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伊始,国际古道联合会、京西古道文化发展协会、北京乡村秀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万人徒步游古道”大型活动在京西拉开了帷幕。1月10日,由50人组成的“京西运煤进京古道探访”之旅踏上了征程。
玉河古道是京西古道西山大道的中道。东起麻峪,过永定河到圈门,上峰口鞍,经十字道到达过山总路王平口与西山大道汇合,全程约40华里。玉河古道在旧时一直是北京城区通往西部山区及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的重要通衢之一,而它显出最有价值的时期应当自辽代算起直至民国初期。元代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中有载:“城中内外经济之人,每年九月间买牛装车,往西山窑头载取煤炭,运至城下……”明代陈子龙的《明经世文编》中也有记载:“今京城军民百万之家,皆以石煤代薪。”要想把西山腹地的煤炭运送出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傍着永定河而行的西山大道,但是这条路每到永定河涨水就很难行走;另一条就是玉河古道,这是旱路,不受任何季节的影响,可谓是全年候。可以说,现代化交通工具出现之前的千百年中,玉河古道担当着运输煤炭出山的重要使命。在古道旁生活过的老人们描述过这样的情景:每天都有成队的毛驴、骡子、有时也有骆驼队往返于古道上。叮叮当当的铃铛声昼夜不停。隔个三五里就有人家开设的酒馆、歇脚纳凉的店铺。沿途的小店子村、白道子村、官道村等就是因古道而成村的。
1927年,随着门斋铁路竣工,京西那成帮结队的驴骡驮运煤炭的历史宣告结束,古道完成了它的使命,逐渐掩没在荒草野丛之中。如今,80多年过去了,古道作为不可复制的线性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从十字道至峰口鞍路段上行坡度较缓,几乎是与山梁并行,路面仍然保留着原貌,有四五米宽。路石铺设的方式与其他地区的古道没什么两样,每隔两三米就有一道路牙,坚硬的路石被先人们踏磨得光滑无棱。偶尔还可看到零星散落的蹄痕。路南紧靠山脊,路北是一条大沟谷,当地人称其为花沟。金代皇帝金章宗常游幸于王平口,称这一带为百花园。从名称及史书记载可知,古时候,这一带是山花烂漫,景色宜人。
两三里之后,我们见到了古道上的奇观——蹄窝密集处。这是一段从半壁山岩上开凿出来的路,宽1.5米,长约13米。最奇特的是路面上有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蹄窝100多个,最深的近半尺。清乾隆年间,西山117座煤窑中就有80座在峰口鞍以西一带,往返于这条古道上的牲口都认识路,熟知路况,每次路过这里都会踩着自己前一次的蹄印很顺利地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留下了如此奇观,成为刻在岩石上的丰碑。
继续前行,在两峰之间的垭口处,峰口鞍关城就像风烛残年的老者在那里伫立着。关城的门洞还在,两旁的城墙已经歪歪斜斜,里凸外进。这是从京城进入山区的第一道关口,修建于金代,古时这里是玉河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界岭。路旁倒躺着一块残碑,是立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的《重修峰口鞍东西道路碑》,碑文已被磨损无法辨认,幸亏早年有心人把碑文拓了下来。我们从中知道,此次修路工程之大,从大寒岭直到圈门。还知道此次修路是“工贾有同心,士农无异越”百姓捐地,官员施银的官民共举。
峰口鞍又名“峰口庵”,因路北原有一座庙宇观音庵而得名。此庙建于明初,目的为行人遮避风雨,祈求神灵佑护。如今庙宇仅剩下了残破的墙基,几块横七竖八的条石和一通无头石俑。峰口鞍还叫“风口鞍”。因为地处东西两大沟谷交汇的风口上。老人们回忆,每到冬天这里是寒风呼啸,冷气逼人。也许是气候变暖的原因,虽是冬日,但这里没有丝毫的寒意,站在峰顶向东眺望,整个“门城”尽收眼底!目之所及可遥望京城。
野餐后开始下山,穿越“门头沟”。从圈门到海拔800米的峰口鞍,是一条较为开阔、有13华里长的沟谷,这就是狭义上的门头沟,是京西煤炭开采的发祥地。因地势好,运输比山里便捷,因此早在辽代就开始开采,到了明清时期仅10里长的沟域中就有煤窑30来座。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桥浮人段益三在今门矿所在地购买土地,开办通兴煤矿。由于使用了蒸汽机,解决了矿井抽水的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美国人入股通兴煤矿。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中英门头沟煤矿公司成立。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门头沟萌芽。
东出峰口鞍,展现在眼前的是最为壮观的十八折。这是通往关口坡度最大的路段,为了解决坡陡的问题,古人设计了折尺型道路,路面宽阔,坡度缓慢,弯度自然,每隔一两米的路牙突出路面减缓路的压力,也给行人、牲口行走带来了方便。我们在体验古人脚力之苦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过官厅的老虎窑,越天桥浮的过街桥,下到孙桥穿过以成废墟的圈门里古街,我们来到了此次旅行的终点——圈门。这里的三座古建筑:过街楼、大戏楼和窑神庙成为了这一地区重要的标志性古文物,也是旧时煤业兴衰的历史见证!
玉河古道留给我们的故事太多太多,刀光剑影、战火烽烟、行侠商旅、马帮驼队……曾经的时空远去,蹄窝却还在,仰望蓝天,耳畔仿佛响起阵阵驼铃声。 于萍/文
- 标题导航
- 我区召开第166次安保维稳例会
- 利用优势资源 推动地区发展
- 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水平
- 严格落实责任 坚决打赢硬仗
- 优化空间布局 带动产业发展
- 下大力气改善城乡环境
- 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报告会
- 全区以奖代补“治”环境
- 区财政局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保障能力
-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 深化国企改革 加快转型升级
- 说说什么是“金融脱媒”
- 斋堂镇开展餐饮场所安全检查
- 区国税局网上办税“双赢”效应凸显
- 上半年我区压减燃煤工作成效显著
- 区财政局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
- 又到桃李芬芳时
- 大台街道与辖区单位“共建共创”
- S1线明年11月试运营
- 区民政局推动工作社会化
- 区环保局确保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 镇村干部集中学习农村城市化管理
- “3查”模式延伸食药安全触角
- “食药安全知识角”进社区入村
- 还居民整洁的居住环境
千年驼铃声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