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习俗是中华民族最最古老的习俗。“年”字最早来源于“稔”字,是由“稔”字(读作:念)演变而来。“稔”,义为庄稼成熟,“不稔于岁”——《国语·吴语》“熟也”。
“年”是一个节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耕文化支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因此“稔”——“年”即表示庄稼成熟,也表示人们辛劳地完成了一个“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周期,过了“年”大地开始回春,万物开始复苏,新的一轮“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周期又将开始,人们又将播种下自己一年的希望。
冬季是一个农闲季节,作为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正好利用这个时候进行休养生息,而以过年的形式结束一年的劳作,用过年时营造的喜庆气氛去除一年的辛苦是最好的休养生息之法。
因此一进入农历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也就越来越浓了。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有句俗语说得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可见人们对“过年”的期盼有多么强烈。
中华民族关于“年”的习俗有很多,无论是腊月还是正月,都有很多美丽的习俗。如,腊月初八食用“腊八粥”的习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正月里相互拜年、串亲戚、逛庙会的习俗等。
据说,腊月初八食用腊八粥习俗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正好腊八这天在陈蔡绝粮,于是向叫花子头范丹老祖借粮,范丹老祖用从村里各家各户要来的杂粮,熬粥给孔子师徒吃,使他们度过了这次难关,后人为纪念此事,每到农历腊月初八这天都要将各种米和豆类混在一起熬粥吃,并取名“腊八粥”;二是说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饥饿难耐,恰遇一鼠洞,挖出里面的粮食煮粥充饥度过了难关。刘秀做了皇帝后,为纪念此事,规定全国每逢腊月初八,都要用各种杂粮混在一起熬粥吃;三是说古印度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祖释迦牟尼)痛感人间苦难,为拯救人民,他舍弃王位,遍游印度名山大川,苦思苦修。有一年的腊月初八,他突然昏倒在地,这时巧遇一女子,将随身所带杂粮和上野菜煮粥喂佛祖吃,佛祖食此粥后精神振奋,体力大增,终于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后人为纪念佛祖诞生,将腊月初八定为“成道节”,每到这天要借吃“腊八粥”来纪念佛祖降生。关于腊八节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
过了腊八节,就要说过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祭灶王爷的日子。灶王爷名叫苏吉利,灶王奶奶叫王搏颊,又云,灶王爷姓张名子郭,他的夫人字卿忌,还有人说灶王名隗,貌如美玉。北京地区流传的《灶王经》说:“南无灶王菩萨经,有天有地有众生,少年颂经早得济,老年诵经眼得明。执掌天下风水火,厨房斋饭度众生。奈何桥上三条路,天道人道两相分。一条金,一条银,黄泉路是罪人,善人同在桥上走,恶人打在奈河存,铜蛇咬,铁狗吞,浑身上下血淋淋,火光菩萨来下界,救苦拔难观世音。”有句民谣说:“二十三,糖瓜儿粘。”民间还传说:“灶王爷上天,有一句说一句。”人们害怕灶王爷上天后,说出自己的劣迹,所以要用糖瓜儿祭灶王爷,一为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说话,二是用糖瓜贿赂灶王爷,让他上天后只言好事,不说坏事。其实,世上根本就没有灶王爷,灶王爷是人们想象的神灵,让他在玉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进而护佑自己只是人们的一种期盼。
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跟着年关就一天天临近了,于是每一天都有固定的工作要完成。如: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全都有,只等过年了。到了年三十还要贴春联、挂门神、贴年画、挂钱、供奉祖宗……到了晚上全家人就开始吃年夜饭了。为赶上这顿年夜饭,出门在外的游子、外出做工的工匠、在外经商的商人……即使远在天南海北、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要赶回来吃这顿年夜饭。我想,人们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来,并非只为吃这顿年夜饭,而要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氛围。人们不远千里万里也要回家过年,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根”的意识在其心里的强大分量,有了这种意识就不会忘了家、家族、民族,更不会忘了国家。
年三十(除夕)还有很多讲究:如剃头,因为正月剃头死舅舅,所以正月不能剃头;洗脚,“三十晚上洗洗脚,南瓜豆角少不了”;年夜饭必须要有鱼,取“连年有余”的好彩头,等等。
大年初一第一顿饭是吃饺子,讲究也很多。如:饺子不能煮破,因为和尚年三十的饺子要故意煮破,称为“元宝汤”;捏饺子时是不能说“少”字的,馅少了要说面多了,面少了要说馅多了。
吃完饺子以后,晚辈要在长辈的带领下开始给长辈和街坊四邻拜年,拜年是有一定顺序的,先拜谁后拜谁不可颠倒。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过了大年初一,从大年初二起就要开始串亲戚、逛庙会了……
中华民族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这些习俗已经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因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看见它不屈不挠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今,虽然类似“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外来洋节日文化,确实对中华文明和我们的年轻一代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这些外来文化在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面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中华文明所同化!因为中华文明就像泰山一样,有稳固的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像一棵参天大树,扎在每个中华民族成员心中深深的根系和茂盛的枝叶。
如果说中华文明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繁衍的中华魂的话,那么,“过年”的习俗应该是中华文明这个不朽旋律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明亮光彩的乐章!
过年
——中华文明不朽旋律中的光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