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与张家口市同属大京西、同属永定河流域、同属古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融合地带,两地人相亲、土相连,响应中央号召,践行国家战略,实行协同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门张协同发展,京西民俗文化可锦上添花。
一、民俗文化的社会性与地区性
何谓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何谓民俗事象?即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诸领域民俗现象和活动。何谓民俗文化?即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的文化事象的总称。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基层文化,是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事象,这些事物和事象既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里,也表现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其中,包括了代代相传的信仰、风俗;包括了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还包括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俗事象、民俗文化产生于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但始终受一定的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民俗文化在流传中具有传承性及变异性的特点,具有导向、整合及凝聚的功能,还表现出社会性、民族性、地方性、阶级性、全人类性等特征。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习”;局部地区“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习”,是民俗文化民族性、地区性或地方性的表现。有些民俗事象,只产生、传承于一乡或一村,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但是其意义和价值并不小,借用一句话说,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地区的民俗文化,因历史悠久而深厚,因地域特殊而丰富。
二、京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民俗文化是与历史、地理和经济有着密切关系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永定河流域京西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如果说,门头沟区斋堂镇前桑峪村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的人股骨化石不足以反映当时的古人如何生活的话,那么阳源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现的众“古人”围吃一只古象的情景,与桑峪村相邻的灵水村“秋粥节”(各家拿来杂粮、柴禾,用一口大锅熬成粥,大家同喝)似乎有着某种跨越时空的内在联系。近年火热的蔚县“拜灯山”、“打树花”与门头沟的“转灯场”、古幡会也似乎是在正月十五这个重要的民俗节日遥相呼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同在正月十五“上元节”进行,则表现出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北京西部地区(即我们所说的大京西),按著名学者、民俗专家赵书先生所讲,在“地形区域上,是(华北、北京)平原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点;在人文景观上,是长城与运河的交汇点(京西地区为内外长城与永定河的交汇点);在民族构成上,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民族的交汇点;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点。”这几种“交汇”造成了古今北京及京西天人合一、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怀和卓尔不群的高贵气质。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原因,京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兼容性。例如:门头沟区的大寒岭,原称大汉岭,据说是汉与匈奴交界点,但当地百姓则称其为“大(音代)和岭”;岭东千军台村人讲与北京话相近的京西话,岭西吕家村讲斋堂话。而两村相距不足五公里。再如,以玉米面加小米面加水和成浆,用黄儿铛摊烙出来的一种中薄边厚的圆饼,有人称之为摊黄儿,有人称之为锅翻儿。岭东至天津,将这种饼烙好后放上菜馅对合成半圆状;而岭西至张家口则不加馅,直接食用就着菜吃。诸如此类的民俗事象,也举不胜举。
民俗文化与人口文化也有关联。例如门头沟区清水镇,因与斋堂镇同在斋堂川,即斋堂清水河流域,人们都以斋堂话为主要语言。又因为与北京房山区、保定市涞水县和张家口市涿鹿县为邻,婚姻和移民交往较多,对民俗亦有一定影响。百花山北麓的黄安坨村,即毛主席曾对中长期规划做出过批示的黄安坨村,老户任姓来自百花山南麓山下的秋林铺,语言基本保留;来自斋堂一些村庄的老户,保留了斋堂话;因同居一村,生活习惯则基本融合。天河水村(包括胜利村)的人口来自于房山区大石河流域的一些村庄,因而保留了房山语言和生活习俗。近些年来,涞水县镇厂(今称九龙镇)、三坡(即野三坡)地区有一些姑娘嫁过来,把老人死后出殡用棺罩,在清水地区流传开来。这说明,有些民俗文化是可以跟着人口迁移而流动、传承或发展的。有人说,斋堂川里,有些民居建筑的风格,具有山西文化元素,其实是一些蔚县、涿鹿瓦木匠过来参与建筑的结果。
三、京西民俗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
民俗文化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人生礼俗(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中的讲究)岁时节令、庙会活动、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大项,只不过有的地方很全面,有的地方缺少其中一项或几项。就京西地区而言,这些大项都具备,但具体到某个区县或乡镇可能有所不同。每个大项在不同地区的成因,是相对复杂的,除了历史、地理、民族等元素外,还受人口来源、构成、迁移等多种元素的影响,此即民俗文化的多元性。每个大项中的中项或小项(例如岁时节令中的传统节日,属中项,再具体到每个节日,即为小项),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此即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京西地区尤其明显。
赵书先生在讲述北京历史文化特点时讲道:“五朝帝都四朝少,五大宗教四城绕;五方杂处四季好,五行相克四方找。”
