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彦颖
“这是国家上星期给我的,我戴着它看了阅兵式,看着咱国家这么强大,我这心里特别激动。”92岁的抗战老兵史万显小心抚摸着手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因为年事已高,史万显述说起7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思路不甚明朗,口齿也不太清晰。但他那飞扬的神采和激动的语调,却仿若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着坚毅光芒,慢慢地讲述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1923年,史万显出生于史家营(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西北部山区与门头沟区接壤),17岁那年毅然投身革命,成为了村里的民兵,3年后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侦察兵。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史万显和几个战友在鬼子的岗哨附近与一小股敌人正面遭遇,狡猾的敌人将他们团团围住。“大家抄家伙,和鬼子拼了!”从小会点武艺的史万显带领战友们和日寇拼起了刺刀。
“当时与鬼子面对面用刺刀拼
杀,情况十分危急。我在刺死3个敌人后,手臂也被敌人刺伤了,顾不上伤口,我和战友们踏着敌人的尸体冲了出去,撤回了驻地。”史万显说着卷起袖子,只见当年被刺伤的伤疤依然触目惊心,仿佛在诉说着这位老兵当年的英勇。
“这不算啥。打仗的时候胆子特别大,这是因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恶痛绝,虽然我们是小米加步枪,但是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最终取得了胜利。”史万显笑着说。
不光是自己说胆子大,当年在队伍里,1.86米的史万显是出了名的“高大胆”,即个子高,打起仗来格外勇敢。
1944年末的一天,史万显和团长一起出去执行任务,路上遇到了一个日本兵小分队,二话不说直接向他们开了枪。“我们当时骑着马,团长中枪后摔了下来,我赶紧下来救他,没想到马听到枪声受惊全跑了,我只能背起团长往前跑,幸好我这胳膊长腿长,硬是背着他躲过敌人的袭击,还一口气跑过了一条河,又翻过了一座小山,在山后的小村里隐蔽了起来。这时候,我感觉头有点疼,用手一抹全是血,这才知道头皮被鬼子的子弹擦破了。”史万显边说边指了指自己的后脑勺儿。
被史万显救起的团长在后来的很多年一直称他为救命恩人,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团里的人也都知道了队伍里有这么个机灵勇敢的大个子。
“在打仗最艰苦的时候,我们的队伍缺衣少穿,侦察任务更是没黑天没白夜的,吃不饱是经常的。”回忆起侦察往事,史万显记忆犹新。
“我出来参军的时候家里太穷,我妈妈给我带了一块不大的包袱皮,冷的时候我用它保暖,出来执行任务来不及吃饭我就盛点锅巴饭用包袱皮一裹,围在腰上,有时间就拿出来就着河水吃上一点儿。”
说到这段艰苦岁月,史万显的语气有心酸,更有苦尽甘来的欣慰。“没有那时候包袱皮保暖,锅巴皮充饥的日子,哪有现在的好生活,当时我和战友们就说现在我们为了打小日本拿手抓饭吃、拿帽子盛饭吃,以后我们的后代就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如今,史万显和战友们的愿望早已实现,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这位接受过战争洗礼的耄耋老兵也在妻子儿女的陪伴下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每逢建军节、国庆节,他都会拿出一枚枚记载战功的勋章擦一擦,把自己的抗战故事讲给孙子、孙女们听。
- 标题导航
- 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
- 致全区人民的感谢信
- 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斋堂站成功举办
- 我区棚改工作收尾
- 区领导与企业座谈
- 400件抗战文物首次展出件抗战文物首次展出
- 依靠“五个一”解决“垃圾去哪儿了”
- 多措并举 促旅游市场企稳回暖
- 上半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增速放缓
- 关于门头沟区第六批农村产权交易项目信息发布的公告
- 区国资委举办警示教育专题讲座
- 加强重点民生领域企业消保维权监管
- 树立大合作服务理念 搭建共赢平台
- 科学实践活动分数将计入中考成绩
- 区农业局七项措施加强布病防控工作
- 我区为农房投保
- 色树坟社区回收白色垃圾
- 残疾人有了“专属社工”
- 助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四制度”规范窗口服务
- 我区复退军人接收工作启动
- 京津冀特色梆子戏巡演鸣锣开唱
- 教育简讯
- 东小喜迁新校址迎开学
- 让门头沟区教育优质快速发展
- 潭小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
- 京煤急诊立于复苏前沿 与国外同行交流临床经验
- 京煤总医院脑病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卒中中心
- 区质监局专项检查京白梨产区地理标志产品
- 区质监局抽查市级定量包装商品
一场战斗刺杀3名日军的史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