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光
农历乙未羊年已经到了。感觉只是转瞬间的事情,自己就已从孩提时代步入了中年。京西地区过年也有自己的年味儿,我很怀念儿时的年味儿,那里面有浓浓的情、淳淳的意,给我留下了许多欢乐和幸福的记忆。
小时候,刚一进入腊月,年味儿就浓了,孩子们更是天天盼着过年。人们忙碌了一年,虽然生活还不富裕,但是好好地过个年对于每户人家来说都是头等的大事儿。
每每进入冬季,村街上卖蒜的小商贩便多起来,村人就会围拢去挑选购买。白皮儿的、紫皮儿的,人们总是喜欢将那些蒜头饱满、蒜瓣大的买回家。腊八一到,家人闲下来的时候就把蒜剥好,放到陶瓷或玻璃器皿里,倒满食醋,过一个星期蒜泡绿了,就可以吃到香脆利口的腊八蒜了。腊八粥也是要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熬,到了这天晚上,祖母或母亲会浓浓地熬上一大铁耳朵锅腊八粥。大米、小米、江米、绿豆、红豆、红枣、莲子、核桃仁、花生米等,不能少于八样原料,铁锅小火慢熬,忙了一天的家人到家能惬意地喝上满满一大碗腊八粥,嘿!别提那个香了。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到了这个时令,村街上就会来卖关东糖的小贩。他们或推车或挑担,一进村口的灯阁,吆喝声下,引得一群孩子都围拢过来。那时生活苦,卖关东糖的到来就成为了村里孩子们的节日,甜甜的关东糖嚼在嘴里,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幸福的生活。
离除夕越近,各家各户都开始为新年准备年货了。到了年跟儿,除了卖掉家饲养的一头猪、两只羊等换些钱来贴补家用,自家里往往还要宰杀一头半头的家畜准备过年。小时候,我就曾经看过祖父杀家养的猪过年。磨豆腐、摊咯吱也是京西人家过新年常备的,那时候村里的许多家庭都有石磨石碾子。快过年了,我家西屋的火炕头就会摆上自家的那盘小石磨。祖母或母亲事先在大盆子里将黄豆泡上一个星期,泡好的黄豆,膨胀饱满,个儿个儿吸足了水。祖母就盘腿儿,往炕头上一坐,一只手用一个小勺儿把盆里泡好的黄豆,往小石磨磨眼儿里崴,另一只手握住磨把儿,用力转动。不大工夫,乳白色的豆浆就从石磨的接面处溢出,流到四周的磨槽里,积多了,就会沿着磨嘴流到下面的水桶里。后来我和妹妹就替祖母摇磨。每到年根儿,放学回家,我俩总是往小石磨边儿一坐,一人一只手握住磨把儿,共同用力,小石磨就吱啦、吱啦地转起来,看着源源不断流出的豆浆,我们开心极了。磨好的豆浆,会被祖父放在水桶里不停地搅拌,加入适量的热水,然后用盐卤点,用屉布过滤,包好挤压,就做成了美味儿的豆腐。有一些黄豆浆,再掺入绿豆浆、玉米面等,调成粘稠的糊状,拿大勺子崴着,用小铛在火上摊咯吱,就像现在大街上摊煎饼的样子差不多。摊好的咯吱晾在屋内自家的大笸篮上,过几天八成干了,就把这些切成一寸多长半寸宽的条状,就成了京西农村常见的咯吱了。吃的时候,油炸、熬菜,可香呢!杏板儿、假肉(用土豆、白薯、倭瓜、红枣做的一种蒸糕,很像肉的形状颜色)、水果杂拌、肉皮冻、炸黄面饺子、炖肉、炖排骨、炖鸡等也是常自备的菜肴。到了年跟儿的最后几天,各家各户除了自制的年货菜肴外,还要到集市、菜市场去购买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什么的。
对于那时的我们孩子来说,最最期盼的是由家里大人带着去买新衣服、新鞋和鞭炮了。那时的服装样式花色不多,按现在的眼光看,有的甚至老土,可是新崭崭的衣服和鞋子穿在身上,心里就是美滋滋的,挡也挡不住,不到除夕那天还舍不得穿上呢。
除夕白天是贴春联的好日子,贴春联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京西也有这个传统。拿着裁好的红纸找到村里那几个上过私塾毛笔字写得又好的老先生,写上一副吉祥端庄的好春联,往当街门口上一贴,家家户户如此,烘托着喜庆红火的年味儿就越发浓了。眼下的春联,手写的少了,街上卖现成的春联印刷品,还有印着秦琼和尉迟恭图案的门神及其他诸如“出门见喜”、“出入平安”等的条幅。
除夕晚上的团圆饭是每个家庭一年中的重要时刻,也是一家人聚得最齐的时候。小时候会早早地换上了新衣服等着吃团圆饭。天擦黑了,一家人终于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一张大八仙桌子已摆得满满当当,菜肴酒食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次,平素吃惯了窝头咸菜大白菜的我来说,口水早就在嗓子眼咽了好多次。动筷子前,我们孩子要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大人们不免会发出一两句感叹:“又一年了,去年过年好像就在昨天呀!我们都老了!”
