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彦颖
“过去,总不太相信门头沟的医院,有病就去城里,现在咱区里的就医条件改善了,再也不用舍近求远了。”正在区医院排队挂号的周大妈一谈到看病的问题,就忍不住地夸赞起来。
近年来,我区以为百姓提供高品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进行医疗改革,努力强化体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向全区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民调显示:现在区内80%的老百姓,患病不出区。
在区医院挂号取药大厅里,记者看到,在这里挂号看病的病患者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一些来自外省市的病患者。
“要让百姓信得过,就要不断地努力提升患者的信任度。”区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道。区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为向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医院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特长年建设,成立了区脑血管病联合诊疗中心,组建了医院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妇儿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并与宣武医院、海军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建立了疑难重症会诊、业务支援机制和转诊绿色通道,学科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区医院还筑巢引凤,先后引进10位博士和2位博士后。硕士也由原来的20余名一跃增至70多名。去年底,区医院加入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开展战略合作。这一举措将带动我区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眼看着家门口的医院硬件设施焕然一新,还有那么多好医生,我区百姓再也不用有病就往市里的大医院跑了。据统计,我区仅区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了近三成,出院人次同比增长近六成,患者满意率大幅提升。
如今的区医院,通透到底的墙壁玻璃、清新的绿植、彩色的“静文化”宣传画……区医院为医护人员和病患者营造了优雅轻松的氛围和环境。
坐在一楼休息区的一位年轻男士告诉记者,他就是土生土长的门头沟人:“从小看病就觉得门头沟的医院落后不说,环境也差,本来身上挺难受的,看病的时候找个座儿都难。现在,休息区都放上了咖啡椅、咖啡桌,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而医院大门外,曾经的臭水沟如今碧波荡漾,巨大的金帆塑像令人眼前一亮。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一家基础设施老化、运行缺乏活力、人才流失严重的医院。
与此同时,我区京煤总医院也在紧锣密鼓地装修院区,准备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区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也已完工,将于今年投入使用,使用面积将达到16000平方米,病床数量也将增至120张。
据区卫生局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区卫生医疗事业更上一层楼,体系也更加完善,全区构建了以区医院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为医疗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医改工作连续第三年在全市医改综合考核中获创新考评第一档。
不仅如此。去年,我区进一步扩大医改力度,建立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同时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确保公立医疗的公益性不变。此外,这次改革还有一个特点,实现了医疗资源纵向延伸,向社区医疗单位派驻全科医生,并形成了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方便了我区广大百姓就医看病。


- 标题导航
- 关爱孤残儿童 共享美好明天
- 铁中小学部“灰姑娘”走进北京电视台
- 我区志愿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 提高全民素质 科技丰富生活
- 千张《爱心救助卡》送温暖
- 我区三项机制推动电子商务市场诚信建设
- 王平镇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内镜下四级手术又有新突破
- 区法院多措并举化解社会矛盾
- 助推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建设
- 开展“整秩序、防事故、保安全”行动
- 积极做好应对重度污染天气工作
- 启动2015年停车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 区城管局:多部门联合整治三家店地区环境秩序
- 开展“礼仪就在你身边”主题教育活动
- 儿子婚后母亲赠与房产
- 父母许诺给房却反悔女儿能否讨要房子?
- 生父母与养父母争抢抚养权,孩子归谁?
八 成 群 众 求 医 看 病 不 出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