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廷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了“腊八”离春节就不远了。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腊八”这天的清晨五点来钟,母亲就会坐在地炉旁边,给我们做“糗糕米”吃。家乡“腊八”吃“糗糕米”其实就代替了喝“腊八粥”。
“糗糕米”是我们斋堂地区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是用黏谷去皮后的小黄米或黍子去皮后的大黄米为主料,再配以大豆、红枣、核桃仁、甜杏仁、花生米等,长时间熬成的一种粘稠状的稀饭。母亲熬的“糗糕米”要比市场上卖的现成的“八宝粥”好吃多了。
因为心里盼着过年,每到“腊八”这天,母亲起床熬“糗糕米”时,我也就跟着醒了,趴在被窝儿里看着母亲给我们做“糗糕米”。我的心思是逃不过母亲的眼睛的,于是母亲就会给我背“大妈大妈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俗语,母亲是在告诉我,不要着急,年很快就要到了。由于年纪小,不懂为什么“腊八”这天要吃“糗糕米”也就是“腊八粥”。母亲上过两年学,认识很多字,也知道很多的民间传说。我一问,母亲就给我讲起来。母亲说,我们这里到了腊月就进入了冬天最冷的时候,当地不是有“腊七、腊八,冻死俩仨”的说法吗?母亲还告诉我,喝“腊八粥”的习俗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就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后经多年苦修,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后来,很多人就会在“腊八”这天,用米、枣、果仁等食材熬成“腊八粥”散发给饥饿的穷人。我们吃“糗糕米”,也是吃“腊八粥”。我问母亲,糕米为何不说“做”而说“糗”呢?母亲说:“温火长焖叫‘糗’。”哦,我明白了,为什么每年母亲做“糗糕米”时,要从清晨五点多一直要“糗”到八点多。
也不知是火烤的原因,还是母亲给我讲“腊八粥”来历时,心情兴奋的原因,母亲消瘦俊俏的面庞显得异常红润。我看着母亲做“糗糕米”的样子,觉得母亲是世界上最有学问、最漂亮的人。
如今,我已经快走过“知天命”的年龄,就要迈进“六十而耳顺”的阶段了。有人说,人年纪大了就要靠回忆过日子了。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身临其境的感悟。如今,我每天都会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回想起过去的那些事儿,回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就要到了,回想着小时候看着母亲做“糗糕米”的情景、回想着母亲做的“糗糕米”扑鼻的清香、回想着母亲沁润在“糗糕米”中对我们的爱,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 标题导航
- 关爱孤残儿童 共享美好明天
- 铁中小学部“灰姑娘”走进北京电视台
- 我区志愿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 提高全民素质 科技丰富生活
- 千张《爱心救助卡》送温暖
- 我区三项机制推动电子商务市场诚信建设
- 王平镇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内镜下四级手术又有新突破
- 区法院多措并举化解社会矛盾
- 助推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建设
- 开展“整秩序、防事故、保安全”行动
- 积极做好应对重度污染天气工作
- 启动2015年停车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 区城管局:多部门联合整治三家店地区环境秩序
- 开展“礼仪就在你身边”主题教育活动
- 儿子婚后母亲赠与房产
- 父母许诺给房却反悔女儿能否讨要房子?
- 生父母与养父母争抢抚养权,孩子归谁?
还是母亲做的
“糗糕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