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孟琳
无照经营行为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其经营者被群众视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这个名号就像一把保护伞,为无照经营者遮风挡雨。
那么,什么是“弱势群体”呢?
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统称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被分为两类:由于年龄、疾病等原因形成的被称作生理性弱势群体;由于下岗、失业、受排斥等社会原因造成的被称作社会性弱势群体。多年来,部分群众潜意识地把无照经营者称作“弱势群体”,呼吁相关部门给予其生存空间。然而,据区域性调查,时下的无照经营者,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人员组成。
一部分人是因为身体残疾或老无所依,这些人占极少数且多是外来人员,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社会保障,而不是让他们拖着或残缺或病重或年迈的身体以此为生,他们需要的不是生存空间,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保障。面对他们,执法者多是劝阻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寻找合法市场,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第二部分人就是那些不愿意被束缚,厌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选择自己做老板的经营者。由于无照经营成本小,利润高,且时间、地点自由,成为了很多人创业的首选。人们习惯于以工作的体面程度来衡量收入水平,其实工作体面与挣钱多少不能完全成正比。因此,一些年轻人把经商当做一种生活体验,开着中高档轿车兜售商品,完全不顾其行为是否合法。这些人遇到执法部门时,就假借“弱势”寻求开脱,同合法经营者争抢利益。
第三部分人就是那些因下岗、失业或者没有特长的外来务工者。他们有正常的劳动能力,但由于别的工作需要较大投入,或者较强的体力劳动,这些人员本来有能力寻找合适工作自食其力的,为了轻松获取利益,也打着“弱势”的牌子,赢得群众的支持。
例如,很多人认为,黑车司机多是本地下岗职工,因生活所迫拉黑活。“拉黑活”作为无照经营行为,依法是要被处罚的,但又因其“弱势群体”的身份被一些群众支持。相关部门依法打击非法运营,反而遭到群众的反对,群众认为“不该管”,但有谁想过,那些承担着高额份儿钱的出租车司机们又有几个不是下岗、失业、生活困难?“黑车”侵害了他们的利益,抢占了他们的市场,挤压了他们生存的空间。黑车泛滥的地区基本没有出租车的身影,这些合法运营者的利益谁来保护?难道他们就不是弱势群体吗?反观有不少黑车司机拿着一份工资,再利用业余时间拉活,但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这是他们惟一的工作、惟一一的收入来源,到底谁更加弱势?
可见,部分群众对弱势群体的认知出现了偏颇,造成了盲目的同情和错误的舆论导向,使广大自诩弱势的无照经营者认为其行为是合法的,致使执法工作陷入僵局,正常合法经营利益受损,以及城市环境秩序脏乱。
虽然无照经营与其他经营方式无异,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用以谋生和改善生活。但是,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其违法,其行为切实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影响了城市正常秩序。然而,当城管部门执法时,即使你态度和蔼、方式柔和,说服力强,但你要砸人家的饭碗,人家能干吗?如果对方屡教不改,执法者一味地说教能起作用吗?不起作用怎么办,处罚,触动经济利益了,于是矛盾产生了。实际上,作为城管队员迫切希望有治本的有效措施,这样可以减少成天的“拉锯战”。
事实上谁都知道,完全治本是不可能的,有效治理倒是可以做到的,但这绝非一两个部门能解决的,需要社会齐抓共管,需要群众提高认识,需要全民积极参与。一要顶层设计,科学建设城市。相关部门在规划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时,根据实际设置配套市场,不留后遗症。二要高位协商,升级配套市场。相关部门对一些城市建成区,结合实际升级配套市场,增强群众生活需要的承载能力。三要积极创新,开办临时市场。相关部门在条件适合的小区开办“菜篮子直通车”,或者便民点,满足时下群众的生活需求。四要全民参与,抵制无照经营。一些看似便宜、份量充实的无照经营物品,其实经常缺斤短两,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怎么样,无照经营这个现象,看似平常,是不是也很复杂呀!一些本不弱势但总是以“弱势”自诩的无照经营者,是可爱还是可恨呢?
- 标题导航
- 我区推出廉政动漫宣传片
- 区领导听取我区规划实施评估阶段成果汇报
- 让教育踏上快速发展的“风火轮”
- 我区召开惠民型煤方案落实工作会
- 区政协委员视察采空棚户区改造建设工作
- “接通线”听意见 真落实
- 箱外垃圾扰路人
- 王平镇万寿菊长势良好
- 城管加大力度查处违法行为
- 我区积极做好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和跟踪服务工作
- “京西门头沟”政务公众微信账号正式开通
- 区医院成立早期肺癌筛查诊治中心
- 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奉献爱心
- 区红十字会募捐方式:
- 永定镇11村与信托公司签订“富民5号”
- 区妇联组织“专家服务月 妇女学技能”活动
- 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
- 图片新闻
- 区义工联参加法律实务培训
- 区义工联获特色党建品牌评比二等奖
- 区义工联参与民政局组织的党建交流活动
- 龙门新区六区积极宣传节约用水
说说无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