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霍丽娜 孟婕
2013年10月14日,区检察院提讯现场,一位少年目光冷漠,充满敌意。他叫王京(化名),当检察官问到他家庭情况时,他一言不发,继而闭上了眼睛。“他才16岁。”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的检察官思忖着:“生活到底在他身上留下了什么样的烙印,让他对一切都充满怨恨?”
无家“黑孩”幸遇老师“妈妈”
因为是超生儿,没有户口。3岁时父母离异,7岁时母亲意外身亡。父亲再婚后,小王京由亲戚代为照料。这一切都让王京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灰色。
直到上幼儿园时,王京遇见了张巩(化名)老师。张老师了解到王京的情况后,对王京悉心照顾。王京放学没人接时,张老师就把他带回自己家,又做饭,又教学字,还哄王京玩耍。后来,王京母亲一忙时就将王京送到张老师这里。王京母亲去世后,他找到张老师家,一进门就抱着张老师的腿嚎啕大哭,再也不愿离开。从此,张老师收留了王京。这一留,就是7年!“当时孩子没人管,我再不管,他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张老师回忆道。
当时,张老师家生活并不富裕,女儿正在上学。日子最拮据的两年,因为爱人单位停产,张老师一家月收入仅有1000余元。虽然王京父亲断断续续给过一些生活费,但根本不够孩子的花销。对此,张老师毫无怨言,她说:“我把王京当成自己的儿子,不给钱我也要养他。”
王京在张老师家找回了家的温暖,他一直亲热地叫张老师“妈妈”,称呼张老师爱人“爸爸”,喊张老师女儿“姐姐”。小学三年级时,王京写了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作文,得了全班第一名。他站在讲台上骄傲地朗读道:“当我感冒输液时,是她坐在我的身边照顾我,是她……张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检察官千里取证查明出生日期
王京上初中时,她父亲从张老师家接走了王京。长期的隔阂让父子俩成为了一对沉默寡言的人。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王京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少年”,开始抽烟、喝酒、逃学,最终因参与盗窃被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面对这样一个躯体年轻、心灵残缺的少年,检察官们以坚定的决心和无限的耐心投入到教育感化挽救中。检察官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王京的实际年龄,尽管王京的父亲记得王京已满16岁,但没有户口或其他证据证实,而是否年满16周岁关系到王京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一定要查清!怎么查清?检察官们立刻想到了出生证明。但王京父亲仅知道王京出生在福建,没有福建亲属的任何信息。查找工作陷入了大海捞针。检察官们没有放弃,她们多次走访王京家的街坊四邻,了解到了王京姥爷的姓名发音和居住的县城。靠着这些零星线索,检察官们对公安机关提供的上百条信息一一排查分析,最终确定了王京姥爷的具体地址。2000多公里的路程,26个小时的辗转,检察官们匆匆赶到福建,直奔当地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检察官们找到了王京姥爷,确定了出生医院。因为时间比较长久了、经办人员更迭,检察官们8次往返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间,才查到了王京的生育档案。拿到出生证明后,检察官们又马不停蹄赶回北京。著名的福建客家土楼近在咫尺,检察官们却无暇一顾。当检察官们拿着出生证明和亲人照片给王京看时,看着生育档案里自己的小脚印,王京冷漠的脸第一次缓和下来。看着照片,他的眼眶红了:“我三四岁时见过姥姥姥爷,他们的模样一直印在我心里,一点儿都没变!”
