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是北京人过年的一项习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说梦话,从而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早年间压岁钱也叫“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戴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时,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民国以后,方孔圆钱基本取消,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则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如今的纸币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纸币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时下,一些人家春节的压岁钱只给小孩,不给老人了,并且均在百元以上,成为了孩子们的一项重要收入,失去了民俗的意义,而增福添了“铜臭味儿”。
- 标题导航
- 编撰家医服务小手册 推出慢病管理新举措
- 大年初一志愿者
- 区农业局细化工作计划服务农业发展
- 大峪街道第九届社区邻里节启动
- 斋堂镇多举措保惠民政策落地
- 农业保险为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 健康过寒假
- 假期学安全
- 文艺演出倡环保
- 区检察院实施环境温心工程 增强队伍活力
- 区公安分局“四项举措”
- 石门营新区
- 未成年人犯罪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 区法院回访慰问涉诉未成年人
- 三九天里屋漏水快速调解解忧愁
- 区法援中心“苗苗课堂”走进育园小学
- 区司法局打造青年论坛互动平台
- 未成年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吗?
- 让 更 多 困 境 儿 童 受 益
- 区食药监局送“法”下乡
- 完 善 社 会 保 障 体 系提 升 百 姓 民 生 福 祉
- 区农业局举办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 区摄影家协会看望慰问敬老院老人
- 区残联举办温馨家园联谊会
- 38对新人情人节喜结良缘
- 春节的习俗
- 区质监局多措并举做好春节期间质量安全工作
- 新电表比老电表走得快吗
- 拓展研训途径 凸显研训实效
- 新中金帆舞蹈团参加“你好北京”演出
- 京煤总医院摘得十六个
- 京煤总医院第四届十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
压 岁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