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回家,都要路过一处名为“某某小镇”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筑工地。临近年关,建筑工地的塔吊停止了摆动,民工们大包小包地从煽情的“回家,把心安下”的大幅广告旁匆匆而过。在年的催促下,修建“小镇”的他们已经不能把心安下,或许心早已飞向那自家的小镇,很古朴,情意浓浓,年韵悠悠。
对于我来说,城市的年味儿越来越淡,而记忆中的年味儿,却总是有一缕散不尽的腊肉余香。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小镇,过年就是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那飘飞的天灯、那香烛缭绕的祭桌、那地摊儿上的年货、那放鞭炮的玩童、那年画的墨香……小镇浓郁的年韵醇香,回味无穷。
小镇的人家过年,讲求的是一种平实,不张扬、不摆阔。小街小巷里飘荡的年味儿,就像文火煲出来的老汤,香气是慢慢弥散的,韵味悠长。就是那些准备在年关前后赚上一把的精明商家,在配备年货的时候,也是悄然进行的。等到小镇人忙完农活儿,开始意识到春节将近的时候,那些价廉物美的年货早就摆满了街边儿的临时货摊儿和店内的大小货柜。
除夕临近,乡情、亲情在发酵、在浓郁,距离沾满了思念。小镇的人们,对每一个在外闯荡归来的游子,都当成自己的亲人,都给予最真诚地祝福和安慰:“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来,把酒问冷暖,举家庆团聚,图得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儿、那种永恒不变的家的情结。
小镇的年三十到了,古朴沧桑的街道平静如水,而各家各户却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所有的过年习俗,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春联、年画被端端正正地贴上了,大红灯笼被高高地挂起了,财神爷被恭恭敬敬地搬上了供桌……做年糕、包饺子、办年货,全家老少齐动手,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里。除夕夜的饭是团圆饭,须冷盘、热菜、甜品等精心准备一大桌,得有鸡鸭鱼肉、得有家酿美酒,得全家人聚齐在大圆桌边儿,亲情融融地吃喝。年夜饭是很香的,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桌丰盛的饭菜,而是一桌的团圆、一桌的亲情。
除夕夜,灯火通宵齐明,全家老少辞岁守岁。有家,就有守不够的岁月。那情、那景,祥和安康,是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一家人围着红红的炉火,嗑着瓜子、吃着糖果、唠着家常、说着故事,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规划未来一年的生计……这时农历新年的钟声响起,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亲情也随之升华。
浓浓小镇年,家庭的温暖、精神的寄托、文化的传承全部都化成一片故土情,深深地植根于这方水土之中。
小镇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