点除夕灯笼也是那时候孩子很喜欢的一项过年活动。灯笼多是用皱纹纸做的,可以折叠,有筒状的、球状的、六角形的……红的、粉的、花色的,五彩斑斓。在灯笼的里面点上一根小蜡烛,上面挑个小竹棍儿,打着走街串巷地玩儿。除夕夜,满街的灯笼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有意思了,现在几乎看不到了。鞭炮声随着夜的加深慢慢地紧起来,各种烟花照亮了夜空,过年的气氛浓得稠稠的。玩儿够了,回到家还要守岁,要坚持到过了子时零点才能睡觉。那时各家还没有电视,串串门、打打牌、说说话,等着时候。临近零点,一家人来到院子里放鞭炮、烟花,叔叔、哥哥点捻子,我们在一旁观看。村里的鞭炮声也随之骤响,像炒豆一样,密集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新年到了!村里的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
一觉睡到大天亮,母亲叫醒我们起来吃新年的第一顿饺子。肉馅的、素馅的都有,占着腊八醋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儿。大年初二各家就开始串亲戚了,孩子乐意跟着去串亲戚,那时会得到五毛到两块不等的压岁钱。许多亲戚一年就见这么一次,去了彼此都可亲热了。家里也会陆续有亲朋来拜年,祖母会一直在家迎候。
放过“破五”的鞭炮,就盼着正月十五看灯会了。到了傍晚,各种彩灯亮起来,人们欢聚在一起赏灯、品灯,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图景。记得最深刻的一次,十五的花灯沿马路两边的电线杆悬挂绵延八余里。那天,我们早早地吃完了元宵,一家人一起走着去看灯会。到了三家店水闸,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就会集得越来越多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我第一次知道了课本里学过的什么叫摩肩接踵、往来熙攘。花灯的种类繁多,花鸟、动物、戏曲、人物、亭台楼阁等样式应有尽有,旋转的、部分动的,闪灭的、长明的,还有带灯谜的。每盏花灯都有着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精美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们或驻足细看或边走边欣赏品评,气氛和谐而热烈。花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日子红火,前程光明。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 标题导航
- 筑牢防火“安全网”超常布控不放松
- 宝宝闹元宵
- 修复“失明”灯
- 铁肩担道义 巾帼谱辉煌
- 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地区和谐稳定
- 区政协召开2015年党派协商会议
- 春季干部培训班开班
- 春风送暖农家女科技服务进乡村
- 小志愿者照亮孤寡老人晚年
- 学雷锋志愿服务在行动
- 图片新闻
- 政府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 我区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
- 上半年公务员考试录用面试工作开始
- 61696156春节受理市民诉求2055件
- 区农业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
- 用诗歌记录童年故事
- 斋堂中心小学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
- 城幼小朋友和社区居民一起闹元宵
- “悦读时光”享受阅读乐趣
- 促我区中学教师竞赛获佳绩
- 大峪中学山谷合唱团加入金帆艺术团行列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正式成立
- 区义工联雷锋日见真情
- “3·15”质监知识
京西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