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雨
这儿两年,棚户区拆迁改造中的许多百姓群众,陆陆续续迁回新建的楼房里。大家住进楼房后,就没断了七嘴八舌谈感受。有的说,往后再也不用去那儿夏天又脏又臭、苍蝇漫天飞、冬天冻屁股的旱厕了;有的说,老哥儿几个再想聚一块儿喝几口儿,打个牌下个棋啥的,啥天儿都挡不住了,楼上楼下一招呼就能凑起来;有的说,这回有“两气儿”(指暖气、天然气),就再也用不着弄煤弄柴火烧炉子、烧土暖气了。
老百姓心里的杆秤儿就是准。
门城这块儿不大的“平原”,不仅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原北京矿务局门矿、城子煤矿等工矿企业生产基地,还是广大市民居住最稠密的区域。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年,居住在这片区域的广大市民,既为日新月异的生活喜悦赞叹,也为长年弄煤、烧炉子做饭取暖挠头。特别是居住了四五十年低矮简陋平房的广大市民,都企盼着早一天改变烧煤做饭、取暖的条件。
笔者在平房居住了30多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家有60年代前在煤矿上班的,好歹还能享受矿上卖的价格便宜些的“煤条”,做饭取暖问题多少有些保障。而享受不着这种“待遇”的百姓家,就得去区属煤场、乡镇煤窑买煤,或者去煤矿捡煤,到山坡、树林子里拾柴火。那年月,老百姓家做饭、取暖全靠一个火炉子,有的农村人家搭个烧玉米秸、树枝子的火炕。我童年时,家里烧过有火炕那种地炉子,那个地炉子火炕是父亲搭的。地炉子的炉面和地面持平,砌在火炕前头,炉子前边是个掏炉灰的炉坑。冬天几个月,地炉子不仅可以做饭烧水、烤白薯,炉子的高温通过风门进入火炕,还把土炕烤得热乎乎的,家人天天能享受火炕的温暖。如今回想起那种地炉子火炕,真的是事半功倍、省事省钱、一举两得。不过,地炉子只能冬季用,夏天还得用普通炉子。
门头沟地区老百姓烧的煤,大部分是本地煤矿或煤窑的,即便有些人捡煤、扫煤末儿,也是到附近的煤矿矸石山、井口那些地方。“文革”初期那几年,有的百姓捡破烂、割山草,卖给废品收购站、奶牛场,弄点儿零花钱;有的去煤矿矸石山捡煤,甭管捡多捡少,煤块儿煤末儿,好歹捡点儿就能烧两天,屋子里就有热乎气儿。
多少年来,靠买煤过冬的百姓家庭,为了冬仨月不再弄煤,一般都是九十月就把煤买回家了。当年买回家的煤,普遍是混煤,就是煤块儿煤末儿混在一起,所以先要过筛子。筛出来的煤块儿,大一点儿的砸成鸡蛋大小,单放在一起;煤末儿掺上黄土加水和好,成煤球,或者摊成煤饼子,干了单放一起。说起煤球,有的人是用小铁勺一勺一勺地弄;有的直接用手攥。后来不知谁发明了一种五六个煤勺连成一排的煤勺,弄煤球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再往后有了机器生产的煤球、蜂窝煤,部分人家就不再自己弄煤球、摊煤饼子了。一家人利用周末筛煤、砸煤、弄煤球、摊煤饼子、劈柴火,该搪炉子的也提前搪好炉子,不光弄得脸黑手脏,累得腰酸背痛,若赶上个阴天,煤球、煤饼子还干不了,更担心夜里下雨。
如今,用炉子的家庭越来越少了,火炉子、火盖儿、烟囱、拔火罐、炉箅子、火通条(也叫火筷子)、煤勺儿、煤筐、铁簸箕、煤铲子、铁壶、水汆儿等,也逐渐被淘汰了。但是,岁月的记忆里,永远留存着那段寒也炉火、暖也炉火的故事。
- 标题导航
- 我区召开旧村改造设计方案会
- 今年我区计划安排五大类94项重点工程
- 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
- 中小学生有了健身房
- 区政协委员到区检察院视察
-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
- 2万村民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 发展合作社 做大乡村旅游
- 投资千万元 守护百姓“健康梦”
- 说说“普惠金融”
- 区旅游委拟建旅游行业协会
- 区政务服务中心去年接件超15万件
- 区工商开展重点地区房地产户外广告专项检查
- 对加强户外广告监管的一点思考
- 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
- 群众家门口捐赠献爱心
- 多措并举 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队伍
- 区政协委员助力地区发展
- 全区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7.7%
- 我区成立人民调解协会
- 龙泉邮政所开业 百姓纷纷点赞
- 区交通局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 三项举措推行社会观护员制度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 清水派出所热心帮助群众获赠锦旗
- 后立遗嘱要件不全遗产全归保姆
- 我区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渣土行为
- 开展对烧结砖监督检查
- 加强冬季工地管理
- 斋堂镇举办法律专题培训
- 铤而走险伪造交易虚开发票终被追责
- 保健品宣传陷阱多保持理性谨防上当
- 为思想插上翅膀助力雏鹰飞翔
- 塑形健身班让学生远离肥胖
- 区小学班主任成长工作室启动
- 引进 改革 创新 优质
- 国学体验敬师学礼
- 关于受理申报2015年门头沟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的通知
- 发挥医学学术交流作用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 巧手教师曹正阳
- 京剧声声展国粹
炉火冷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