其中,“五朝帝都”指的是辽金元明清;“四朝少”指的是除明朝外,辽金元清四朝都是少数民族掌权,即辽契丹、金女贞、元蒙古、清满族;五大宗教指的是佛、道、回(伊斯兰)、天(主教)、基(督)五教,其实还可以加上儒教,如蔚县重泰寺即“儒释道”三教同奉;“五方杂处”指的是人口来自四面八方;“四季好”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至于“五行相克四方找”则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在东南西北四方均有具体体现。京西地区又何尝不是如此,且历史更为悠久,地形更为复杂,古今民俗活动更为活跃,人口来源和结构更为繁杂。因而,民俗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更强。
四、门张协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中国传统村落——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历史上以产煤为主业,几年前煤矿关停后,面临经济困境。门头沟民俗协会几位同志在深入采风调查基础上,认为该村虽有不少老民居建筑及寺庙,但旁邻有以明清古民居著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论军事历史文化,又比不过“内三关”长城沿线的军户村柏峪,结合其革命战争年代曾有近50名青壮年参军,烈士达到18名及抗战期间“黄岭西排”等光荣历史,提出“红歌唱响黄岭西”之创意,在区文委帮助下,组建了“红歌队”演出,游客纷沓而至,仅半年准备,因国庆节前后“订单”太多,就不得不提前开门接待了。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说明门张地区发展京西民俗文化旅游大有可为。因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村为点,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村。
将一些古村落风貌保存较好,民居古建较多及寺庙、戏楼、堡门、过街楼尚在,民风淳朴或民俗文化有特色的古村,打造成为特色民俗或历史文化村,使其成为一个景点,就像门头沟爨底下、灵水、黄岭西,蔚县北方城、南留庄、代王城镇石家庄村那样。
(二)以“城”为点,打造特色“古城古驿”。
将一些古城、古驿站风貌保存较好,如怀来鸡鸣驿、镇边城、蔚州代王城,门头沟沿河城等,尽量保存古城风貌,使其成为旅游景点及接待站点。
(三)以保存某特色民俗事项的村为点,重点打造该项民俗文化景观。
如蔚县暖泉镇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的“打树花”,上苏庄的“拜灯山”,宋家庄的剪纸文化,门头沟琉璃渠的琉璃文化,千军台庄户村的古幡会等。关键是将以节庆为主的民俗事象转化为“常态”景观,将特色技艺产品为主的“非遗”项目转化为参观技艺与旅游商品相结合。
(四)以店、站、户为点,开发特色民俗接待。
以门头沟清水“小百花”和延庆“豆腐宴”为例,突出民间民俗饮食文化,使其成为品牌,吸引“特需”食客;在古今交通节点上,开辟一些具有“驿站”文化特点的接待站,可以名曰:XX驿站;推广一批既有特色、又符合“标准”的民俗接待户。
(五)抓好连线建设,将上述各点及其他景区景点有机相连。
利用好公路交通或古道路线,将京西地区各景区、景点、接待点串连起来,并相互推介宣传,发挥大景区效应。
(六)协同举办各种民俗活动,以活动带动旅游。
即在整合京西文化资源基础上,推出一批“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如正月十五文化节、山乡戏曲花会文化节或演出季、京西特色美食节、走古道看古城古堡古村体验游、“非遗”文化大集等活动。通过事前和沿线宣传,吸引大批游客。
(七)建设一批民俗风情园及文化创意产业。
充分利用京西历史地理民俗文化和公园资源,打造一批专项或荟萃民俗风情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园紧密结合起来,将文化装入公园,将公园变成文化展区。例如:浑河桑麻园、百花百草园、五谷农耕园、非遗集萃园、古城古堡古村浓缩园、剪纸一条街、京西美食一条街、山乡戏曲一条街、山乡戏曲大剧场,等等。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如涿鹿之战动漫、泥河湾先民活动动漫等,吸引儿童前来观看,带动家长游客及消费。
(八)大力加强民俗文化宣传、包装工作,开发一批民俗文化产品。
一是在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媒体及传媒方式,广泛宣传京西民俗文化,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教于中。
二是对民俗文化景区、景点进行文化包装,包括建立当地民俗文化展室,制造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
三是编写、印制一批京西民俗文化图书,既是文化宣传品,也是旅游纪念品,可形成多套系列丛书。
四是加强对“非遗”项目传承人、民俗文化人的保护和利用,并以此推动京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及人才培养。
五是组织力量,绘制京西民俗风情大图或长卷,宣传打造大京西民俗风情景区。
总之,我们要将京西民俗文化资源重视起来,保护和利用起来,为门张协同发展锦上添花。
(《门张协同-----发展文化线路旅游产业》论文选登。原文6500字,有删节)


- 标题导航
- 我区召开旧村改造设计方案会
- 今年我区计划安排五大类94项重点工程
- 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
- 中小学生有了健身房
- 区政协委员到区检察院视察
-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
- 2万村民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 发展合作社 做大乡村旅游
- 投资千万元 守护百姓“健康梦”
- 说说“普惠金融”
- 区旅游委拟建旅游行业协会
- 区政务服务中心去年接件超15万件
- 区工商开展重点地区房地产户外广告专项检查
- 对加强户外广告监管的一点思考
- 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
- 群众家门口捐赠献爱心
- 多措并举 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队伍
- 区政协委员助力地区发展
- 全区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7.7%
- 我区成立人民调解协会
- 龙泉邮政所开业 百姓纷纷点赞
- 区交通局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 三项举措推行社会观护员制度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 清水派出所热心帮助群众获赠锦旗
- 后立遗嘱要件不全遗产全归保姆
- 我区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渣土行为
- 开展对烧结砖监督检查
- 加强冬季工地管理
- 斋堂镇举办法律专题培训
- 铤而走险伪造交易虚开发票终被追责
- 保健品宣传陷阱多保持理性谨防上当
- 为思想插上翅膀助力雏鹰飞翔
- 塑形健身班让学生远离肥胖
- 区小学班主任成长工作室启动
- 引进 改革 创新 优质
- 国学体验敬师学礼
- 关于受理申报2015年门头沟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的通知
- 发挥医学学术交流作用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 巧手教师曹正阳
- 京剧声声展国粹
关于民俗文化与门张协同发展的思考
门头沟文联民俗协会 安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