不起诉帮教考察挽救失足少年
考虑到王京是未成年人,犯罪数额不大、情节轻微,具有悔罪表现,特别是张老师一家仍愿接纳王京,具备监管条件,检察官们决定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如何让王京真正认清自己、改过自新,成为摆在检察官们面前一个新的课题。
区检察院自2012年被北京市检察院确定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试点单位后,积极探索涉罪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及监督考察工作,与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多元化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其中,与驻区部队建立的“扬帆军检观护基地”,就是通过军事化训练的方式来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锻炼其意志,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慎重考虑,区检察院决定将王京送到这里进行教育。
不良的交友圈使王京沾染了散漫、浮躁的习气。自他进入基地起,检察官们就担心他能否适应部队生活。不出所料,第一天晚上,教官就打来电话,说王京闹着要回家。检察官一边让教官密切关注王京的情绪变化,一边立即联系王京一向信任的“姐姐”——张老师的女儿安抚他。王京情绪终于慢慢平复下来,并同意留下继续军训。次日,恰逢王京17岁的生日,检察官们带着张老师一家前去看望。当检察官们拿着生日蛋糕出现在王京面前时,王京当场失声痛哭,哽咽地说:“17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过自己真正的生日!”检察官们抓住机会教育道:“你已经是男子汉了,虽然从小没了妈,但张老师一家与你无亲无故,却不计回报地养育你、爱护你这么多年,就是现在也没有放弃你,你要懂得感恩,要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不善言辞的王京流着泪,默默地将第一块切下的蛋糕放到了张老师手中。
之后,再问王京还要不要离开部队时,他响亮地回答:“我能做好,我不走!”从当天下午至第4天考察结束,王京一直刻苦训练,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方正,军姿站得像松树一般挺拔,口令喊得干脆响亮,训练科目个个完成得出色。教官们评价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最终,区检察院依法对王京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案结事未了帮助改过少年回归社会
案子虽然结了,但检察官并未不诉了之,而是想尽方法拂去王京心中的污尘,让他顺利回归社会,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童年的不幸遭遇,使王京变得敏感和脆弱。检察官们依托与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建立的心理观护基地,联合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王京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重建回归社会的信心。3个月后,检察官在不起诉跟踪回访中得知,王京已经能在“姐姐”的公司中从事部分勤务工作。当谈到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时,王京展露出自信的笑容。在一份《思想汇报》中,他这样写道:“昔日的生活是怎样过来的,许多人会说,在学习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但我不一样,我觉得自己很特殊,我总觉得生活很苦、很烦恼,其实我没有细心去观察生活。现在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太阳,欣赏到了不一样的夜景,听到了不一样的汽车轰鸣声,我觉得生活其实很简单,很有情趣,我期盼着明天的到来……”
监督考察、跟踪帮教使王京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但户口问题却仍是困扰王京和张老师一家人的心结。检察官们深知:没有户口,王京既无法继续上学,也很难找到正式工作,连学习驾驶这类谋生技能也不可能。可以说,户口问题一天不解决,王京的心一天不踏实,其真正融入社会的难度也会一天天加大。为此,检察官们在结案后四处奔波,依据调取的出生证明,多次联系公安、计生部门和村镇等,帮助王京申请办理户口,仅村镇就跑了近10次。目前,申请落户程序尚在进行中。
【后记】
善良的张老师一家的故事,也在检察院传诵着。农历马年春节刚过,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晓闽委托未检处检察官给张老师捎去500元钱,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并表示检察院一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事情发展到这里,令人感慨之余,也不禁令人反思:一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一个普通的家庭,用超越血缘关系的母爱,用自己并不丰裕的收入,承担起了抚养王京的重任,但类似王京这种“有家难回”或“无家可归”的迷途孩子,是否都能幸运地遇到好心人?无辜的“黑孩”谁来管?我们的社会、政府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希望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 标题导航
- 我区推出廉政动漫宣传片
- 区领导听取我区规划实施评估阶段成果汇报
- 让教育踏上快速发展的“风火轮”
- 我区召开惠民型煤方案落实工作会
- 区政协委员视察采空棚户区改造建设工作
- “接通线”听意见 真落实
- 箱外垃圾扰路人
- 王平镇万寿菊长势良好
- 城管加大力度查处违法行为
- 我区积极做好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和跟踪服务工作
- “京西门头沟”政务公众微信账号正式开通
- 区医院成立早期肺癌筛查诊治中心
- 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奉献爱心
- 区红十字会募捐方式:
- 永定镇11村与信托公司签订“富民5号”
- 区妇联组织“专家服务月 妇女学技能”活动
- 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
- 图片新闻
- 区义工联参加法律实务培训
- 区义工联获特色党建品牌评比二等奖
- 区义工联参与民政局组织的党建交流活动
- 龙门新区六区积极宣传节约用水
迷途少年重获新生“无家”孩子幸得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