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毕辉)区法院认真落实区综治委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专项组工作部署,在确保审判质量的同时,突出审判职能作用,强化多元联动,多措并举化解社会矛盾。
拓展调解主体范围
针对群体性案件和敏感纠纷,区法院试行邀请村、镇两级政府、基层群众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调解,妥善化解了耗时达三年之久的涉我区某村民委员会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较好处理了一大批小产权房纠纷,调解了标的额达9000余万元的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针对特定行业纠纷,试行邀请行业主管、专业机构参与调解模式。如邀请区卫生局、医调委参与医疗案件纠纷,妥善审结、化解了数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促使大部分医患纠纷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与区经信委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化解涉私营企业经济纠纷;邀请工会、居委会参与调解,使劳资纠纷、物业供暖纠纷等此类案件调解撤诉率大大提高。
积极开展以法庭、镇、村三级信息联动机制为平台的诉前调解工作,定期沟通,强化协调,将审判机关的法律专业优势与村委会、调委会人熟地熟优势相结合,提升矛盾化解效果;邀请律师、特邀调解员、司法所成员、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当事人单位领导、亲属等参与案件调解工作,并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诉前、立案、审理、宣判等各个诉讼环节;对于涉区、镇、乡、村组织案件,及时与相关单位行政主管领导沟通,共同依托相关党委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力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指导人民调解,提高人民调解化解纠纷力度。
前移化解关口就地调处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法院建立了“党组联系镇街”制度,开展了“百名干警进五区”及“在职党员进社区(村)报到为群众服务”。每一名党组成员确定了1-2个基层镇街作为联系点,由党组包片联络、矛盾化解、接待群众;组织青年法官、巡回法官、办案能手、群众工作能手、志愿队100余名干警11支队伍,先后多次到社区、山区、园区、矿区、棚户区,深入实地解答群众疑惑,解决百姓纠纷,将大量纠纷消除在诉讼之外。采取“法治共建”、“法律六进”等形式,与大峪街道承泽苑、德露苑,龙泉镇倚山家园,东辛房街道矿建西街等辖区36个基层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法治共建关系,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和谐无讼村落”建设
一方面,新增清水镇齐家庄,斋堂镇军响村,雁翅镇苇子水村,王平镇南涧村、南涧社区等5个创建示范村,充分发挥无讼村落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完善示范村的服务举措。在斋堂镇马栏示范村进一步明确包片党员,划分无讼村落责任区,挂牌“法官服务室”,提供《便民联系卡》,开通咨询热线,进行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多元化调解联动、诉前巡回就地化解等工作,将和谐无讼示范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现已基本实现了民事诉讼数量逐步下降、治安和刑事案件基本不发、群体越级访基本杜绝的工作目标。
开展教育培训 提升合力
区法院积极组织干警参加有关调解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并以“法官论坛”、“法官沙龙”等形式充分发挥新老干警群众工作方法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法院干警的调解能力;针对我区大拆大建引发各种矛盾集中凸显、矛盾化解迫在眉睫的现状,积极组织一线法官对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司法所工作人员、调委会主任等群体开展“析产继承”等有关问题培训,提升其他组织的工作能力。
下一步,区法院将积极探索矛盾多元化解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干警能力,密切与各相关单位协同配合,为我区平安、和谐、法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 标题导航
- 关爱孤残儿童 共享美好明天
- 铁中小学部“灰姑娘”走进北京电视台
- 我区志愿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 提高全民素质 科技丰富生活
- 千张《爱心救助卡》送温暖
- 我区三项机制推动电子商务市场诚信建设
- 王平镇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内镜下四级手术又有新突破
- 区法院多措并举化解社会矛盾
- 助推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建设
- 开展“整秩序、防事故、保安全”行动
- 积极做好应对重度污染天气工作
- 启动2015年停车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 区城管局:多部门联合整治三家店地区环境秩序
- 开展“礼仪就在你身边”主题教育活动
- 儿子婚后母亲赠与房产
- 父母许诺给房却反悔女儿能否讨要房子?
- 生父母与养父母争抢抚养权,孩子归谁?
突出审判职能 强化多元联动
区法院多措并举化解社会矛盾
拓展调处平台 强化联动