聘》等。可以这么说,近年来,我在《京西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不算多,但就小小说而言,应该是最多的。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自己的爱好和努力的原因之外,与编辑老师的支持是绝对分不开的。
《京西时报》副刊《永定河》,从其栏目的设置看,不仅具有政治性、文学性、还具有娱乐性;从内容看,不仅有小说、诗歌、散文,还有历史知识、文学评论等,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颜色搭配合理,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在这里我要说得是,《京西时报》副刊的编辑们为培养小作者,还开辟了儿童栏目《花蕾》,实时刊登儿童诗歌散文绘画习作等,令人耳目一新。如我外孙女,在《京西时报》上发表绘画习作不下七八幅,如《虾与蟹》《媲美》《福》等。
所以我觉得,尽管《京西时报》只是一个区级报纸,但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是一个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全区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先进人物与事迹的一个窗口,还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发表文学作品的园地,同时,也为家乡实现“文化兴区”战略作出了一定贡献。用一句话说,《京西时报》比一些大报文学副刊的质量并不逊色多少。
谢谢《京西时报》副刊《永定河》的编辑老师!祝《京西时报》越办越好!
- 标题导航
- 独立工矿区获国家转型政策支持
- 门头沟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北京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启动超高清示范园项目建设
- 檀谷冰雪心愿季启幕 点亮冬日浪漫新生活
- 西城非遗走进清水镇
- 纪念门头沟解放75周年
- 门头沟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为甘肃青海抗震救灾捐款
- 门头沟区政府召开常务会
- 读者 作者 编者
- 致敬“永定河”
- 一路走一路歌
- 一棵树
- 晓看红湿处,回眸20年
- 与你相约 遇见美好
- 耕耘的沃土精神的家园
-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 致敬《京西时报》
- 学习进步交友欢喜
- 爱着咱“自家”的报
- 汩汩活水注清泉
- 尺牍情缘
- 杏花消息雨声中
致敬《京西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